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20-01-27

曾经有记者采访巴菲特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巴菲特先生,众所周知,你是非常刻苦和勤奋的,但是我们注意到,不少别的企业家也有很多非常勤奋工作,但是他们没能取得成功,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巴菲特思索了一下,慎重地告诉记者:我觉得,思考和分析是从众人中取胜的秘诀。

这个答案,巴菲特早就告诉过自己的孩子们。早在苏茜读中学的时候,苏茜就曾经迷惑不解的问过父亲:为什么大家都很努力,上课一样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在图书馆自习的时间也差不多,为什么最终有的人就能得A,而大部分人只能得B呢?巴菲特也给了女儿和本篇文章开头一样的回答。

其实不光巴菲特,那些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把勤奋和思考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巴菲特他们这样的大富翁的生存法则之一是培养勤勉的习惯。在巴菲特们的家庭里,父母很注意培养他们子女的这种勤勉精神。巴菲特们认为对于勤劳的人,造物主总是给他最高的荣誉和奖赏,而那些懒惰的人,造物主不会给他们任何礼物。但是,巴菲特们同时还认同犹太人经典著作《塔木德》中这样的教诲:“仅仅知道不停地干活显然是不够的。”

其实像巴菲特这样成功的商人,

巴菲特: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对成功的要素的理解和很多普通人是不同的。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他们的解释,从以下曾经可能被当成是我们常识的这类话题开始,它们常常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以及我们自己不如他们的地方。从而了解他们是如何透过我们日常看得见、很普通的行为方式里面的误区,奇迹般地发挥杠杆效应,由此,取得了超越个人能力多倍的成就。

在少年时代,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对于我们这些学习成绩不是那么令他们满意的子女或者学生,常常给予这样的告诫,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勤能补拙,笨鸟可以先飞!只要加倍努力,你就不会比别人差。直到走入社会以后,这种信念仍然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座右铭,我们非要刻苦、勤奋不可,才能有成就!

巴菲特: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但是,巴菲特发现,在很多情形下,尽管我们也已经拥有相当的能力,并且也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却未必能够找到用武之地,因此,常常令你有怀才不遇之感,努力竟然也可能成为一种梦想,失业者就有这种体会。即使有机会让你一展身手,往往可能事与愿违,甚至让你无功而返。

巴菲特相信,成功的企业家不是因为他们比平常人更加勤奋,才有今天的成就;虽然,勤奋也曾经是他们努力的一部分,但并不是他们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一个人即使再勤奋,也担当不了多少的工作量。当你看见他们过于勤奋的话,如果不是他们正处于起步阶段,恐怕就是他们正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了。

企业家不需要依靠个人的勤奋来争取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他是否有能力让他的下属更加勤奋。所以,他们的心思主要是放在如何将手上的资源最充分地加以利用,而不是对自己最充分地加以利用,这是企业家同劳动者的根本区别所在。

以前的媒体上,常常看见这样一些报道,某位领导人彻夜不眠地工作,我们以为这是因为他能干和负责任。但在巴菲特们看来,这其实是一种不称职的表现。由于他缺乏领导能力,不懂得如何把工作分配给其他的人分担,才造成“累死上级,闲坏下属”这种失调局面。

巴菲特: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凭个人能力取胜的人,往往只能昙花一现,不会维持得太久,原因是,他们总有江郎才尽、或者心衰力竭的一天。懂得和善于利用别人的人,才是干大事的人。尤其是那些企业家们,他们的事业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兴盛,甚至延传给他们的后代,秘密就在这里面。

这是因为,他们的作用在于发挥别人的才干,这是一个无限的能力源泉,足以胜任全部的工作分量,所以,没有必要依靠他们自己那么一点单薄的力量来担当繁重的一般性事务,事实上他们既不可能、通常也没有这个能力做得到。企业家的作用,不是要贡献他们自身的能力,而是在于懂得运用和发挥别人的才干。

他们的成功,往往超越了自身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他们的个人能力虽然有限,但基于对人才的吸收和使用,个人的不足,并不成为他们发展和成功的障碍,反而因此更显出他们在这方面所建立起来的、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巴菲特: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当然,巴菲特相信,勤劳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任何时候,勤劳都是必要的。但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同样勤奋的人也可能结局悬殊:有的腰缠万贯、身价不俗;有的则面临失业,生计无着!

