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劝完爸妈戴口罩,艰难的寒假才过半

 知易行难nev5ph 2020-01-24
春节来临之际,已经在家呆了超过两周的大学生们感受不到一丝丝过节的喜悦。
 
原先,迎接归家大学生们的是嘘寒问暖的父母,一切都充满着peace & love。

珍惜吧,娘亲爹爱的时刻不多了。/《常回家看看》MV截图
 
没想到第三天,父母的态度360度外加托马斯全旋720度大转弯,让人猝不及防。
 
睡得晚,被骂;起得晚,被嫌弃;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实在是令人不安。

除了在家中感受人间冷暖之外,大学生们劝父母戴口罩,可说是磨破了嘴皮子。

先晓之以理,用科学知识震慑,无效后,动之以情,试图站在父母的话语体系中,告诫他们戴上口罩。

爸爸妈妈,钟院士都说要戴口罩了。/微博

其斗智斗勇的程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但仍然有长辈们我行我素,不戴口罩。试与病毒欲比高。
 
双眼噙满泪水的大学生不禁感慨道:“被嫌弃就算了,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啊。”
 
 
是谁在偷拍我的生活?
 
近日,一段惨绝人寰的视频走红网络。
 
黑暗中,一位老母亲嘭地一声打开门,视频拍摄者——一位即将被从头嫌弃到脚趾头的女大学生正躲在床上唉声叹气道:“又来了。”。
 
看来已经放弃挣扎,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状态了。
 
老母亲看到豆蔻年华的女儿烂泥般躺在床上,立刻开炮!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微博
 
一声声四川腔女高音划破屋顶,站在门边的亲戚无不感受到老母亲的不易,纷纷劝起床。

女大学生挣扎着起床,睡眼惺忪地和大家伙打完招呼之后,迎来了老母亲更为凶猛的炮火猛捶。

声声控诉从不睡觉到看韩剧,再cue到没找男朋友,一锤接着一锤,锤出归家学子的眼泪。

2020年了,还是单身狗吗?/微博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们纷纷表示,到底是谁在我家里安装的针孔摄像头,把我的放假生活偷拍下来?
 
试问,谁没有在回家时,被父母深深地嫌弃过呢?
 
当然,父母的嫌弃不是来得毫无道理,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的嫌弃就像是堆积的火药,积少成多之际,只消一点火星,便可团灭。
 
摸着良心问问自己,在家是不是活得像头猪。

吃了睡,睡了吃的人,是不是你?/《不求上进的玉子》截图
 
作为父母,自然不忍心看到物种退化的现象发生在儿女身上,只得运用一些特殊手段帮助儿女们恢复正常。

比如,喊起床。
 
1915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震动学术界的论文《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时空旅行的可能性,因为时空旅行的基础建立在光速上,所以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行的。
 
但在神秘的东方古国,别整这套虚的,一切皆有可能。
 
7点的清晨虚报成12点的晌午,在父母们看来,那都不是事。

父母的花样可多了。/《亮剑》截图
 
“都12点了,还不起床”,当你被一声怒吼吓得虎躯一震,慌慌张张挣扎着爬出被窝时,陡然发现,原来才7点。
 
此时的你内心一定夹杂着愤怒和委屈,
 
算了算了,起都起了,还能怎样呢,吃早餐吧。
 
父母的报时也有准时的时候,10点就吼10点,11点就喊11点,如果不亲自起床看看时钟,还真不知道是真是假
 
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期起床的薛定谔之猫”。

在父母面前,物理定律可没什么用。/《盗梦空间》截图
 
这种现象多发在7、8月份以及1、2月份间,目前为止,科学界尚未发现能够应对“假期气场的薛定谔之猫”的解决办法。
 
科学家们奉劝广大市民,尤其是是学生群体,与家长队伍保持三天的距离,有科学证据表明,学生回家三天后,家长对小孩的态度往往有所变化。
 
“万物皆可怪手机”
 
回家超过三天,常有一种“这个家我呆不下去”的无奈。
 
即使你已经挣扎着起床,卑微地“寄人篱下”,但还是无法阻挡父母开大炮,刀枪无眼,父母的大炮偶尔会误伤无辜的受害者。
 
手机便是头号受害者。
 
在父母眼中,手机是一切疾病的始作俑者,是导致下一代作息混乱的病毒。

年轻人啊,就是手机看太多了。/unsplash
 
刚吃完早饭,放松一下玩手机,“回家了就知道玩手机!”
 
“不帮忙做家务,天天玩手机!”
 
“别再玩手机了,手机辐射致癌,知道不?”
 
