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水果的登顶之路

 休休有容2012 2020-01-24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产业贡献了一份厚礼——以1790万吨的总量雄踞全国榜首,分别比随后的两省区多112万吨和224万吨。与此同时,广西柑橘、芒果、柿子、火龙果、百香果也分别以836万吨、64万吨、100万吨、24万吨和22万吨位列全国第一。

全国水果首席专家邓秀新院士断言,未来几年,广西仍将是全国柑橘等水果的龙头。

广西水果部门负责人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西水果产量一直停留在全国第五的位置上。从2016年开始,广西水果产业实现蝶变,三年迈出四大步,产量以每年新增100万吨的速度,从第五跃升第一。然而,登顶之路却绝非一蹴而就。

广西亚热带水果种类众多,火龙果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之一。(资料图)

“优果工程”夯实台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总站的文献记载,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广西兴起种果热,却饱受广种薄收困扰。2003年,广西启动了以“良种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为主题的“优果工程”。2009年,又开展了以“产业集群化、质量品牌化、加工精深化、功能多样化”为特征的“优果工程升级行动”。农业部门推出香蕉、柑橘、葡萄产业升级行动和芒果、火龙果专题发展方案,带来了一波波发展高潮。从2009年开始,广西水果产量连创新高,2012年总产量达1031万吨,2015年达1370万吨。

南宁市武鸣区水果部门一名资深干部认为,该区水果以总产量112万吨雄居广西第一,与自上而下发起的“优果工程”等系列行动密不可分。

“优果工程”系列行动带来了政策倾斜和品种技术革新,也促进了资本注入和土地流转。“武鸣、隆安数以百计的标准化果园就是此时涌现的。”南宁市水果部门一名资深干部回顾。

统计数据表明,从1995年以来,广西水果产量从250万吨上升到350万吨用了3年,从350万吨上升到450万吨用了5年。实施“优果工程”后,平均每两年增加100万吨。2015年,虽然水果产量仍排在全国第五,但与前列的差距大幅缩小。其中,总产量与首位的差距从644万吨缩小到333万吨,柑橘产量与前一位的差距从20.6万吨缩小到1.3万吨,而柿子、火龙果等已悄然登顶。

在藤县藤州镇礼秀村果蔬种植农场,果农正在分拣包装龙眼准备外销。黄群礼 摄(资料图)

特色路径差异竞争

2015年,面对市场饱和,广西启动特色果业提升行动,提出了“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凸显差异化竞争。

桂林是广西柑橘的传统产区,然而长期以来类同北方的中熟温州柑让果农多次吃了滞销的苦头,十年前甚至曾有让葡萄取代的势头。然而,春熟柑橘的走俏让桂林果农找到了发展新路子。

无独有偶,武鸣区则利用桂南特有的“春旱”天气发展优质沃柑。短短几年,广西两大春熟柑橘分别发展到400多万亩和100多万亩,占据广西柑橘总量的70%。

素有岭南佳果之称的荔枝、龙眼、芒果则围绕优质目标,通过高接换种全面脱胎换骨。其中荔枝用优质的桂味、妃子笑、鸡嘴荔、仙进奉等换掉近一半的“大路货”品种,芒果用金煌芒、水英达、贵妃芒、桂七等替换原来的土芒果和过多的台农1号。龙眼则改变原来石硖过多的局面,注重向桂明一号、储良等晚熟种方向发展。据统计,近年来通过高接换种,广西累计改造旧果园200多万亩,使各类南亚热带水果熟期结构接近3∶5∶2的合理目标。

