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乡族医药

 天地虚怀xia 2020-01-25

东乡族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全国共有人口373669人,主要居住在东乡族自治县内,此外,甘肃兰州、定西及新疆、宁夏等省区也有散在居住的东乡族人。
  东乡族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产方式。东乡县内山岭重叠,沟壑纵横,干旱缺水,自然条件艰苦,海拔2600米。

  东乡族人自称“撒尔塔”,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关于东乡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有两种主要意见:一种认为东乡族源出蒙古族,在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军队攻占西夏后留在河洲以东的东乡地区,守卫通往东亚的道路。另一种认为东乡族是西北地域内多民族融合的结果。东乡语基本上近似于蒙古语,东乡族人的生活习俗与西北回族相似。东乡族人信仰伊斯兰教,能歌善舞,有不少以“花儿”形式流传的叙事诗和故事。

  河洲东乡地区的东乡地名中有许多以工匠命名的村庄,如:免古池(银匠)、依哈池(碗匠)、阿拉松赤(皮匠)等,他们分布集中连片,进而成为“撒尔塔”工匠生活的历史遗迹。东乡族人民在这块高山坡地上经过769年的艰苦劳动,从工商业到畜牧业的发展,从改造山地保偿保肥到农业的发展,尤其在近40多年来,东乡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政策,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依靠自己的勤劳解决了温饱,并在工业、畜牧业、林业、水电、邮电、广播、文教卫生等同样有了喜人的发展。

  伊斯兰教对东乡族文化习俗的形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东乡族人信奉伊斯兰教,保留着与撒尔塔人相同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生活作风。较早时期,男子身穿长袍,束腰带,腰间挂有小刀,喜爱正宗石头眼镜,鼻烟壶之类物品;东乡族人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帮节、圣纪节。每逢节日来临,家家户户都要炸形态千万的油炸食品,并还要把油香、馓子等各类食品相互赠送。节日当天,同家族、同门户的晚辈早早起来到长辈和邻居家去说:“赛俩目”请安,宗教信仰虔诚的人,在节日里或是平常的日子里都要用“汤瓶”洗“大小净”后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东乡族的婚姻风俗非常独特,男女双方一般都要门户相同,最风行的是闹新房砸枕头,青年人用枕头砸新娘,而陪新娘的妇女们,“苏还赤”护围着新娘,新娘被枕头砸的害怕了,才掀开蒙面的布巾让闹新房的人“观相”和看箱子的陪嫁。东乡族的中、老年人特别喜欢喂养马、骡、牛、羊,并爱唱生动有趣、意味深长、有鲜明形象对比的话儿歌谣。

一、东乡族诊疗方法

东乡族人居住地区地理环境十分恶劣,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疾病丛生,天花、麻疹、流脑、白喉、痢疾、黑热病等传染病流行猖撅。在长期与疾病的抗争中,东乡族人不断地实践探索,积累了不少治病方法及“土、单、验、偏”方,并通过口授的形式,代代相传,为民族的生息繁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东乡族人多用药物治疗疾病,同时也配合应用按摩、抚肚脐、收阴、放血、艾灸、拔罐、熏洗等外治法。常用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下面介绍治疗常见病的独特方法。

治疗感冒用内服、外治两法配合效果较好。

内服法:明矾3钱研末冲服;葱白、花茶、红糖、甘草适量煎汤顿服发汗。

外治法:放血,针刺眉心、十宣穴后,挤捏出血少许;收阴(湿灸),先服用红糖水1盅,然后用黄纸蘸熔的黄蜡,卷成长约10厘米的筒状,竖立置于肚脐中,周围用调好的面团固定后,将其点燃,待皮肤感到发烫时更换1支,一般用2~3支即可。施治中觉周身舒适、气机通畅,伴有腹鸣,始为有效。

治疗胃脘痛(心口痛)多用拔火罐、抚肚脐及用山羊内脏局部热敷并治法。

治疗胃酸过多宜长期空腹时服用适量荞麦,疗效较佳。

治疗风湿痛可用艾灸灼患部,并配合热草木灰外敷及水煎地骨皮、麻黄、狗头花根、蜂房等药熏洗。

治疗腮腺炎(俗称窝疤)先用烧过的碎瓦渣片轻轻割开“青筋”,挤出分泌物,再将蒲公英捣烂后敷于患部后用酸菜汤与花椒树根上的泥土调和后敷于患部。

二、东乡药材

东乡县自古就有“十年九旱”之说,风沙大,降水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50毫米,因此,药材品种较少,产量不高。药材品种有137种。其中可集中采集的有:大蓟、小蓟。茵陈、黄芩、柴胡、益母草、青蒿、萹蓄、瞿麦、远志、地骨皮、牛蒡子、款冬花、丹参、防风、秦艽、龙骨、当归等43种。

东乡县特产药材有:柴胡、黄芩、防风、秦艽、丹参、款冬花、龙骨等。这些药材多产于山区,且质优。其中,款冬花年产量为3000公斤;龙骨主产于镇南、汉集、沿岭、坪庄等乡,年产量约10000多公斤。这些品种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