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古国——管国,手握重兵,导演“三监之乱”,短命诸侯

 9tx22v工人 2020-01-26

我们都知道“三监”之乱,管叔鲜、霍叔处、蔡叔度的铁三角组合,管叔鲜就是西周管国始封君,而且是作为三监之首。管国是西周的独代诸侯,封得最早,亡得也最早。管国的地理位置在哪?《括地志》云:“郑州管城县(区),今州外城即管国城,管叔鲜所封国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杜预注:“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即今河南郑州管城区到周边荥阳一带,据现代考证,西周管国的都城就在荥阳京襄城遗址,此地就是西周末年郑桓公“寄孥”之地,也是后来郑庄公弟弟共叔段的封地。

西周古国——管国,手握重兵,导演“三监之乱”,短命诸侯

上个世纪末,河南郑州西郊洼刘遗址的西周管国故地挖掘了一批商周时期的墓葬,出土一些带铭铜器,其中有“举父丁”鼎、“史父辛”鼎,还有一些“阝舌”器,这些器铭族徽各有不同,姓氏比较集中,不能判断具体属于哪一个国族。之前介绍过殷商举国史国的历史,刻有“举”、“史”族徽的铜器布遍各地,他们应该在商末动乱中遭到迁徙或撤移,从而流入别的国境。或随着该国中某些大宗贵族依附到了别的国家。比如西周时的举器“员鼎”证明商末举国有一支贵族投奔到了姬姓匽(燕)国,并在燕国担任犬官。巧合的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河南荥阳市小胡村商墓也出现过大量的舌器,包括舌鼎、舌爵,重要的是还有大量兵器,包括象征军权的铜钺。专家推测,这里商代时曾是舌国所在地。那么也就是说,西周管国的地盘商代时很有可能属于舌国。

西周古国——管国,手握重兵,导演“三监之乱”,短命诸侯

郑州洼刘遗址出土器物

“管”字不见甲骨文,无法追根溯源,但“管”有不少通假字,比如筦、浣、莞等,由此我们联想到了另外一个字“皖”,看到这个字,首先想到它是安徽省简称。但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原来安徽潜山县在商周时有个古皖国,其境内有皖山皖水,一直到春秋时还存在,《史记》载,皖国,偃姓,皋陶之后。安徽境内的偃姓之国较多,如英国、六国、群舒等等。皖、浣、筦、管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联系,有说法认为管国来自偃姓皖国其中一支,商周之际从江淮迁徙而来,西周管国便在此基础上重建。

西周古国——管国,手握重兵,导演“三监之乱”,短命诸侯

荥阳市小胡村商墓出土器物.

管地地处天下之中,是殷商王朝西部的军事重地,也是当年武王伐商的必经之地。管地之前是商代舌国势力范围,出土舌器证明舌国是一个军事大国,拥有极强的战斗力,而且是商王朝的铁杆成员。舌部族世代替商王朝镇守西疆,监视西部诸侯的一举一动。并且还有成员在殷商王畿出任文治要员,可以说是武王克商的第一道门槛。周军进入殷畿,必先过舌部族一关。根据古籍记载以及出土器物分析,武王克商后便在此封建管国,管国之所以早早封建可能也跟这些因素有关。管国建立后,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又作为打理殷商遗民的监史,因此管叔鲜能手握重兵,坐镇东方疆土,这也为他日后的反叛创造了先决条件。

管叔鲜是一个颇具野心、酷爱权力、英武刚烈之人,他在大周取代殷商的历史进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商灭亡后,武王即封他到管地这个曾经作为殷商重要的西部屏障,替周王朝镇守东疆,挟制殷商余孽的死灰复燃,为大周的组建及进一步奠定天下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这样一个对国家有着赫赫战功的人怎么会成了反贼?原来,武王同母兄弟十人,管叔鲜排行第三,周公旦排行第四,武王早逝,年幼的成王即位,按礼当由管叔鲜代为摄政或共同辅政,而管叔鲜在武功方面也确实不比周公旦差,不然武王也不会早早将他封在管国这个战略要地授于重兵。也许是文治上周公旦比管叔鲜具有优势,因而武王临终前将辅佐大任交给了周公旦,哥哥的偏心,弟弟得到重用,夹在中间的管叔鲜难免心气不平。

西周古国——管国,手握重兵,导演“三监之乱”,短命诸侯

《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手握重兵的管叔鲜因不满周公旦专权,与霍叔处和蔡叔度组成铁三角发动叛乱。这是西周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弹,动乱持续发酵,随之引发一直侍机复国的殷商后裔武庚的复辟。周公旦联合诸侯花三年平乱,管叔鲜兵败被诛,管国撤消。管国在西周史上仅仅惊鸿一瞥,但它在西周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管国引发的三监之乱、武庚叛乱、周公东征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刷新了周王朝的联邦格局和历史走向。管国亡国后,国人流向各地,据说有一支迁到山东齐鲁,春秋时一代齐国名相管仲,即为管国后裔。

文/堰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