一声声怒吼响彻云霄,让人坐立难安,手机成了万恶之首,但在年轻人的眼里,手机乃是快乐的源泉。
 
手机仿佛是两代人的代际之殇,同样是中国网民,上的明明是同一片网,但看到的消息、关注的东西总是大不相同,就像置身于平行宇宙。

同一部手机,不同一个世界。/unsplash
 
2019年,Mob研究所发布《2019“银发人群”洞察》的分析报告,在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网上冲浪的“银发人群”接近1个亿。

其中,微信是中老年人的信息根据地,占据了该群体移动端的top 1。
 
无怪乎,家族群中的长辈们常常发出民间科学的科普贴,原来,在这背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中老年消费群体,有需求才有供应。
 
老一辈亲戚们盘踞在家族群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反对年青一代的科普,坚持自我,保持初心。
 
而常有身怀勇气的年轻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微信老炮们斗智斗勇,最后的结果往往铩羽而归,被老炮们以苏格拉底都汗颜的诡辩之术,斗得体无完肤。

       忍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微博
 
在老一辈身上,年轻人们才深刻地学习到什么叫做“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的教训。
 
 
没有催婚的春节不是春节
 
春节,又名“一年一度的催婚大会暨七大姑八大姨主持的相亲大典”。
 
那些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面的长辈们,依仗着过来人的身份,拍着你的肩膀,反复做你的思想工作。
 
不结婚怎么行呢?还能打一辈子光棍不成?
 
在长辈们过于热切的关心下,年轻人们纷纷选择“是是是,您说得对”的敷衍大法蒙混过关。

相亲结婚,有这么难吗?/微博
 
还有些年轻人选择鸵鸟战术,宁愿春节坚守岗位,也不愿意回到家中接受亲戚诘问的煎熬。
 
1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一则女博士申请春节值班的新闻,原来,女博士小林饱受家中催婚之苦,“春节回老家,七大姑八大姨跟着我妈一起催婚,还逼着我去相亲,我不想回去。”
 
曾几何时,家原是温暖的港湾,现今,却成了逼婚的牢狱,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作为华夏子孙,《孙子兵法》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鸵鸟战术不过是兵法中的初级战术,不!租赁男女友才是“防催婚,预相亲”的头等战术。

没有法律保障的租赁对象,你敢吗?/微博
 
租赁男女友堪称顶尖的缓兵之计,几千年前的孙子大概也没有想到,他还能这样帮到现代社会的善男信女们。
 
为了哄爸妈开心,带个男女朋友回家过年,对象租赁市场运营而生,不但快速解决了父母催婚的燃眉之急,自己还能轻轻松松过个无人唠叨的春节。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年轻人们天真地以为鸵鸟战术和租对象的缓兵之计,就能哄得老两口心服口服,这还是太年轻,没什么社会经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催婚大法蹭上短视频的大风,这阵大风刮得年轻人东倒西歪,毫无还手之力。

年轻人结不结婚,真的得好好考虑。/《武林外传》截图
 
来自四川的陶先生上传了他妈妈的一则催婚语音,在短短的26秒语音中,陶妈妈放声歌唱,尽情地抒发想要儿媳妇的迫切心情。
 
“三十几岁,你也别灰心啊,虽然你长残了,但是你并不差,擦干眼泪,过年去相亲吧。”
 
打趣儿子单身的外壳下,包裹着一份纯正的中国式焦虑。
 
长辈们的关心似乎离不开“脱单-结婚-生孩子”,在他们的世界维度中,这是人生必经的三大阶段。
 
然而,时代已经大不同,年轻人们用脚投票,表明了他们与父辈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结婚或是单身,只是一个选择。
 
2019年,民政部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有713.1万对情侣登记结婚,同时有310.4万对夫妇离婚。
 
于是,便有自媒体炮制出“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离婚率高达44%,部分省市离婚率高达70%”的不实之词。
 
虽然民政部已出面辟谣,这样的数据有夸大的嫌疑,而且计算方式不科学,但还是不得不承认结婚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部分年轻人不再拥抱既定的生活轨道,上一辈的生活哲学也不是他们的金科玉律。

比起结婚,拍拖还是比较爽的。/《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截图
 
当然,面对来势汹汹的老一辈们,年轻人千万不要冲动正面硬刚,阿巴阿巴装傻,适当认怂,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说到底,一年365天中,催婚亲戚们只占据你生命中不到十分之一的时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没必要置气。
 
大过年的,别把自己气到了,记得戴好口罩,不走亲戚,开窗通风,关注新闻,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