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也一直用兵抵御,单糟糕的是,明军士兵的战斗力,比之倭寇相差甚远。倭寇推崇尚武精神,自幼习武,悍不畏死,单兵战斗力 强悍。且他们的主要兵器倭刀,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包钢法锻造,刀身坚固锋利,战斗中,明军普通兵器往往被砍断。倭寇临阵所用的刀法也很独特,双手持刀,招式简单凌厉,辅以大幅度跳跃动作,杀伤力极强,当时明军的训练水平完全不能匹敌,因此倭寇侵害愈演愈烈。 到了戚继光上台后,局面开始改观。他出身将门世家,具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和天赋。他从实战中细心观察,缜密分析,终于找到击败倭寇的办法。他从兵器、战术、用人3个方面,对明军做了大幅度调整改进。在兵器当方面,他大力推广狼筅和藤牌,堪称倭刀克星。同时重视火器的远程攻击能力,来抵消倭刀近战优势 在战术方面,他根据倭寇单兵素质和技能远高于明军的现实,大胆摒弃传统战术,士兵们临敌之际,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变为小集群作战,即有名的鸳鸯阵。每个小集群由11人组成,分持藤牌、狼筅、长枪、火器、短刀等兵器,攻防有序,进退合宜。在实战中,这种战法经常能以极低的伤亡率,让倭寇死伤惨重。 在最为关键的用人方面,戚继光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在组建戚家军时,他明确提出,不要城里人,因他们大多油滑狡黠,不肯卖命。不要做过官的,会有敷衍懒散的坏习气。不要40岁以上的,不要皮肤白皙的,这类人体力不佳。不要胆子太小或太大的,胆小的自不必说,胆太大的违抗军令不听指挥也不行。 戚家军的用人标准很简单,首先只要种田的乡下人,忠实淳朴,思想简单而可靠。其次要皮糙肉厚、黝黑粗壮,他们饱经风雨劳作,不怕吃苦。第三要目光炯炯有神,说明有一定的胆识。第四要畏惧官府,才能遵守军令,服从长官。从戚家军后来的战斗力和战绩来看,这些选拔标准还是很有效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