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 工厂这样发工资

 新一壶春秋 2020-01-27

1948年,解放前的上海,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以繁华闻名世界的远东第一大城市,通货膨胀爆发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突如其来的,但是对于另外一小部分人来说,这是必然的。资料显示,早在两年前的1946年,当时的财政部长就实话实说:1到5月份,税收为25000万元,仅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码头上的搬运工,每天一早出门,按日结算工资,傍晚回家,带回来的是整捆成沓崭新的法币,不是挣钱多了,而是钱不值钱,钱毛了。

银行前的黄包车,除了拉人,更要拉钱,这是小一点的单位来取现金,然后带回单位发工资。这些钱并不会引起犯罪者的觊觎,原因很简单,整麻袋的钱,太沉了,小偷小摸带不走;而大盗匪看不上这玩意,因为不值钱。

上海繁华,大企业也多,对于大公司,银行提供免费运钞业务。数据显示,当时的赤字,每月达数亿元至数十亿元,而当局也没有好办法,只能使劲印刷钞票,同时更是出现了面值100万的纸币。

那时候当企业会计是很拉风的,发工资的时候,周围满满全是钞票,堆起来没过了头顶。发放的时候根本没有点钞机、验钞机,整沓的钱直接发,不用过数,零头才偶尔数一数。当时人们花钱也是这样好爽的,带着大捆钞票购买。当时,人们拿到钱后就回直奔米店,不会存入银行的,因为每耽误一小会,不知道又涨价多少。

领到工资后,由于钱太多,工人们会自己整理一下的。这些钱数量多,并不足以让他们衣食无忧,因为物价太贵了。数据显示,2018年7月1日,当时买一斗白米15斤,需要2050万元,而到了7月30日,就需要3000万元了。更有厉害的,在街头电线杆上张贴的治疗梅毒的广告中,一种青霉素胶囊7月1号的时候每盒40万元,到了7月6号,涨到70万元。一些小偷甚至不偷钱了,专门都药品。

那时候,大企业的工人在领工资的当天有明确的分工,特别是同一车间的,有人专门负责领,有人专门负责整理,有人专门负责去最近的银行排队,争取第一时间把这些法币换成美元或者金条,否则立马贬值。当时曾经有个说法:中国唯一开足马力生产的就是印钞厂。一些印钞厂买不起印钞纸,为了完成印刷任务,直接从市场上回收纸币处理后使用。(配图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