与品种改良相呼应的是,一些条件好的果园则瞄准淡季上市,进行产期调节种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和水果总站研发推广的葡萄一年两收技术,一度使冬葡萄卖到每公斤50多元。南宁市许多火龙果场利用补光技术生产冬熟火龙果,抢在春季期间上市,售价每公斤20多元,价格翻倍。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总站专家介绍,广西水果已实现柑橘、香蕉两大优势水果唱主角,荔枝、龙眼、芒果、柿子、李子、早熟葡萄六大特色水果作支撑,火龙果、百香果、大青枣、莲雾等一批优稀水果作补充的多样化发展格局,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呈现周年有果、均衡应市的良好态势。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乐业猕猴桃”即将采摘上市。由于成熟的猕猴桃容易受果蝇叮咬,影响果的质量,图为乐业县技术员主动走进甘田镇猕猴桃扶贫产业园,给当地群众传授预防果蝇叮咬技术,确保增产增收。蓝庆侃 黄元鸿 摄(资料图)

创新支撑技术保障

“特色来开路,技术作保障。”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总站专家的切身体会。

拿广西面积最大的砂糖橘来说,主要靠两大技术创新,一是黄龙病防控,二是薄膜覆盖。耐旱怕雨的葡萄是薄膜覆盖技术的受益者,避开雨淋后,葡萄可躲开致命病害袭击,实现正常生长,使得广西从葡萄禁区一举成为华南第一、全国第十的葡萄优势产区。据悉,广西每年十几万亩的新植香蕉和北沿地带的火龙果安全越冬,靠的也是这张薄膜。

让广西水果破障奔驰的另一支撑技术,则是目前规模化果园已普遍采用的水肥一体化。率先“吃螃蟹”的金穗公司算过一笔账,使用这一技术,每亩节水35%、节肥40%、省工50%,香蕉优果率达95%以上,亩产量突破3.5吨,亩增收750元。更重要的是,2008年海南、广东等产区香蕉因枯萎病蔓延而面临灭顶之灾,广西则因为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应用避免了蕉园漫灌传病,从而逆势而上,成为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产区。

如果说上述技术保障了丰产稳产,那么,近年来果农更为关注的则是如何实现优果优价。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口号引导下,种果户对农家肥更加珍视。2018年南宁市与内蒙古有关部门签约,仅此一单就引进了羊粪4万多吨。龙州县一名邓姓果农为了实现有机肥的便捷施用,自制一套可用于农家肥发酵过滤的设备,率先在当地实现了有机肥施用的水肥一体化。灵山龙武农场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利用蛀蒂虫交配怕光的原理在果园挂上电灯,不用一滴农药就解决了让人头痛的虫蛀果问题。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总站统计,从2016年以来,广西共进行了45个水果种植、防病和加工技术省级标准的制定和修改立项工作,推广了20多项新技术,实施国家级水果标准园30多个、自治区级水果标准园50多个,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500多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87个,广西平均优果率超过75%。

“只有精益求精的技术,才能生产出精益求精的产品。”2017年11月,全国果菜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与绿色产品现场交流会在南宁举行,一位水果专家参观后发出由衷的感叹。

水果批发市场里人车聚集。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马妮娅 周加孔 供图(资料图)

流通护航产销两旺

产销两旺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数以万计的电商则是搞活广西水果流通的先行军。百香果是原产于中美洲的果汁原料果。从2012年开始,北流利用电商使百香果热销全网;2018年发货1000万件,占据全国百香果鲜销市场的七成以上,硬是把一个原料果变成了似乎永远不够卖的鲜售果。融安的金橘也是通过电商带火的产品,从原来的4元多每公斤、面积不到3万亩,发展到每公斤30元、面积13万亩的大产业。

批量果如何走市场?面对价格下降的不利形势,南宁市一些火龙果生产企业组建产业联盟,通过统一质量,协商定价,批零电商同步出击,当年便扭转局面并至今保持高位运行。如今广西火龙果面积已达30万亩,产量和知名度全国第一。据了解,目前广西已组建了3000多家水果专业合作社,500多家各种类型的水果协会,推进了小生产大市场的连接。

为了优化流通环境,广西在全区各地建立了10多个综合性水果批发市场,形成了以南宁为中心,东西南北联动的市场网络。农业商务两部门联手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建立了村村通的水果销售信息网,一个涵盖国内外销售市场和数以万计水果生产商的大数据库正在建成。

