分享

国内餐饮的最大短板:不懂使用工具

 资源分享大叔 2020-01-24

2012年以来,国内的餐饮行业出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尤其是加盟连锁,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发展。现在市面上很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几乎都是2012年以后创建的。但遗憾的是,一方面是餐饮行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餐饮品牌的寿命却尴尬的越来越短:平均寿命只有不到500天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年来很多人在寻找原因,观点也比较多,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是基础太差情况下发展太快;也有观点认为是赚快钱的思路导致人浮于事;还有观点认为是社会太浮躁,导致行业畸形发展……我的观点是:问题出在国内餐饮行业的工具化能力太糟糕。

全世界范围内,最出名的餐饮企业,估计非麦当劳和肯德基莫属,它们两家都卖汉堡,薯条和炸鸡等几个品种,却享誉全球。其中,麦当劳在全球拥有三万多家门店,而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三万五千家门店,它们管理这些门店,依靠的是什么?

昨天下午,我在屋顶上的樱园,分享了关于餐厅效果落地,所涉及到的四个层面的问题,分别是认知层,方法层,工具层和执行层。在认知层,方法层和执行层,国内的餐饮企业,都可以无限接近其他知名连锁企业,甚至超过其他知名企业,但在“工具层”,很遗憾的是差距实在太大。

国内餐饮的最大短板:不懂使用工具

事实上,不仅是麦当劳和肯德基,欧美国家只要涉及到多店经营的行业,一定有匹配的工具。稍微大一些的企业,都必然标配专门属于自己企业的技术化部门。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企业发展解决各类工具化问题,以至于欧美很多企业,表面是传统企业,背后其实都有很强的技术实力。

比如美国的沃尔玛,大家熟知的是它作为全球第一超市的品牌属性,但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品牌拥有自己自主研发的卫星,也拥有自助研发的超市的全部管理工具,以至于很多人说沃尔玛不是超市零售企业,而是一家科技公司。

又比如日本的711,在几十年前刚刚开售发展时,铃木敏文就为它量身开发了全套管理工具,并且不停的大量资金和财力投入做升级迭代,得以实现他在零售哲学上的各种思考和设计。全世界的零售现在都在学711,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家公司背后的技术投入和工具化能力?

反观国内,其他行业暂且不论,单就餐饮行业而言,虽然也拥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市场上号称有超过6000家企业在做餐饮软件开发。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个工具是餐饮企业主导开发的,而是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主导开发的,这里面天然的存在认知鸿沟。

国内餐饮的最大短板:不懂使用工具

一方面,具备工具化能力的软件开发公司,他们因为不懂餐饮行业的业务逻辑,不太可能开发出真正适用于餐饮品牌的工具。即便是有公司开发,更多是基于对餐饮业以前和当前的需求梳理产品逻辑,缺乏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预见性。所以开发的风险性非常高,稍不注意就可能面临“开发出来就过时”的境地。

另一方面,餐饮从业者要搞懂软件的开发逻辑也很恼火,那些餐饮生意不好的餐饮品牌,不会想到去开发工具;而那些生意非常好的餐饮品牌,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在品牌的规模化发展上,缺少工具化思维。当然,更主要的是:缺乏工具化的产品转化能力。

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国内如此庞大的餐饮市场,餐饮行业的工具,却很少看到餐饮老板深度参与的身影,几乎都是没有餐饮一线实战经验的软件公司开发的。即便是有一些餐饮老板的参与,也更多是做影响力背书,而并不是参与源头的产品设计和迭代需求梳理。

这当然不能怪软件公司,毕竟他们不懂餐饮行业的业务逻辑。如果非要怪罪的话,只能是怪我们餐饮从业者自身的工具能力太差。和门头战略的余校长聊到这个话题,他也深有同感,并且从另一个维度解释,说国外的企业都拥有“哲科思维”,也就是基于“哲学和科学”的指导,所以什么都想用工具来替代。

国内餐饮的最大短板:不懂使用工具

而我们国内的企业呢?最擅长的是“关系思维”,关系思维背后的本质是相信“人的力量”,为此做任何事情,都会不由自主的首先想着搞定“人”,从根子上就缺少工具思维;而哲科思维则完全相反,天生就不相信人的力量,所以一切能用工具替代的,都不遗余力的去实现工具化。

看到这里,我们作为餐饮从业者,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平时在思考自身企业的解决方法时,是哲科思维?还是关系思维?是工具思维为主?还是人力思维为主?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工具思维为主,那么你对工具的认知是什么样的?能区分功能性工具和系统化工具的差别么?

当然,这个问题没必要回答,我们自己心里清楚即可。老实说,两年前,在AS的影响下,我开始投身于餐饮工具的开发,每实现一个有用的功能,我都满满的幸福感,觉得自己已经走在了餐饮同行的前列。但是自从我发现百胜集团和麦当劳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拥有系统化工具后,就汗颜和惭愧,再也不敢沾沾自喜。

国内餐饮的最大短板:不懂使用工具

单就工具化而言,国内的餐饮行业现在连起步阶段都算不上,因为很多餐饮人对餐饮工具的认知太浅,比如有人把扫码工具仅仅理解为点餐,把会员工具仅仅理解为公众号的账号收集,把后厨的KDS仅仅理解为减少餐品出错,也就是说:连对工具的认知都还没打开,就更别谈开发工具了。

这是我对国内餐饮最悲观的地方。我毫不夸张地说,餐饮行业从业者的工具化能力,将决定国内餐饮的未来,恰如前面所言,我们在认知层,方法层和执行层,都可以不输给其他国家的任何企业,但在工具层的落后和差距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这方面的短板不补起来,国内餐饮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我这算是危言耸听么?希望是吧!老实说,我真心希望自己这个判断是错的,我也希望那些优秀的餐饮同行们,可以不借助工具,也能轻松的管理全国的几百上千家门店,也能管理餐厅的人财物等要素,也能及时的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并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一句话,不要劳什子工具,也一样可以让企业健康而良性的发展,这可能么?

因此,最近这两个月我得出一个新的结论,那就是工具化能力太差,是国内餐饮的最大短板!这个短板如果没有餐饮人去补起来,那么国内餐饮的发展前景有限,国际竞争力也非常弱,为何一定要是餐饮人来补?而不是互联网人,或者是其他行业的人来补这个短板呢?

留给大家思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