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牧民族亦有坚城:匈奴的城塞

 历史最美 2023-10-27 发布于重庆

匈奴作为最早和中原王朝接触的游牧帝国,其强盛时期,控地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尽辽河,西逾葱岭。在匈奴之前,中原王朝所遇到的游牧民族显然是不足以称之为帝国,西汉末杨雄总结汉朝的敌人说“往时尝屠大宛之城,蹈乌桓之垒,探姑缯之壁,藉荡姐之场,艾朝鲜之旃,拔两越之旗,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唯独匈奴真“中国之坚敌”也。

匈奴版图

常有的观念中,匈奴不像后世占据了相当的农耕区域的北方游牧政权,匈奴被认为是很纯粹的游牧,这个观点源于史记对匈奴的记载'逐水草迁徙, 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但关于匈奴城池的记载也并非没有, 提到匈奴屯田以及“谷稼不熟”'的相互抵悟之处也时有所见。兹录见之于《史记》《汉书》的匈奴城池至少有龙城、赵信城、颓当城、郅支城、范夫人城(本为汉所筑)。同时还有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 与秦人守之,汉兵至, 无奈我何”。

到了现代,考古工作的成就,让今人对匈奴城址有了极丰富的认识,目前蒙古与外贝加尔地区已发现的与匈奴时期有关的城址足足有20余座之多, 都已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考察和研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匈奴城址出土文物

从功能的角度,匈奴城址可分为三类。

(1)宗教祭祀遗址;

(2)农业与手工业为主的遗址;

(3)军事防御建筑与战壕等。

提到匈奴的宗教祭祀,必然要说到龙城。

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此处的茏城便是龙城,索隐汉书作“龙城”,亦作“茏”字。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后汉书云“匈奴俗,岁有三龙祠,祭天神”。对于匈奴而言,单于王庭的集会不过是小会,在龙城却是大型集会,足见这座城市对于匈奴的意义重大。这座龙城,西汉时曾被卫青攻陷,东汉窦宪征匈奴燕然勒石,内容有“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龙城最终的结局应当是被窦宪烧了的。

2017年在蒙古国考古发现了窦宪燕然勒石的原文,文中同样有焚烧龙城的记载,于是考古由汉军凯旋方向确定了一座匈奴城市遗址,很可能就是匈奴的龙城。

和日门塔拉三连城

这处遗址有三个城垣, 三座城排成一线, 共用一个中轴线, 彼此相距仅有100米左右。这种形式被称作叫'三连城',这座三连城以规模论超过了以往发现的所有匈奴城市遗址,中心发现了一座大型祭祀性建筑台基遗迹。

这座匈奴祭祀台位于杭爱山北麓,和《燕然山铭》发现的地方都在绕杭爱山的交通要道上, 符合窦宪凯旋的路线。同时三连城遗址的位置水草丰美,并且在这三连城遗址周边,发现了多处匈奴贵族墓葬,甚至有一部分墓葬已经被确认为匈奴单于墓。而这座超过匈奴已知城市规模的三连城,从考古来看,城内没有人类居住痕迹,其建筑也不具备军事防御功能,显示其作用就是祭祀,极其符合史书记载中的龙城。

三连城中城中心台基

关于匈奴进行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城镇,或许会有人奇怪为何匈奴也会进行农业的生产,其实并不奇怪,匈奴的民族组成是很复杂的,除了北方的游牧各部族,还包括许多从中原逃亡和被匈奴掳掠过去的人。

卫律提议“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此处的秦人一般认为是指秦时亡入匈奴之人的后代,呼韩邪单于提议为汉保塞,候上疏反对,其中提出的一条论据便是'边人奴婢愁去,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由此可知匈奴境内有相当规模的中原人。

再有就是匈奴汉朝边境的掳掠,除了财物,也伴随着对人口的劫掠,汉高后七年,“匈奴寇狄道, 略二千余人”;汉文帝十四年匈奴“虏人民畜产甚多”,此后,“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武帝元朔元年匈奴入辽西“略二千人”,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匈奴对人口的劫掠一直到东汉都时有发生,此处不多列举。

