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天夫妻,晚上邻居”:人到中年的夫妻关系,为何如此现实

 说爱情感 2020-01-25

夫妻关系不同于其他关系,比起天生的血缘关系,夫妻关系少了一个不可磨灭的血缘纽带,而比起朋友关系,夫妻又多了一层法律保障和特殊链接。

夫妻关系的初始在于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但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如果夫妻双方不好好经营这份感情,那么很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

人到中年,很多夫妻的感情都淡了,有人说爱人最后会成为亲人,但是如果长时间的夫妻关系不和,那么我想这对夫妻可能只会成为一对怨偶而不是亲人。

但是或者囿于传统观念或者因为孩子或者因为舆论,有些夫妻即使关系不和也要保持着表面的和谐。

到了中年过了人生的一半时光,他们很多不想人生再有更多的波折,所以即使两看相厌,他们也不想要去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问题,通过分床或者分居的方式避免相见。

这种“白天夫妻,晚上邻居”的生活状态不是偶然,对于大部分中年夫妻来说,这是一种普遍且必然的现象。

分居现象的原因

01)、赵女士:一开始为了睡眠质量,却最终淡了情分

赵女士和丈夫李先生结婚九年,两个人是大学情侣,与相亲闪婚的夫妻不同,他们有着比较坚实的感情基础,婚后生活幸福得顺理成章。

赵女士和李先生两个人都很注重生活质量,但是很不巧,李先生是一个晚上睡觉会打呼噜的人,而赵女士每晚都因为被丈夫的呼噜声惊醒,再不得不推醒丈夫让他不要打呼噜。久而久之这样两个人都睡不好。

于是赵女士向丈夫提出了分床睡的提议,她觉得他们夫妻二人关系一向不错,肯定不会因为一时的分床睡而生分。

但是出乎赵女士预料的是,时间久了两个人还是渐渐疏远了,感觉两夫妻变成了一个屋檐下的室友,内心还是有所隔阂。

有时候赵女士想要和丈夫说说心里话,但是丈夫却好像不耐烦的样子,他的事有时候也不会跟赵女士商量。

赵女士觉得夫妻之间还是要有亲密接触的不然两个人一定会疏远,现在这种情况赵女士觉得不甘心,但是又无力改变。

想要离婚却又舍不得这么多年的感情,她觉得很痛苦,但已经是做什么都无事于补的状况了。

02)、魏女士:生了孩子之后就开始分床睡了

魏女士和丈夫王先生结婚十五年,但他们已经分床了快要十年了。

魏女士和丈夫结婚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三十岁结婚的魏女士却还是想要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于是和丈夫约定婚后五年内不要孩子。

但是在结婚第四年的时候,魏女士意外怀孕了,既然已经怀孕,王先生觉得不如就生下来算了,而且因为魏女士的事业心已经惹得婆婆很不满了,所以魏女士权衡之下决定生育。

但是怀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魏女士三十四岁的时候。

婆婆虽然高兴魏女士怀孕,但对于这个能折腾的儿媳妇还是心有不满的,而且魏女士性格强势也总是和婆婆发生争执,于是王先生总是夹在中间做双面胶。

久而久之,王先生也对魏女士的强势产生了不满,孩子生下来之后原本身材窈窕的魏女士也开始发福,王先生面对不再窈窕的妻子总是出言不逊叫她去减肥。

而自尊心强的魏女士一怒之下就宣布和王先生分床睡了。

魏女士谈到分居生活时未必没有后悔的心思,但是性格使然她也不会去服软,说到为什么不离婚,魏女士也面带疲色。

她说,就算离婚也未必能过得更好,而且现在这样和离婚也没什么区别,更何况为了孩子她也不想离婚,只要双方没有人出轨,她就默认这场婚姻的有效。

分析根源

01)、分床的负作用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夫妻分房睡很正常,尤其是人到中年,但是一旦这件事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才发现不是正常,而是无奈。

如果是正常,就不会影响夫妻感情,但是事实上,百分之九十五分房睡的夫妻都会感情破裂,分床睡分的不是床,而是夫妻情。

分床睡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会导致彼此之间产生隔阂。

俗话说“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之间本来应该相互体谅、相互扶持,有了问题应该积极解决而不是规避困难,让对方独自去面对,比如说孩子半夜哭,会影响睡眠。

所以分房睡,那作为爱人,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半夜哭不仅仅会影响你第二天的工作,也会影响妻子的睡眠,甚至第二天她还得接着忍受。

02)、在面临问题时:

首先,夫妻双方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考虑,比如上文的打呼噜事件,赵女士是否应该和丈夫好好谈谈如何解决这件事,是否可以通过医疗手段等方式解决打呼噜的问题。

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分房睡;而魏女士与丈夫是否也应该多交流,互相理解对方的不容易,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其次,夫妻双方都应该认识到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而不是室友一般的合租。亲密关系是婚姻的首要条件,而亲密距离是亲密关系的在重要表现方式。

分床睡不仅仅是一张逃避的方式更是摧毁婚姻关系的途径。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那么说再多也是枉然。

分床睡也许可以解决表象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携手共同去面对,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让婚姻更加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