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人搞城建,没有大拆迁,房地产不赚钱,居民楼没防盗窗

 新一壶春秋 2020-01-27

中国式城市发展有个特点:喜欢破旧立新,房屋设计或许是100年,但绝对不会让你寿终正寝,因为城市发展太快了,100年太长,只争朝夕。只有这些老建筑拆掉,才会打破发展的藩篱;这些老房子普遍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也只有在这里重新建设,才更有商业价值。

这些被拆的老建筑有很多是人们熟悉的,譬如济南老车站,德国的出版的画报上说它是“到远东最值得看的第一站”,它还曾经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类教科书上的范例,1992年7月1日8时5分,拆了,当时由于盖得太结实了,本来打算30天的工程,最后竟然用了大半年。

相对于中国式拆线,朝鲜人就显得保守了,行走平壤大街上,你看不到任何写着“拆”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纪50年代,平壤被炸得一塌糊涂,基本上毁了。打完仗,平壤社会秩序被第一时间得到恢复,首先建设的就是大批福利住房,免费分给老百姓居住。这些房子不用说,到了今天已经跟不上形势了。

但是,这些住房并没有被大量拆除,仍然在使用中。我们去平壤旅游,在羊角岛饭店或者青年饭店等高处四望,会发现沿着秀丽的大同江,两边建设了很多摩天大楼,据说这些都是居民楼,最高的有46层。但是,透过沿街外层的高楼大厦,你会发现很多隐藏在后面的低矮陈旧住房,这些老房子就是50年代左右建设的。

在60年代和70年代,朝鲜经历了让人羡慕的发展时期,号称“千里马速度”,除了城乡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老百姓的住房也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但是那时候的楼房都是多层的,没有电梯,很多朝鲜人一度产生了一个概念:住低层的有院子可以种青菜,是领导和干部,只有普通人和没门路的才会住高层。

90年代的老楼房普遍具有浓郁苏联风格,虽然也陈旧了,但外观被粉刷的非常鲜亮,主要是浅绿色和橘黄色。这些楼房,被粉刷的一面邻近街道,游客能看到,背向街道的一面,还是斑驳的墙面。也有一些新建设的高楼,背街巷的一面裸露着水泥墙面,没有进行处理。据说这样做是兼顾了对外展示形象,对内节约资源。

近年来建设的居民楼基本为高层住宅了,特别是2016年在其民生报告中,更是写入了新建100万套住宅的计划,这些好房子,被优先分配给了各行各业的有功人员,不仅仅是机关工作者。我们前面提高的46层的超高层,就是专门为平壤综合大学的教授们特别建设的,每套实用面积都在220平左右,很多还成了旅游景点,感受百姓幸福生活。

大体梳理一下,朝鲜老百姓自豪的新型社区主要包括:2013年的黎明街小区、2015年的未来科学家大街小区和2017年的黎明街小区等等。这些小区有的是新建的,有的是升级改造的,甚至还为此建设了新的街道。但无论哪一种,老房子都没有被大量拆除。

老房子为什么没有被拆除了?原因或许很简单:一个是城市规模发展思路的问题,向着周边延伸,而不是搞内部动作;一个是朝鲜的房子是免费分配的,房地产不赚钱,商人不会把主意打到开发老城区黄金地段上;还有一个或许和比较穷,拆不起有关吧。

最后要说明,行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无论朝鲜的高层新楼房还是多层老楼房,老百姓基本都不封阳台,也没有安装防盗窗。一方面说明家里实在没什么可偷的,另一方面不得不佩服这里的治安秩序好,老百姓生活有安全感。(配图部分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