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一生可笑而短暂,却让每个普通人在深夜痛哭

 昵称815848 2020-01-26
《堂吉诃德》精读第7天 来自麦家陪你读书 00:00 16:30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六哥的领读
音乐 | 罗之豪《你是我的眼》




新春快乐,谷主麦家要陪大家读1000本书的约定,仍在持续。

新的一年,我们也会在这里,每天陪你读书。

麦家陪你读的第134本书,塞万提赛的《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本现代小说。
 
在一个疯狂而可笑的理想主义者身上,作者到底表达了怎样的批判与思索?
 
第134本书,让我们共同感受落魄乡绅的英雄主义。


过去的几天,我们一起读完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我们看到了堂吉诃德因为受到骑士小说的影响,立志成为一个游侠骑士,要保护弱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他三次离家。第一次挨了一顿板子,浑身青紫,让人横搭在驴背上送回了家;第二次他被关在木筏里,用牛车拉回了家;第三次他和一位骑士比武,他因为输了比赛,遵守事先的约定,自愿回到家中。

回家以后,他在遗憾中死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今天,我们就从堂吉诃德游侠时期的经历,看看我们可以获得的启迪。

塞万提斯生活的时代,骑士小说还很流行,因此在整部小说中,这种影响随处可见。

堂吉诃德第一次出行遇到的客店店主,堂吉诃德家乡的神父,堂吉诃德第三次出行时遇到的公爵夫妇。

他们无一不受到了骑士小说的影响。

但是骑士价值观丝毫也没能对这些人造成什么影响。

只有行走在路上的堂吉诃德,见证了没有骑士精神的现实世界,是多么的荒诞不经。

在现实世界,什么理想,什么道德准则,一下子就失去了意义。

有人会为了达到自我愉悦的目的,不惜捉弄他人,比如公爵夫妇;有人会打着为了对方好的旗号,去做一些诓骗别人的好事,比如神父和理发师。

在这些人的衬托下,堂吉诃德第一次独自上路的果敢、对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的痴情、对自我理想的坚定信念,都变得格格不入。

尽管堂吉诃德的勇敢每一次都以狼狈结尾,他多次连人带马摔成重伤。

尽管他的意中人,并不知道有他的存在,但也丝毫不影响他的付出。

尽管他的理想,在别人看来,是得了失心疯后的痴心妄想,他也没停住自己脚步。

而唯一让他甘心回家的,依旧是他自愿遵守骑士之间的决斗约定。

堂吉诃德的存在,会让我们开始去重视,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东西。

我们大多人,在现实中迷失而不自知,堂吉诃德是用自己教会我们。

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走的时候,可以重新返回去,看看那些被我们抛弃的,甚至是遗忘了的精神。

我们不能说堂吉诃德是英雄,因为他没成功过。塞万提斯也并非是要塑造一个英雄出来,告诉我们骑士是如何践行自我理想的。

其实,就连堂吉诃德自己,都在弥留之际,幡然悔悟,自己并非英雄。

但是,堂吉诃德的行为,会教会了我们心怀理想,我们就能找到一条理想归宿的途径。

他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能达到理想目标的一种可能性。

所以,他不失为一位真英雄。

与此同时,堂吉诃德这位英雄的疯,是真实存在的。

他一路上看到的东西,似乎都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在他的眼中,风车成为了巨人,翅翼成了巨人的胳膊。所以,他要用自己的长枪,来消灭这些害人精。


他坚守心目中的正义,去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尽管这或许是在他犯病时,才会表现出的姿态。

但是他的疯,却让我们觉得感动。

因为他活着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人。

如果是为了自己而活,他大可以在家舒舒服服地躺着,而不是与风餐露宿为伴。

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人人都可以平等,是大家无灾无难,是某种程度上的大同世界。

堂吉诃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走得也越发艰难。

但是他又不是一个只会幻想的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能够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生活下去。

