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韦曲街道简王井村

 在长安 2020-11-03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该村位于韦曲街道东部塬区东北边界处,东边和北边分别与大兆街办及雁塔区接壤,南邻大府井村,西接枣园村。2012年,有1个村民小组,120多户,520余人。村民由龚、夏、尚、杨、徐、胡等姓氏宗族组成。

在被称为“古陵之乡”的杜陵原上,有许多以“井”和“寨”命名的村庄。这些村庄的形成,与分布在杜陵原上的明秦藩王墓群有关。明代秦藩王从封王位开始就修筑王墓,陵墓留有天井,待人死后埋葬时,将灵柩从天井放到墓内封存。这些在人生前修筑的陵墓被称为“井”,与墓同义。杜陵原上共有九代十三个明秦藩王墓,故称明秦藩王十三陵。每个王墓都设有两个护陵军寨。后来,被称为“井”的明秦藩王墓和18个护陵军寨都发展成为村庄。形成现在的“九井十八寨”,该村就是其一。

因村北有明秦藩王墓中的简王墓而得村名。除简王墓外,村庄周围还有诸多名陵古墓。

位于村北的简王墓,是明秦藩王中第七位秦简王朱诚泳的陵墓。朱诚泳是第六代秦惠王朱公锡的儿子,自称“宾竹道人”,著有《经进小鸣集》《宾竹稿》等著作。

死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死后,秦府纪善汝南人强晟编辑有《宾竹遗行录》及《大明简王遗事》等书,记载朱诚泳的事迹。简王墓坐北向南,墓高约15米,周长约100米,略呈圆锥形。墓南神道两旁,依次有:石望柱子一对,八棱形,上有天兽;石麒麟一对;石马两对;石人两对,其中武两人,头戴七梁冠,身着博衣大袖袍,腰束玉带,足蹬云头鞋,双手按剑。文官两人,头戴无脚幞头,身着博衣大袖长袍,双手持笏。

1989年11月28日,该墓被盗挖,在墓西北角挖下长宽各一米,纵深18米的盗洞,砸开青砖门,钻过墓室,盗去彩绘陶马及粉彩陶俑共计320件,后经公安部门追回300多件,现陈列在陕西省博物馆。距简王墓不远,还有第九位秦王,即秦定王朱惟焯墓。朱惟焯是昭王朱秉欆的儿子,喜欢刻书,署名“鉴抑道人”。刻有《史记集解索引正义》《天原微发》《蔡沉至书》等作品,纸墨精良,校对精细,都是著名的善本书。朱惟焯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逝世,葬于村北的简王墓旁。近些年,该村选派两名文物保护员,对村北陵墓严加看护。

该村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千百年来,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在城市化建设的高潮中,雁环公路、雁引公路以及西柞高速公路等在村庄周围纵横交错,形成十分便利的交通网络。

干部群众紧抓机遇,走上兴村富民的康庄大道。一是投资60多万元,硬化村内主干街道六条,小巷两条,同时修排水沟;二是在道路硬化基础上,安装路灯,新建公共厕所,固定保洁员,保持村内卫生整洁;三是对村内的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实施变压器增容;四是配合上级重点工程建设,为西安市第七医院、第十医院完成征地任务204亩,并同征地单位达成接通下水管道、天然气、安装闭路电视,安排劳动就业和对60多岁以上老人办理养老保险等福利协议;五是利用剩余的400多亩土地,引进商用混凝土,木器加工、再生资源市场等私营企业30多家,安排村内劳动力70多个。

村党支部、村委会还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和老年人外出参观学习,观光旅游。目前正在筹建新的办公楼,同时开设村民健身娱乐场所。建起骨灰存放堂,为推行新的丧葬制度搞好配套设施。配合上级抓好明秦藩王十三陵的旅游开发建设。

投稿、闲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