匈奴农工业的城镇,以伊沃尔加古城为典型,城内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农业工具, 包括犁桦、铲头、锄、镰等,甚至还发现了几座疑似储存粮食的灰坑等遗迹。

伊沃尔加古城出土的匈奴铁犁

同时,在这座古城中出土了大量的兽骨,其中猪骨头占了15%之多,猪显然不是牛羊这类追逐水草而生的动物,大量的猪骨说明,这座城市的畜牧业也存在定居的形式。并且这座城市东部有一座大型的生产型房屋,屋内有炼铁炉的遗址,这座城的地位很可能是匈奴在外贝加尔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中心。

伊沃尔加古城炼铁炉平面,剖面图

在匈奴的中原人,有一部分地位是汉朝的降将,这部分人匈奴出于政治需要,往往也都是给予很高的待遇,其中就一些人可不改变原本的生活习俗,甚至可居住在汉式的宫殿。

在匈奴的汉式宫殿,最典型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哈卡斯自治共和国阿巴坎西南12千米发掘出的中国式宫殿,中央大殿12米x12米,由东西两殿组成,均为夯筑,中间隔墙厚约1.8米,东墙、西墙厚约2米。

在室内陆下铺设石板砌筑的暖气管道,显然从中原地区学来。除此之外,殿址周围发现了大量建筑材料,其中瓦当上有'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的汉字铭文,关于宫殿的主人到底是谁,目前众说纷纭,发掘宫殿的苏联学者认为这就是李陵的宫殿,国内则有王昭君长女须卜居次云、丁零王卫律等诸多猜测。此处不是本文叙述重点,本文也不多加推断。

阿巴坎宫殿出土铺首,瓦当

匈奴城址的第三类是军事要塞类,匈奴的军事工程能力一向被小觑,但单于击破李广利的方式就是'夜堑汉军前,深数尺,从后急击之',说明匈奴拥有一定的军事工程能力,能构建一些军事要塞也不算奇怪。

关于匈奴的要塞关卡类城址,蒙古国的考古学家在南戈壁省诺木根苏木地区发现了巴彦布鲁格遗址,在朝戈特才次苏木地区发现了莽古斯库热古城遗址,两座城址所出土的文物以兵器和生活器具为主,这之中的兵器基本都是汉式的兵器,两座城市中基本上没有匈奴特色文物出土,从文物判断功能,这两座城址应当是边防要塞或者关卡,出土兵器多为汉式,则说明匈奴确有利用流亡的中原人担任守城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两座遗址中的巴彦布鲁格遗址被认为是史书中数次提及的赵信城。

漠北之战,汉军追至赵信城而还

赵信城命名为赵信,按照颜师古的注解此城为赵信所筑,赵信本是匈奴的小王,投降汉朝后被封为翕侯,元朔五年卫青率领六将军出匈奴,虽然取得斩首一万九千余的大胜,但也有两将军败亡,损失了三千余人,赵信则是孤军遇见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导致全军覆没,再次投降了匈奴,伊稚斜单于对赵信十分看重,把姐姐嫁给了赵信,同时让赵信筑城居住,这也就是赵信的来历。

这座赵信城,从史记的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再到汉书的匈奴传,在匈奴的城市中存在感可谓极高,如漠北之战卫青追击单于到了赵信城,得到了城中匈奴积攒的粟,停留一日后把余粟烧毁还师。

如今被认为是赵信城遗址的巴彦布鲁格遗址,则发掘出土大量的陶器残片、各种铁、青铜箭头、五铢钱、羊拐骨、铜镜、用途不明的青铜和铁质器具等遗物。

从匈奴的城址可知,匈奴作为一个联盟形式的游牧帝国,充分的利用了麾下各不同民族的能力,匈奴能成为汉朝多年的坚敌,将之看做野蛮无知的民族,显然是一种偏见。

匈奴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