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机的针灸学说

 言午文摘 2020-01-25
01
阳证宜针,阴证宜灸


《伤寒论》中属于正确治疗的针灸条文18条,三阳篇11条,针刺法10条,仅1条为灸法(桂枝加桂条),虽属三阳篇,却针对寒邪而设。三阴篇有7条,灸法6条,仅1条为用针(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虽属少阴,却是邪陷血中,为实热。而误治条文有21条,三阳篇17条,误治原因,均与热证用灸有关;属于三阴篇为1条,虽为阴证用灸,但为阴虚。故有变证。属于其它篇有3条,均为伤寒化热传里之候,误用火热治疗致成坏证。

可见,仲景认为阳证用针,阴证用灸,一般不出现变证、坏证,而阳证用灸易出现变证、坏证。阴证用针则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02
阳盛阴虚,忌用火灸


火包括艾灸、熏熨、温针、烧针等,《伤寒论》条文中阳实证用火治可致火邪上越,热伤阳络,出现“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等变证。

阴虚的热证,不但火热比较猛烈的方法不能运用,即使是火热比较温和的灸法,也应忌用,如《伤寒论》中“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少阴受邪,本可温药扶阳兼驱邪,但火劫迫使汗出,则阳未复而阴已伤,故产生变证。阴虚之证,即使需要扶阳,也不能用火,以免误治。阴虚之人,用火易使津液受伤,加重阴虚。

阳证虽然忌火,但也有例外,如《伤寒论》:“二阳并病……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因阳热在表,可透散,借熏法的透散能力以去热。

03
未病早防,已病早截


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预防思想,并予以发展,提出未病早防,已病早截的观点。如“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先治未病之脏。已病早截如《伤寒论》:“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04
和汤合药,兼施针灸


张仲景虽然善方药,但却认为有的病应该针灸药并用。如《伤寒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针灸药各有所长,针灸药并用,其效果往往比单用一种方法为好。另外,在其他条文中,还有既有用方药为主的,也有以针灸为主的,根据不同病情取各法所长,以提高疗效。

张仲景针灸学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许叔微针灸师法仲景,取效颇显,记载的“热入血室刺期门”“妊娠刺劳宫”“太阳病欲传针足阳明”等治法都是张仲景学说进一步继承发展。近代承淡安所著《伤寒论新著》则更将《伤寒论》有关条文结合针灸法论述发挥,继承和发展了仲景的针灸治疗热病学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