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报-新诗百年百人选读24】祝凤鸣 《古老的春天》

 牛人的尾巴 2020-01-26

2017-05-02 18:15

【诗人简介】【诗人简介】祝凤鸣,男,1964年生于安徽宿松县,1981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大学毕业后曾在黄山、马鞍山等地中学任教,1993年调入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8年起,兼任安徽电视台社教中心编导。曾任《诗歌报月刊》编辑多年,作品多抒写乡村感受,忧伤、神秘的内心景象,使乡土中国的现代表达得以进一步完善。1998年参加《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电视纪录片《我的小学》(与方可合作执导)曾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大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及最佳编导奖。现任安徽省社科院某研究室主任,合肥大地美术馆馆长。

【代表作】

《古老的春天》

一轮明月升起,村里的人围坐山坡

观看露天电影

银幕上,一个身披镣铐的受苦人

正缓步走向刑场

他的坚毅,他的悲伤

印在每一张发呆的脸上。

天上,正在发生月蚀

满地松影

渐渐变淡、消失,

我第一次感到了光阴流逝的秘密。

1996.11.10

【相关资料】

祝凤鸣:知识中有种纯粹的快乐

人都有精神追求,要么交好友,要么读好书

好友也许有时候聊的并不是精神层次的东西,但读一本好书往往却能和你有着强烈的精神共鸣,给你未来以支撑的力量。

年届“知天命”,藏书两万多册的祝凤鸣如是说。

痴·书

祝凤鸣,1964年生于安徽宿松乡村,幼时家贫又遇“文革”,与书并未有多少交集。

但,一本记不清在哪儿弄到的《西游记》,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我那时刚识字,很多古文、古诗还看不大懂,但整本书的大意还是明白。看得入迷,爱不释手,怕人干扰,就躲在打谷场的草垛里,明明听到母亲喊自己,却不能回过神来应答。”祝凤鸣这样回忆着。

这本书,让祝凤鸣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也许是受这本书的开启,我小学时很喜欢幻想,作文也经常会在班上被朗读。在课外,凭着兴趣,通过各种途径,阅读了大量的书。”

快乐源头建立的同时,也建立了自信。而不断寻找欢乐的源头“书”的过程,也是更大自信建立的过程。

属龙的祝凤鸣逐步跳过越来越高的“龙门”——他从当地较好的初中凉亭中学,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跳”入当时安庆地区重点中学程集中学。1981年,“跳”入安徽师范大学。

祝凤鸣在校期间,与同学一起成立了“江南诗社”,毕业时,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部分作品,后来被收录在2012年上海文艺版诗集《枫香驿》中)。1985年,原拟留校团委的他,阴差阳错,被分配到了黄山太平县一所乡村中学任地理老师。直到1988年,调入马鞍山市一所中学继续任教。

祝凤鸣已经很满足:“虽然都是做老师,但马鞍山至少是一个中等城市,而且离南京也近,文化氛围和条件都较好,我买书、看书也方便多了。”

影·书

一个偶然机会,《诗歌报》月刊主编蒋维扬跟祝凤鸣说,刊物缺一个编辑,祝凤鸣便义无反顾地来到省文联。当时虽是借用,但他珍惜这样的人生机会。

1993年,祝凤鸣被正式调到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直到今天。“社科院虽然较清贫,但工作相对轻闲,也安静,非常适合我去做研究和读书。”祝凤鸣如是说。

随后,祝凤鸣更是有系统地阅读了大量书籍。1998年后,他开始兼任某新闻单位纪录片编导,电视纪录片《我的小学》曾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大奖。去年,他还参与央视大型纪录片《大黄山》的总撰稿工作。

祝凤鸣兴趣广,涉猎多,但始终偏爱哲学和逻辑。“我毕竟是学理科的,喜欢精确。我平时喜欢看理科书,包括数学文化的书。形象与逻辑两种思维的转换,这种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

现在,祝凤鸣不仅拥有两万多本藏书,艺术电影和纪录片的影碟也有1万多张。

“我可能会出一些学术随笔、电影评论、美术评论等方面的书。”祝凤鸣这样为日后打算着。

乐·书

祝凤鸣谈到读书,一直在强调两个词“快乐”、“好奇心”。

在祝凤鸣看来,现在大多数人,为一时之需,会读一些专业性的或者马上能见到结果的书,太过于功利。

“其实,知识中有种纯粹的快乐。它能够排解内心的孤寂,又能抚慰人心。”祝凤鸣进一步比喻:“就像星空,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它代表着远方。心中有远方,才会有探究之念。”

至于好奇心,祝凤鸣也有自己的说法:“我看书喜欢钻研。特别喜欢看一些艰涩的、人们很少去翻阅的书,虽然阅读的时候,会感到艰难,但当整本书读下来,思维的疆域会一下子拉开。”这其中的感受,祝凤鸣用童年在农村打猪草为例:“我打猪草,喜欢往偏僻的地方去,越是僻静的地方、危险的地方,猪草长得越茂盛,收获也会越丰盈越意外。”

淘·书

祝凤鸣去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当地的书店。

“我特别喜欢买书。北京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坐在一堆从三联书店买来的书上,‘北京站’三个字在夜里闪闪发光。年轻的时候,经常因为买书而入不敷出,但当时根本就没考虑过吃饭的问题。现在也是,遇到好书就要买下来,有时多买几本送人。”他笑言,自己喜欢买书已到了“病态”的程度。

因为喜欢书,也就学会了淘书。

最让祝凤鸣得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在桐城路边的一个小摊上,用两元钱买的有徐志摩亲笔签名的书。“这本英文版的罗素《自由之路》,是1920年春天徐志摩在美国买的。徐志摩当时还没有写诗,受这本书激励,他去伦敦找罗素,碰到林徽因,才有了之后的《再别康桥》。”

文章原载:《合肥晚报》。

【编者的话】早在2006年,诗歌报网站就打算建立100位诗人资料的“中国诗人库”专栏,陆续推出了几十位白话诗人的作品和简介,但由于工程浩大、人手短缺,一直没有完工。如今,值此中国新诗百年之际,我们将继续完善此项工程,在公众号和网站上陆续推荐百年新诗长河里的100位诗人,算是我们诗歌网站整理的的一份诗歌史料与回顾。这份名单,不一定满足所有人的偏好,也无法照顾到一些人的情绪,我们接受眼界方面的善意批评,但拒绝向伪名家妥协以及对官员诗人的谄媚。这个选题,完全是我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选取100人,其中安徽选10-12人,推荐完毕,将公开出版一本书,算是一个人的《中国新诗百年百人选读》吧。座次排列,基本上是按照对新诗的创造性和破坏性来甄选。江湖风雨一杯酒,诗和远方都得有!(值班编辑: 诗歌报网站站长 小鱼儿 微信:shigebao_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