那就是,即便头破血流,也难以阻挡他接下去的脚步。

我们都有理想,有人却还未开始行动,就打了退堂鼓。而有的人,却愿意为了理想,付出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

堂吉诃德最后在遗憾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抱歉,他唯一感到抱歉的,是自己拖累了周围的人。

而创作出堂吉诃德这一形象的作者塞万提斯。

在临终前说到:“堂吉诃德为他一人而生,他为了堂吉诃德一人而活;堂吉诃德行事,他记述,最终两人融为一体。”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何尝不是他自己,但又不全是塞万提斯自己,因为他不疯不傻。

但是堂吉诃德,却是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借助堂吉诃德之口,写出了自己的愿望。

堂吉诃德的行为,思考,体验,愿望,都是塞万提斯想要去经历一场的。

塞万提斯的一生,都缺少自由。

所以他希望自己可以和堂吉诃德一样,可以自由地闯荡在人世间。

《堂吉诃德》这部令人发笑的作品,我们读完却再也难以笑出来。

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总是饱含着热情,遭遇现实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依旧不知道回头的人。

这像极了我们自己。

我们很多人都难听取他人的建议,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懈可击的。

出于这样的一种思维习惯,我们会逐渐变得自我。

这个时候,自己的遭遇,别人的看法,就不再重要。

不管多么艰难,我们也可以在自我世界里,找到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就如堂吉诃德那般,受伤了,他觉得是每个骑士必须要经历的。

找不到睡觉的地方,他觉得在野外睡觉也是一种享受。

吃不饱饭,他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情。

他相信苦修是没有任何漏洞的,这是他自由自在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一切行为,会影响到那么多的人,以至于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会谈堂吉诃德。

他的一腔孤勇,他反复说到的那一套骑士精神,他的严肃,让我们笑完了的同时,开始不自觉地反思。

他幻想中的世界,在他身体力行之后,一点一点地接近真实。

看到了更加真实的世界后,他也许意识到了自己已经和自我想象中的世界脱节了。

这时候,他需要找到一个工具,来说服自己继续行走下去。

那个工具,就是他说到的魔术师。

意中人杜尔西内娅,从高贵的公主变成了村妇,他觉得那是魔法在做怪,他觉得只要解除魔法,一切都可以回到最初的状态。

他似乎带给我们的感觉,是总是置身于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代中。

而他本人,却真真切切地生活在现实世界。

当一个抱有过去价值观的人,生活在现代,是很难走得长远的。

所以,最终堂吉诃德失败了,他在遗憾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我们在笑过之后,也会尝到眼泪的酸辛。

我们何尝不是,在前行的每一条路上,都遭遇他人的嘲笑,我们嘲笑的,并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我们每一个,甚至还比不上堂吉诃德的自己。

著名作家纳博科夫曾说,自己并不喜欢《堂吉诃德》这本书,但是堂吉诃德这个形象,他却无比欣赏。

他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本书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太不留情面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这本书都还在被大家谈论着。

堂吉诃德教会我们的,是人不仅要有理想,也要有为理想付出自己一切的精神。

是我们要坚持那些正确的价值观,即便是遭遇他人的嘲笑也不可动摇。

他要我们在新的世界里,当过去的一些文化知识,如果已经在被时代淘汰了,我们要懂得去创新。

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只要出发,生活就会有另一种可能。

 下周精读预告 

下周起,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共读第135本书——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2015

故事围绕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一家六口人展开,农民安斯的妻子艾迪劳累一生病入膏肓,在其弥留之际,要求家人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城市杰弗生埋葬,于是苦难启程。

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是人类真实的历史进程,人民的猥琐、狭隘、自私、各怀鬼胎、渎神、淫荡、懒惰,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而那些自称“伟光正”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历史的主角,他们只是历史的僭君罢了。



领读人:沈寒冰。未来很长,不想投降。个人公众号:「沈寒冰修心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