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寥斋 2020-01-27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引子:谁的酒量最大?

中国文人和酒有着不解的渊源,中国文人好饮、善饮者颇多:

陶渊明的《饮酒》诗流传千古;

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

贺知章嗜酒如命,经常喝得烂醉如泥;

白居易诗“二千八百首,饮者八百首”;

苏轼亦是“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

……

然而,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位文人的酒量最大吗?且看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试想,别人都醉了,只有他一个人清醒,你说他的酒量大不大?诚然,这是戏说而已。在那个是非颠倒、混淆黑白的年代,多少人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只有他,清醒地看清了国家的命运,但又有何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他是如此地孤独。正基于此,在世人的眼里:他又怪、又痴、又傻、又疯,还有病!

其怪:钟灵毓秀屈子生,风神潇洒美少年

你说怪不怪,奇不奇?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夏历正月初七,这一天恰是寅年寅月寅日。古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之说,他的父亲伯庸就给他取名为“平”,平者方正,为天。又名“原”,原者宽平,为地。这个名字就有成为经天纬地之才和成就掀天揭地大事功的气质。

屈原出生在现今的湖北省秭归县,这里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钟灵毓秀,一点不假,这个地方还诞生了有“落雁”之誉的王昭君,和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你说怪不怪,奇不奇?童年于男孩子而言,本应该是爬墙上树、调皮捣蛋、“不务正业”的时候,屈原却深深爱上了读书。屈原若是生在现在,毋庸置疑,会成为当今许多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屈原从小就博览群书,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言行举止流露出一种温文尔雅,可谓是“走路带风,灵魂带香”。

这样的孩子本身就自带光芒,更何况屈原小时候特别好学,最有名气的传说,莫过于他的“山洞苦读”了。每天放学后,就在一个隐秘的山洞里偷偷读书,直到天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时候阅读的东西在无形中融进了他的血液里,伴随他的一生。

更怪、更奇的还不止这些,而是他是一个男孩子,长得却是雪肤玉肌、唇红齿白,从小喜欢那些兰蕙香草,经常“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经常“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比女孩子还爱美,喜欢穿上华美的服装,把自己打扮地整整齐齐,“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每天“美美哒”“香香哒”。其怪若斯!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或许你认为屈原只是一个柔弱的诗人,其实不然,他文武兼备,膂力过人,他对《孙子兵法》的计谋了然于胸,他的剑法也是出神入化,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19岁的时候,就组织起抗秦民众,在抗击秦兵时,常常将秦兵打得落花流水。其奇如此!

其痴:为诗,为民,为君,为国——痴心不改

屈原从小就喜欢诗歌,他一有空就会去找附近的渔翁、樵夫、猎户、蚕女等人,向他们搜集民间诗歌。

小时候对诗歌的痴迷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变法的繁忙时期,他也未曾把诗歌抛弃。他作《九歌》的时候,时而忧伤悲哀,不能自已;时而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这就是一种疯癫状态,也是诗人融入诗歌的一种极高的境界。当时,他的仆人看了他作诗的这种姿态,称他是“诗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残破、满目疮痍,屈原又因为谗言被放逐,《离骚》是苦闷的产物,这也契合了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理论:艺术是苦闷的象征。

在《大地悲歌:屈原传》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屈原仿佛入了魔,整天四处游荡,白天饿了,食野草花瓣充饥,饮露水山泉解渴,夜里累了困了,就睡在草地与花丛中休息……这些日子,他就如他诗中曾写过的那种山中精灵一般,与大自然完全融合了。

其痴若是!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鲁迅高度评价《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毛泽东也写了一首绝句称赞屈原和《离骚》:“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为民,为君,为国,他更是痴心不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生逢乱世,屈原为楚国人民水深火热的处境忧心如焚。当他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后,矢志改革,宵衣旰食。他要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满腹才华献给自己深爱的国家。

张仪想拉拢他,让他投靠秦国。他怒斥张仪,把张仪赶出家门。他就是如此忠心耿耿,从未想过背叛自己的国家和君王。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多次被放逐,但是他为民,为君,为国始终是痴心不改。他对楚王并没有怀恨在心,只是从内心深处,为楚王的昏庸感到心痛和惋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即使被流放,他忧虑的不是他自己,依然是人民、君王和国家。唯独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其痴若斯!

其病:子有“洁癖”不合污

屈原有洁癖,有史为证:“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屈原常说:“冠者衣之主也,置于头之上,冠不洁则心不净也。”据说,他嫌池塘里的水不清,就独自跑到深山挖了一口井,井水可以净面,可以饮用,还可以用来自照。

外净其身,内洁其心。屈原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精神上的洁癖者,他毕生不断追求自己的“内美”。在乌烟瘴气、蝇营狗苟的楚国,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没有和那些朝廷上的奸佞小人同流合污。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他在《离骚》中说:“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就是他的人格宣言,告诉周围的那些丑态小人:“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灵魂的高洁是不容许玷污的,我是冰清玉洁,你是污浊泥淖,我们本不是一类人,道不同,不相为谋。‘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我是凌空高翔的雄鹰,你们是枝头聒噪的乌鸦,我怎么会和你们在一起。我宁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他选择了用自投汨罗的方式来为自己的高洁品性划上了一个悲壮的感叹号!

让我们再听一下他临死之前的慷慨陈词:“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其傻、其疯:其傻,横而不流;其疯,投江以死

屈原的“傻”在于其不知变通,在于其不知见风使舵。

屈原在年轻的时候就写过一首《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对世事清醒,不媚时俗,有如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屈原和上官大夫靳尚、楚王宠妃郑绣等人格格不入,宁死也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他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先锋”。然而,改革势必会损害到一部分上层贵族阶级的利益,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这让他陷身于刀山火海,他一不小心就会搭上身家性命,但他全然不顾,锐意改革,其“傻”若斯!

屈原的“傻”不止于此,在被楚怀王疏远之后,他出使齐国,齐宣王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可是他“傻”得不开窍,面对高官厚禄,他不要,而非要选择人生的凄风苦雨。简直就是死脑筋,就是一根筋。

当他得知楚国郢都被秦兵攻陷,郢都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他内心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他心如刀割,内心的那盏本来就微弱的灯,一下子熄灭了,他的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他疯了,一个那么爱整洁的美男子,此刻“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江水浩浩,路在何方?

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纵身一跃,怀石投汨罗而死,时年62岁。悲风四起,泣声如雨。“江水浩浩渺如烟,彩舟竞渡雪满天。屈子当年纵身跃,汨罗千古成名川。”

丰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老百姓纷纷划着船只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用糯米、竹叶包成粽子,缠上五色彩线丢到江里去,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这就是端午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这个又怪、又痴、又傻、又疯的人,竟让人们崇敬了两千多年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屈原的热血丹心,不仅为中国人所铭记,也令世界崇敬。1953年,屈原、哥白尼、弗朗索瓦·拉伯雷和威廉·莎士比亚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时光如风,但往事并不如烟。屈原的光芒穿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屈原不老,他一直活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活在我们中华文化的血脉里。

结语:端午忆屈原

其怪,遗世独立;其痴,披肝沥胆;其病,冰清玉洁;其傻,宁折不弯;其疯,九死未悔。

赋七律一首,是为结语。

端午忆屈原

波声琅琅岁月长,谁家椽笔著华章?

屈子苦吟汨罗畔,离骚愤成日月光。

丹心热血献社稷,芳芷香兰纫蕙纕。

滔滔流水不解恨,尽让龙舟闹楚江。

-END-

作者 | 王玉朋

责编丨杜 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