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的解析

 一视一界 2020-01-25
大家好!我叫余俊,加入本群刚好1年时间。有幸跟刘老师和各位同道一同修习心学,一年来从个人认知到工作生活都受益很大,衷心感谢刘老师和各位同道,也欢迎和祝贺新同道加入正本清源的队伍,同道为鉴,共同进步,只要诚意学习和笃实用功,我们定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修习心学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非常重要,否则容易支离破碎的。但概念的理解从逻辑上只能是锦上添花,从心体体认才是根本。很多概念都要用一生去体认,惟精惟一。刘老师的通俗讲解也是师傅领进门,推开那扇门,还得自己走下去。

道的三层意思
儒学体系中的道,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道”有三层含义。
1部分“至道”
道是万物之宗,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万物非道不能生。
“至道”是万物的根源,宇宙的原点,推动和造化万物,养万物、化万物。
《道德经》所言“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以及“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都是描述的至道生万物。
有一部BBC的系列片《行星》,讲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从诞生初到今天的故事,有助于理解那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就是至道化生万物的过程,这个过程稍有差错,就不会有今天的地球和人类。这个片子形象的描述了《易经系辞》所言“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些过程,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2部分“天道”
道生天地万物后,天地万物的秩序和规则就是天道,比如春夏秋冬,生老病死等。
2.1 天道举例
如果把八大行星看成太阳系的8个孩子,这8个孩子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互相依存紧密相连,也在经历着自己的生老病死。地球的道是什么呢?地球自转而有昼夜,公转与地轴成23度27分夹角形成了太阳照射的差异,而有春夏秋冬。这就是道生出地球后赋予地球的道,包括能够孕育生命,厚德载物。
有一部刘老师推荐过的BBC系列片《动物王朝》讲的是各个生物家族的法则和秩序。比如母狮子负责捕食公狮子守卫领地;比如猩猩对领导者位置的争斗。同时,各个动物王朝也遵循生物链的互相依存,面对四季变化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必须适应自然,顺应天道,才可繁衍不息。
所以,天道包括了日月星辰、人物草木等万物的秩序和规则,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其实是万物一体的。
2.2 万物一体之仁的三种理解
从三个角度理解。第一,至道生万物,万物都是从最初的原点而来,故为一体。第二,万物互相依存,互相长养。比如人吃食物可消化并维持生命。第三,万物都要心之灵明来感知,也就是心即理。这个仁,是从生发的角度来理解的,也就是凡事循道才能生生不息。
2.3 天道反噬
任何一个物种要是背道而驰,必然被天道反噬。
草原有狼、羊、草,狼吃羊没问题,但要是把羊吃光了狼就要饿死;羊吃草没问题,要是羊太多草吃光了羊也得饿死。这中间有一个临界点,一旦突破,天道就开始启动反噬模式。
冬天播下种子,种子一般无法顺利生长。晚上不睡觉,白天就没有精神。历朝历代更迭,也都是天道反噬的结果。

  
3部分“人道”
人道指人所立之道,是人类社会秩序维持的保证。人是群居动物,人道的运用就是人情事变,从古到今,不曾有变。
人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顺应天道才能生生不息的。那么天道落在人这个物种的道是什么呢?
《传习录》【三三】:“‘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答案就是从那一点虚灵不昧开始。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地方就是天道落在心之本体的灵明,也就是良知。良知之用展现出来的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显德。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那么为什么人会从本来的诚变成不诚呢?人出生以后会逐渐受到外界的沾染,攀附好名利色的私欲,也就是人心惟危,哪怕是小孩子也会体现出来,比如小孩子争抢和攀比玩具。因此,三王尧、舜、禹以“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心法相授。舜让契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教化百姓,也就是诚意面对每一个身份,素位而行。这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社会秩序几千年维持的保证。
4部分 天道和人道的关系
人道求有,人作为一个物种,自然要存续族群,离苦得乐。所以,大家天天谈论的美食、美景、房子、车子、工作、资源。有了地上跑的,要有天上飞的,有了天上飞的,要有太空飞的。每一样都是求有的。
天道求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说的是天地情顺万物而无情,对于触犯天道,背道而驰的情况绝不会放过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求有的不断积累,科技的高速发展,生态的持续破坏,超过了临界点,就会触动天道反噬,消减掉过分多余的部分,比如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都在对人类提出警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根本原因,就是人道求有。
治世的角度就是居天道以治人道,就要调和这种矛盾。举个例子,一个企业中,某营销部门负责上海市场,产值高收入高,这个团队希望一直占有这个市场,保持高收入,永保安逸;从管理者的角度,希望这个能力强的团队,抽调去做难的市场,新疆西藏也需要开拓,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持续增长。所以,在企业中固守一亩三分地的员工,要么落得个鸟尽弓藏,要么被年轻员工替代,这个结局是天道注定的。
再比如,很多企业创始的一批元老后来都剩不下几个,很多开国功勋一旦居功自傲或看不清时势,往往也落得个富(贵)不过三代,后人说皇帝们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实则是不能功成身退,天道反噬的作用。圣人作《易经》无非让人们看清天道,法天则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偕行,就是居天道以入人道。
5部分 传习录“道”的解读
传习录【六七】问:“道一而已,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先生曰:“道无方体,不可执着,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又曰:“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这一段先生对天道和心有清晰的解读,并阐述了方体,认为道有方体就是盲人摸象了。
首先,天包含了至道化生的天地万物。天道落在人身上就是心,知心就知天。也就是,从至道到天道到人道,彼此关系如同一个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不可分割,最后还是回归心上体认。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的是人道、天道、至道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传习录【二二】“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他日又曰:“圣如尧舜,然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使桀纣未死,恶宁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
这一段先生对道无穷尽做了清晰的解读,提醒我们道是要用一生追求的,不到盖棺定论,则循道不止。
传习录【三八】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这一段可以看到,人情事变已经包含了所有人道,视听言动,贫贱富贵、患难生死这些事变,都会体现喜怒哀乐的人情。而做工夫的方向就是“致中和”,只在“谨独”,也就是戒慎恐惧。《大学》中的八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中庸》的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和九经(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 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都是通往人道的具体路径。
以上就是关于的三层含义理解

我知道你手一滑

就关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