巴菲特讲过他朋友的这么一个例子:

一位下属在喝醉的时候曾经这样自嘲地对巴菲特的这位朋友说:“讲到勤奋,你不如我;论成功,我根本不敢和你比!这是为什么呢?”这位老板听了,露出一脸的愕然,然后说道:“为什么你们会以为我应该比你们更加勤奋呢?为什么我非要比你们勤奋才能赚钱呢?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钱是靠勤奋赚来的。尽管我也曾经勤奋过,那已经是在很多年以前的事,那时候,我替自己的老板工作。在那个年代,我比你们要勤奋、刻苦得多,却没有你们现在所挣的多。

在这个社会,大部分的人都勤奋,但不是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发财!靠勤奋发不了财!”

下属诧异地问道:“发财不是靠勤奋,那靠什么呢?”

老板调侃着说:“既然大家都那么勤奋,难道缺我一个,地球就不转了吗?我的长处,是提供让别人有机会勤奋的工作职位,而不是我要比他们更加勤奋!”

人类智慧的进步,让我们有可能既过得舒适,又能够享受富足生活的同时,不再依靠沉重的劳动强度,这要归功于建立在这种智慧基础上的技术和效率,令我们付出越来越少的劳动,却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而它也正是经营者为我们带来的最大一份贡献!现实早已经证明了:我们并不比自己的祖先勤劳得多,但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却是他们远远不能相比的!这要归功于什么呢?显然,勤劳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经营这种有别于一般性劳动的行为,为我们解开了其中的疑问,它也是我要为经营歌功颂德的理由。

巴菲特: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所以巴菲特的建议是: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很多人总是天真地以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天道酬勤,可现实却是勤奋的人往往不富有。我们天天徘徊在家与公司之间,每天做着让我们头疼的工作,一天下来,我们筋疲力尽,但不少人却是无比坚强的,他们总喜欢对自己说:“年轻就应该努力,只要勤奋就会有好的结果,付出总会有回报。”可是,到头来她们还是穷人。一些平时看起来很清闲的人却每天开着自己的奔驰、宝马,疾驰于城市之间。于是乎不少人迷茫了,难道这个世界真的不公平了吗?勤奋没有用吗?其实,世界上勤奋的人很多,而真正富有的人却只有少数几个,大多数勤奋的人并没有通过勤奋工作摆脱贫穷的命运,为什么?

这里有两个原因:

其一,穷人的工作太具体。

一提富人,必提比尔·盖茨;一提比尔·盖茨,就必提DOS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正是靠着这座金矿,一直挖下去,最终坐上了全球财富榜的第一把交椅。但DOS的发明者并不是他,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命,享年只有54岁。

可见,哪怕像比尔·盖茨这种技术性人才,也不需要亲自去搞发明,固然他也发明了一些,但那不是他致富的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富人并不需要做太具体的事,做事越具体的人,挣钱越少。

富人的种类有很多,但大多数富人致富并不是靠做具体的事,而是靠经营,是靠别人的双手致富。富人其实就是个高级厨师,把油盐酱醋恰到好处地调配起来,一炒一烹,味道就出来了。

巴菲特: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其二,穷人的努力可能只是一个陷阱。

一只小小的苍蝇,用尽短暂生命中的全部力量,渴望从玻璃窗飞出去。它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努力没有给它带来逃生的希望,反而成了它的陷阱。苍蝇再努力也无法逃出困境,但就在房间的另一侧,大门敞开着,它只要花1/10的力气,就可脱离这个自我设置的陷阱。

这就是说,付出的努力再多,你也不一定能够如愿以偿,有时候它反而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个故事的确发人深省,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像可怜的小苍蝇一样的穷人,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足够的财智去找到成功的方向。

许多人们都很努力,但是他们没有成功,没有创造出财富,这是因为只有勤奋不思考是没用的。

巴菲特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什么位置,而是你朝着什么方向走。许多人选择了为金钱而工作这条路,于是他们为挣得更多的钱而拼命地工作。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挣得的钱越多,负债越多。为了还清债务,他们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他们会在这样的怪圈中循环:工作—挣钱—负债—工作。终其一生,他们都这样努力着,却从没想过改变方向——换一种挣钱方式。

现在的社会仅有勤奋是不够的。许多人们每天都辛苦工作着,只为赚更多更多的钱,过自己想要的优质生活。可是到头来换得的却是过早衰老的面孔和增加不多的薪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都做了什么。人们,不要再这样盲目地卖力气了,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自己现在的工作有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只会工作不会思考的忍,只能拿自己的青春换苍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