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时追求精致时尚,晚年却随意邋遢,张爱玲究竟经历了什么?

 今古言堂 2020-01-26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一个十里洋场的魔都世界,生活在上流社会的女人们总是在引领着时尚,她们过着精致和前卫的生活。比如说大家十分熟悉的张爱玲,在张爱玲的笔下,很多女主角们都是美貌而精致的。当然,张爱玲本人也是个前卫而精致的女人。

张爱玲有精致的资本,她出身富贵人家,她的父亲张志沂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外孙,母亲黄逸梵家境富足,还是个受过新式教育,出国生活过的前卫人士,所以张爱玲自小便过着富足的生活。她的母亲黄逸梵思想很开放,也是个很赶时髦很爱美的女人,所黄逸梵对于女儿张爱玲的教育也是如此,不仅让她念书,还给她请外教。张爱玲对于母亲的生活也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在香港读书之时,她见到的母亲一直生活得非常精致和奢侈。

张爱玲曾说过自己十岁的时候便开始穿高跟鞋,长大后的张爱玲依靠自己的稿费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她居住的是西式的公寓,此时的她非常喜欢穿旗袍。而且还习惯各种奇装异服的搭配,也喜欢各种首饰。民国才女潘柳黛曾经说过,张爱玲即便是在家中接待自己这样熟悉的闺中密友,也会将自己打扮得十分华丽,整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要出门参加什么重要场合呢!

除了穿衣、住所以外,张爱玲对于吃也很讲究,在香港的时候她曾经徒步几公里,到一家远离自己住处的地方去吃自己喜欢的冰激凌。在张爱玲看来,吃是一门艺术,即便是吃大饼油条也是有讲究的,对于那些吃起东西来不讲究,只为果腹的人张爱玲向来是瞧不起的。

年轻时张爱玲过的就是这样讲究而精致,但是反观晚年的张爱玲却过得十分随性,甚至可以说十分邋遢。她人生最后时光是在美国度过的,此时她的经济条件已经远不如从前,但是她已经可靠版税生活。曾经很在意钱的她对于自己的版税竟然也是不大在乎,任由代理人来决定。

据见过张爱玲晚年的人说,那时候的她常年就那么几件衣服,头发也不怎么梳理,更别说做什么时髦的发型了。居住的地方条件也很一般,只要是有些桌椅板凳之类的家具。

而且晚年的张爱玲似乎患上了一种强迫症,那就是喜欢搬家,她搬家的次数十分频繁,有的时候隔几个星期就要搬一次家。按照张爱玲的说法,她非常惧怕一种美国的小虫子,所以才频繁搬家,但更多人认为这是张爱玲患上了一种强迫症。而家这个概念对于张爱玲更是陌生得很,频繁搬家对她来说并没什么影响。

1995年张爱玲独自死在了洛杉矶的一间公寓中,死后多日才被发现,曾经如此骄傲的大才女落得这样的境地,真是凄惨。年轻时追求精致时尚,晚年却随意邋遢,为何张爱玲年轻时与年老时的生活区别这么大呢?或许是因为她经历的实在是太多了,张爱玲自小就是个缺乏爱与安全感的人,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出国了,即便是后来回国对张爱玲也十分冷漠,后来干脆跟张爱玲的父亲离婚,也将她抛弃。

张爱玲的继母对她非常苛刻,父亲对她更是冷漠,他甚至会将张爱玲进行毒打和囚禁。张爱玲就这样跌跌撞撞地长大了。而长大之后的她非常渴望一份有安全感的感情,这时候胡兰成出现了。不得不承认是的,胡兰成是个文采风流的大才子,但也是个妥妥的渣男。在日军侵华期间他成为文化汉奸,在与张爱玲恋爱期间依旧在外面风流不断,后来为了自保甚至跟一个寡妇勾搭在了一起。张爱玲一腔爱意错付,还因为胡兰成文化汉奸的身份饱受舆论非议。

后来张爱玲远渡重洋去往美国定居,在这里张爱玲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大三十岁的男人赖雅,或许是太缺乏安全感了,张爱玲嫁给了这个男人。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再次失去了依靠,从此她的生活开始变得孤独而沉闷。一生无所依靠的张爱玲,对家这个字确实是没什么概念,曾经的她也极为渴望爱与依靠,渴望一个温暖的家,可惜所有的都没有了。或许是张爱玲所经历的风浪太多了,她似乎看明白了很多事情,开始过得轻松随意,更不愿意去在意别人的眼光。

参考资料:《张爱玲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