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先锋 日本厂商曾引领的标准之战

 q1338 2020-01-26

日本厂商曾引领的标准之战!

从 50 年代收音机到 60 年代电视,日本晶体管技术赶超美国花了近 20 年时间,索尼从 1960 年发布首台晶体管电视。

创新先锋 日本厂商曾引领的标准之战

1970年,索尼与JVC、松下共同发表了U-Matic磁带录影系统,正式为日后的录像带规格竞争揭开序幕。

1975年4月16日,索尼率先发布了全球第1台针对民用市场的Betamax规格产品SL-300,一举让索尼成为全球的消费性电子影像大厂。但好景不长,日本JVC在1976年9月推出了VHS规格,并很快吸引了另一家消费电子大厂松下的加入。

单从技术上来看,Beta格式远远的强于VHS格式,但是在松下的运作下,VHS格式获得了2大优势:便宜和灵活。前者不用多说,后者指的是在推广过程中,松下按照RCA的要求提供了4小时录制模式,而索尼因为会降低画质拒绝改变。最终,VHS格式RCA的支持,统领了民用市场。

但Betamax格式并未彻底败退。它凭借技术优势进入了专业领域,成为专业广播级视频领域的主导标准,如今的众多广播级视频标准都是基于这一起点的。

最后,长达14年的规格主导之争终于在1988年索尼毅然加入VHS阵营,Betamax全面退出市场而结束。

公元1980 年代,凭借着 Sony Digital Audio Stationary Head 及 Mitsubishi ProDigi 两大技术领军之下,数字式录音在 80 年代迅速的成为主流。1982 年,SONY、Philips 合力开发 CD 载体,使得数字音频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创新先锋 日本厂商曾引领的标准之战

晶面板这种具有强周期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尤具代表性,三星的液晶业务从 1990 年到 1997 年连续亏损了7年,LG 的液晶业务从 1987 年到 1994 年连续亏损了 8 年,2000 年后高世代线的单条投资额更大幅飙升,因此技术创新引领需要持续的、甚至高额的资金投入。

技术创新也需要承担风险:2000 年后日本企业的 DVD 规格大战、松下的等离子战略、夏普对 10 代线的超前投资等都因为外部需求、竞争格局的变化未达预期,甚至对公司业绩形成了巨大拖累。

创新先锋 日本厂商曾引领的标准之战

没有赢家的 DVD 规格之战:2000 年 DVD 市场逐步兴起,从 VTR 时代就引领全球录像机市场的日本黑电企业围绕 DVD 规格展开了又一轮标准大战,索尼、松下联手三星、LG、苹果、戴尔、飞利浦、惠普、迪斯尼组成蓝光 DVD 阵营(Blu-ray Disc),东芝则联合 NEC、三洋、华纳和派拉蒙组成高清 DVD 阵营(HD-DVD)。

创新先锋 日本厂商曾引领的标准之战

虽然最终在 2007 年蓝光阵营赢得了胜利,但由于互联网视频的兴起以及液晶显示屏的快速高清化,蓝光 DVD 并未像 VTR、VCD 一样走向普及,双方所投入的巨大资源反而造成了对业绩的拖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