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小时候的年

 张勰 2020-01-26
怀念小时候的年

小时候的年,

是孩子们你追我赶,

是大人们说笑聊天,

是炸丸子果子的味道,

是捂耳朵放鞭炮的画面。

小时候的年,

是一串串冰糖葫芦,

是一张张大红春联,

是长辈们包压岁钱的红纸,

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脸。

小时候的年,

是穿在身上的新衣新鞋,

是拿在手里的零食玩具,

是吃喝玩乐没作业的自在,

是一家老小闲聊天的笑脸。

小时候的年,

是走亲访友拜年,

是走街串巷追赶,

是讨压岁钱的兴奋,

是装满口袋的得意。

小时候的年,

是妈妈剪下的窗花,

是爸爸自己写的春联,

是奶奶亲手蒸的馒头,

是爷爷贴满门的福字。

我们小时候过年,

不去豪华酒店,

只是简简单单的家常便饭,

有鱼有肉,有说有笑,

一家人盯着黑白电视,

等着看春晚。

我们小时候过年,

没有手机电脑,

没有游乐场所,

只有一群小伙伴,

玩游戏,跳皮筋,

比比谁的鞭炮响,

看看谁的零食多。

我们小时候过年,

亲朋好友相聚,

不攀不比不炫耀,

聊家常,说往事,

嘻嘻哈哈真开心。

可是如今,

年还是那个年,

可是年味却变了。

琳琅满目的年货,

稀奇百怪的礼物,

亲朋好友在一起,

不是互相攀比,

就是刷着手机。

小时候的年,是快乐,

长大后的年,是辛酸,

一年比一年繁华,

却一年比一年冷清。

年还是那个年,

而我们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年味了!

怀念儿时的年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非常浓郁的"过年"习俗已淡出我们的生活。虽然儿时记忆中的年味已经远去 ,但我还是十分怀念。

那时的年热闹、喜庆。虽说经济不发达,但人们把过年看作是一件美好而神圣的大事情。小时候在农村,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渐渐浓起来。村民们把一年辛辛苦苦挣来的、现在看来少得可怜的钱毫不吝啬地用来购置年货。城里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集市上最耀眼的莫过于卖年画的了,长长的绳子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年画,增添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了年的象征。围人最多的便是写对联的地方,大家把对新年的期望和美好的心愿写在对联上,祈福来年日子红红火火,好运连连。

一进入腊月,小孩子们就掰着指头数日子,期盼着年早点到来。而对于我来说,过年最大的诱惑,莫过于能吃上好年饭,穿上漂亮的新衣服。那个年月,农民们一年四季吃粗粮,沾不上一点荤腥味,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和白面馒头,辛苦一年为的就是这几天能吃上像样的饭菜。

我眼巴巴地盼着、等着,时常拽着母亲的衣角问:"妈,啥时候过年呀?怎么还不过年呢 ?” 母亲就教我背这首儿歌:"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而父母亲总是深深地感慨:年节好过,平常日子难熬。年,一天就过去了,可平常日子,是要天天过的。柴米油盐菜,家里人口多,日子要精打细算才能撑下去。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一到傍晚就会响起鞭炮声,年从那一刻起就拉开了序幕。这一天也是"祭灶"日,就是人们所谓的"扫舍"。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尤其是灶房,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这些活都是父亲干的,他操着一把大扫帚,一下一下地清扫着尘土,扫完之后开始粉刷墙壁。大半天的功夫下来,父亲身上挂满了灰尘和白灰点子,看着他灰头土脸的狼狈样子觉得很搞笑,可是屋子却焕然一新,敞亮了许多。

接着母亲就开始张罗了。先泡上黄豆,去豆腐坊做上一板豆腐。再开始泡豆芽菜、蒸豆包、蒸馒头、炸油饼、炸麻花。

再穷的人家都会杀头猪。母亲每年春天时买一头小猪仔,精心喂养一年,过年的时候杀掉,吃不完的做成腊肉和臊子。每年杀猪时,母亲都会用猪血做成血条面,这是一种家乡美食。猪血加盐水稀释和成血面,然后用手擀薄,抹上猪油,切成细丝,最后放进蒸笼里蒸约30分钟,出笼后可凉拌着吃,也可以晾干,以备食用,作为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

二十八贴窗花。这是我们陕西特有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是贴在窗户上的纸花。各式花色都有,品种齐全。最不能漏掉的是"年年有余"的花样,既温馨又有过年的气氛。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把屋内屋外布置得红火喜庆,那个时候没有灯笼,就把红红的对联贴在门上,还把小小的福字贴在灶台上、水缸上以及农具上。福字要倒着贴,寄托"福到了"的美好寓意。

二十九炖肉肉。这一天到处都弥漫着扑鼻的肉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可是个解馋的好机会。母亲在一个大锅里炖着肉,我和弟妹不时地跑进来站在锅台边,直盯着锅里的肉,已经垂涎欲滴了。肉终于煮好了,母亲用筷子夹出几块骨头放在碗里说:"你们几个小馋猫,慢点吃,小心烫嘴!"我们不由分说,拿起一块就啃,那种香,那种爽,一辈子都忘不了!

忙完这些活,终于熬到了除夕,家家张灯结彩,人人脸上洋溢着春节的喜气。父亲亲自下厨,大显身手,煎炒烹炸,糖醋里脊和粉蒸肉是他的拿手好菜。我和弟妹早已围坐在炕桌边,看着满桌的大盘小盘,已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父亲端起酒杯说:"孩子们,过年了,爸妈祝你们健康快乐!"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饭,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饭后,我们几个轮流给父母磕头,由父亲发压岁钱。接着母亲就开始包饺子,准备大年初一的早饭。饺子一般都是肉馅的,母亲会在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预示着一年中有好运相伴。

六、七十年代没有电视,各家就在院子生一堆火,篝火燃起,大人们熬茶聊天,孩子们围着火堆欢歌起舞,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火光映照着孩子们红红的笑脸,那一刻真的好幸福!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就被爆竹声惊醒。父亲催促着:"孩子们,快起床,放炮啦!"我们便一咕噜爬起来,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兴高采烈地跑到院子里燃放鞭炮烟花。之后等待我们的便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了。这时一大群小朋友叽叽喳喳地跑进院子,我急忙放下碗筷,和他们一起去荡秋千、打沙包、踢毽子,直玩到下午很晚才记得回家吃饭。

初二早上开始走亲戚。由父母领着去给长辈拜年,一般先去大舅家,因为舅妈早已包好饺子等着我们,那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特殊味道,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舅家是大户人家,亲戚较多,大家聚在一起,说东道西,嘘寒问暖,笑声盈盈。

初三,村子里开始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秦腔、样板戏精彩纷呈。整个小村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时隔半个世纪,一些往事已淡忘。但是岁月深处的那些美好瞬间依然铭记心,虽然年的味道已渐行渐远,可亲情永远不会改变。

我喜欢儿时的年,怀念那浓浓的年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