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三阴三阳”的辨别---读《伤寒论.图解》后的杂想

 勿用乐潜书斋 2020-01-26

​1.太阳中风易传太阴少阴,太阳伤寒易传阳明少阳。

2.病有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3.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邪盛可能正不虚,但是正虚未必邪不盛。

3.所以应该以寒热来理解阴阳,以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来判断阴阳。

4.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者,三阴三阳也。

5.三阴三阳变化多端,远比二分法的八纲更符合实际情况。

6.所以,太阳变证未必仍是太阳证,太阳坏证肯定不是太阳证。

7.太阳篇夹阳明.夹少阳,那是为了辨别,乃辨证的思路,而不是太阳上篇出现白虎汤,白虎汤仍属太阳证,中篇出现小柴胡汤,小柴胡还是太阳证。

8.至于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葛根黄连黄芩汤证,等等,自然也不是,或者不全是太阳证,其展示或夹杂的气血饮瘀,背后所隐藏的,正是《黄帝内经》里所蕴含的中医特色的生理病理。

9.《伤寒杂病论》绝对不是抛弃了中医特色的生理病理的。

10.苓桂术甘汤证其实己到了太阴阶段,如同猪苓散证己到了阳明阶段,当然它们是由水饮痰湿引起的,水饮痰湿就是它们的生理病理,而太阴或阳明则是它们的病性-疾病的偏性或本质。

11.所以,出现在阳明病篇的吴茱萸汤证,自然也不是阳明病。

12.以此类推,《金匮要略》的当归芍药散证,百合地黄汤证,等等,也就有了它们各自的六经归属。

13.它们各自的六经归属加上它们各自的生理病理,则为《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诸方证的本质仍在六经。

14.因为《伤寒论》是从狭义伤寒病切入的,是为解除伤寒病痛苦的。

15.论伤寒疾病而不同时论其它疾病,就无法形成对比鉴别伤寒疾病的目的。

16.所以,太阳上篇里有白虎汤证条文,中篇里有小柴胡汤证条文,下篇有结胸证条文,尔后又有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诸篇章。

17.从而形成辨证论治体系,掌握了辨证论治的思维和方法,虽不可能“尽愈诸病”,亦“思过半矣”。

18.从一病切入到整体辨证谓《伤寒论》,从整体审视到具体辨证谓《金匮要略》,

19.《伤寒论》如《周易》,《金匮要略》如马克思辨证法。

20.《伤寒论》一气周流中最后都要落实到《金匮要略》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金匮要略》中并没有须臾离开三阴三阳的疾病本质。

21.“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

22.此阴阳寒热之辨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