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喘息

 明悟好学 2020-01-27
作者 彭静山
新病发喘多见实证,久病发喘多见虚证。呼气困难多病在肺,吸气困难多病在肾。有痰者,多病在脾肺。由此,治疗喘疾,调理肺、肾、脾即可。针刺虽有即刻缓解之效,但疗效不巩固。唯灸疗效可靠。
灸穴:中府、肺俞、关元、肾俞、中脘、脾俞。
配穴:
喘急发作,不能平卧者,速针刺内关、人迎,待喘缓解后,再行灸疗。
痰雍盛而急喘者:针丰隆、天突、膻中。
挟风寒者:针大杼、风门。
气从脐下起,直冲而上者,多为阴虚,宜针。取穴:照海、太渊、公孙、曲泉。
年久难愈的喘症:不愿接受灸疗时,可取膻中、曲泽、鱼际,均可点刺出血。并于肺俞、膈俞用散针刺,再拔火罐。常可收止喘之效。
冷哮虚喘者:宜灸膏肓、气海、太溪。亦可施五炷灸:中脘、巨阙、下脘、梁门。
本文摘自《针灸秘验与绝招》,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