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人败在太聪明上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20-01-27
 (2019-12-02 15:02:25)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经对他的儿子作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孔老夫子也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就是你即使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不要卖弄自己的聪明,这是趋利避害的根本所在,对此,看一看现实生活,多少人败在太聪明上,也就清楚了。

厚黑学也提倡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太聪明,更不要卖弄自己的聪明,因为“聪明”是相对的,是对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人而言的。

你在这个人面前很聪明,而在另一个人面前,很可能就不怎么样。所以,聪明还是不“聪明”并不是什么人际交往的资本,根本不值得卖弄。

1.要在生活枝节问题上学会“随众”,有时候,从众并不是什么坏事。

美国作家艾伦·芬特在《小照相机》一书中有过这样的心理测验:一个人走进—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原来这里的每个人都只穿着内衣内裤坐着等候。他们穿着内衣内裤喝咖啡、阅读报刊杂志以及聊天等,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内情,于是20秒种之后,这个人也脱下外衣,穿着内衣裤,坐着等候医生。

有人认为这个测试嘲笑的是盲目从众的人,现实生活,人们也都说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要有从众心理,但厚黑学却认为,人际交往中,在细枝末节上不妨随众附和,而不是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样做,在趋利避害上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大家互相合作、协调一致,需要适当的从众,否则,就会被众人所排出。第二,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先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否则的话,一味卖弄自己的聪明和与众不同,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给自己带来灾祸。

2.不要让人感觉到你比他更聪明。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还是个毛头小子时,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把他叫到一边,尖刻地训斥他说:“富兰克林,你简直不可救药!你到处指出别人的错误,自以为比所有人都聪明,谁受得了你?你的朋友已经讨厌你了。他们对我说,如果你不在场,他们就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已经没有人打算再告诉你些什么事情,因为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的知识。其实,你的旧知识又有多少呢?十分有限!”

这是富兰克林经受的一次最惨痛的教训。他由此而发现了自己正面临着人际交往上失败的命运。富兰克林由此决心改掉傲慢和武断的个性。他在自传中写道:“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让自己武断。”其实,富兰克林在这里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念——这只不过显示了他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卖弄自己的聪明,也不要让人感觉你比他人更聪明,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3.贵办法不贵主张,换一句话说,就是多一点具体措施,少一些高谈阔论。

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譬如,上司和同事或者朋友,希望你帮助他办某件事,你可以拿出一套又一套的办法,第一套方案,第二套方案,总之,你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这比发表“高见”,不是有用得多吗?不说空话,而又能干得成实事,你将给人以一种沉稳的成熟者的形象。

厚黑学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自以为聪明,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真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但按照厚黑学对人性的揭示,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别人尤其是下属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我们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只有我自己有真知灼见,于是在一个团体内,多发主张,结果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而且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相反,少一些高谈阔论的主张和建议,多一些具体措施,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良之所至,需有厚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