有了流通方面的保驾护航,水果生产得以顺利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壮大。在目前广西批准或上报的25个特优区中,水果以13个占据半壁江山。首批广西农产品名录中,成为广西区域品牌的水果品牌有12个,成为企业品牌的有6个,成为产品品牌的有15个。其中百色芒果、融安金橘的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0亿和12亿元,不仅提高了市场身价,还成为广西水果产业扶贫的靓丽名片。

广西水果产业成功登顶,带给人们的仅仅是短暂的喜悦。居安思危,产业短腿仍不容忽视。

产业链不完善,加工业停滞不前,让90%的水果走上拼鲜售的独木桥。

结构仍不合理。2018年春熟砂糖橘价格的回落,让人们有理由担心接下来增产后的滞销隐患。

水果营销还跟不上生产发展,大部分没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和平台,定价权主动权被人操持。

直面问题需要勇气,解决问题需要智慧。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总站负责人说,为了寻找对策,他们正开展调研,初步思路是“优化结构,绿色生产,延伸产业,变大为强”。

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广西水果产业将登上更高峰。


相关新闻:

从火龙果女王到电商大咖

林汉文(右二)参加北京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展。程丽明 供图(资料图)

林汉文是广西区内种植火龙果的先行者。作为广西女能人协会会长,她多次在经验座谈会上和大家分享她的创业创新体会,那就是专注。

20年的辛勤耕耘,林汉文不仅收获了“火龙果女王”的美誉,还成功转型为电商大咖,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人走上致富道路。

1999年,林汉文辞去年薪20多万元的外企高管工作,捧着当时罕见的火龙果苗,只身来到南宁市邕宁区,在离家237公里的陌生的联团村租下300亩荒山坡,成为广西火龙果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靠着自己的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林汉文家庭式的火龙果果园慢慢发展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15年,随着广西火龙果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升,也由于国内销售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林汉文的火龙果销售碰到了一堵无形的墙,传统的方式无论怎么使力,也不怎么见效。于是,林汉文当机立断,决定尝试新的方式,用电商重新打开销售局面。

农民将采摘的火龙果进行分类,准备上市销售。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谭凯兴 摄(资料图)

说干就干。林汉文拿出了当初种植火龙果时的勇气和果敢,一门心思闯入电商行业。她四处听取电商讲座,吸收经验;从大众熟知的网络销售平台做起,从中发现最适合生鲜果品销售的平台;和专业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借船出海……就这样,林汉文从无到有,成立了广西振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火龙果的线上销售。

2016年,林汉文的电商之路出现曙光。线上销售的火龙果数量直线上升,供不应求。林汉文乘势而上,从周边的火龙果种植农场购入火龙果,还利用广西毗邻越南的有利条件,从越南进口火龙果在线上销售,一年四季火龙果销售不断档。

看到网上销售生鲜果品潜力巨大,林汉文又把视野扩大到其他水果。目前,火龙果、金桔、砂糖橘、橙子、芒果、百香果等等,很多南方的水果在她的电商平台上都有销售,每年网上销售水果产值达1亿多元。良好的信誉、稳定的供货使她成为“阿里淘乡甜”、今日头条“放心购”的稳定合作供应商,成为阿里巴巴的深度合作伙伴。

线上出彩,线下也没有闲着。林汉文长期向盒马鲜生、大润发、三江等经销商供货,着力打造广西原产地农产品供应链品牌。她还入驻多个生鲜果品销售平台,通过人气主播销售水果。

在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林汉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她的火龙果种植基地聘用了很多贫困户,让他们成为收入稳定的公司员工。她收购了很多农场的水果,使这些农场产销两旺,甚至直接收购贫困户的水果在线上销售,带动了很多贫困户脱贫。她还免费开展电商培训,让1000多名妇女提高对电商的认识,掌握了线上销售的业务知识,指导她们开展电商营销。作为广西女能人协会的会长,她带领协会会员们在专注发展自己主业的同时,积极带动周围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