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经典通过IPO审核,资本青睐怎样的书业题材

 星河岁月 2020-01-24

《中华读书报》2017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222日,证监会发布主板发审委审核结果,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经典”)顺利通过IPO审核,将成为第一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民营图书策划发行企业。去年以来,果麦文化、新华先锋等民营书业也受到各路资本青睐。“制播分离”的政策出台,政策的信号已经确定,民营书业独立IPO上市之路的政策风险已然逐步扫清。那么,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而言,民营书业,能否成为资本看好的题材之一?资本将如何评价书业的投资价值?

尽管行业媒体使用了“各路资本纷纷入局”的字样,事实上,出版界的资本活跃度并不高。近来,资本注资书业或说书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比较频繁,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各行业的直接融资都是很活跃的。“出版业并非是资本方非常青睐的一个行业。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来看,比起电影、动漫、游戏的资本活跃程度,出版行业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书业新三板第一家”昊福文化董事长福生如是说。

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昊福文化进行股权合作,昊福文化由此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旗下成员。2014年5月,昊福文化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书业新三板第一家”;自挂牌后,昊福获得融资、股份公开转让、资产重组等一系列便利条件;2015年8月,昊福文化股票交易由协议转让转变为做市转让,成为书业首家采用做市交易的公司。昊福文化近三年营收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速,近年来,昊福文化更是致力于教辅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频频收购创意,并将学校旁的小微书店改造为教育终端(计划万家)。

凭借多年来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经验,关于“资本青睐怎样的书业题材”这一话题,福生的感受是“不能一概而论”:“不管出版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资本得看具体企业和创始团队的素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但是,他提出,资本对“商业模式”较为关注,看好的是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但近来,资本对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回归“传统”,回归企业的本质,即,“能不能给资本方带来预期的效益,不能只谈概念和模式”。

广证恒生总经理、首席分析师袁季的观点印证了福生的感受。“新经典通过IPO,说明民营书业以往不太能够界定清晰的政策风险已经逐步扫清。民营书业的资本化之路应该是打开了。”袁季回顾,当年民办教育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也是用了相当时间;在《民办教育法》修订之前,大部分民营教育企业是以信息化企业的定位登陆资本市场的。

但是,新经典上市的意义更多体现于此,“民营书企整体行业的投资价值还待观察”。

据新经典IPO招股说明书,新经典拟首次公开发行数量不超过3336万股,募集资金66391.45万元,主要用于版权库建设项目、图书发行平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最大投资项目为版权库建设,拟投43465.97万元。这说明,新经典吸引资本市场的,还是其旗下图书产品的IP价值。事实上,IP大热的这两年,果麦文化、新华先锋等纷纷成立了影业公司,吸引注资,在于图书产品的版权延伸价值。

“整个出版传媒行业已经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新经典的业务模式和形态有一定的独特性,但相关业务,这些公司也都有涉足。资本市场会看好领域中有一定独特性、模式较新的公司,或者更纯粹的一些标的。这些标的领先登陆资本市场,存在一定溢价的可能性,但企业的最终定价还是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紧密相关。从更长周期来说,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还是核心。”袁季如是表示。

文化企业的特征之一就是规模较小,而影响力巨大,是智力密集型,而非资金密集型。资本入局之后,慢节奏的自然成长显然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胃口”,它们通常需要的是跨越式的发展。而精神领域的需求似乎很难产生爆发性的增长,出版市场相对平稳;包括中国电影市场,经历屏幕升级、观影体验升级后,其增长态势也在2016年遭遇滑铁卢,2016年市场增幅仅为3%。当然,文化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品牌内涵。失去动画片的涵养,迪士尼乐园未必能让家长和孩子们如此趋之若鹜;失去动漫的支撑,奥飞动漫不过是一家玩具厂商。

已经上市的天舟文化近年来在进行大力度的业务转型,2016年,游戏业务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经达到40%,在利润中的占比达70%;上市出版发行公司也大多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狂奔。如何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行业里维持业绩的高增长,是书业企业在上市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昊福文化目前在校园周边实体店的整合建设已经达2000多家,未来希望能够覆盖一万个销售网点,以此来覆盖中国两亿中小学生。“希望一万个校边书店能够成为连接两亿中小学生的窗口,我们不仅仅销售教辅产品,也包括文教产品。”福生坦承,下大力气整合渠道终端,正是为了实现资本的预期。

1月18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目前,共有十几家国有出版发行企业已经上市。在袁季看来,国有上市出版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作为集团,体量比较大,涉足的领域比较多;而且目前上市的都是地方的文化龙头企业,从所处区域来看,规模和实力都是比较突出的。过去的两三年中,关于出版传媒行业的转型升级,上市公司都做了比较多的尝试,这也是资本市场乐见的。

“立足现有业务,仅仅是稳定,对行业升级、对接互联网的预期是资本投入的主要动力。从去年开始,国企改革的动力也是比较强的,对这些企业来说,在国企改革的大趋势中,更积极地推动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能提供一些动能。”袁季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向读书报表示,说穿了,“一句话,资本看重的还是投资价值,赚钱”。他表示,他对出版发行企业肯定是有一定兴趣的,因为这个行业掌握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文化企业的影响力巨大,但是,“具体这个企业给社会精神层面带来的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投资界基本是不管的,只要能上市,能赚到钱就行了”。

“我做文化产业的投资,一般都特别慎重。从投资角度来看,关键要看这类企业输出的内容是什么,而不能仅仅是赚钱。”但他同时表示,这仅仅是他个人的观点,与投资界的主流观点并不一致。

(中华读书报记者/陈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