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婚姻危机,梁启超原配:一封信件短短几句话,让丈夫冷汗直流

 南山友 2020-01-27

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高尔基

有人认为,不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不过都是玩弄感情的流氓,主张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和目标。

但也有人说,婚姻和爱情向来是两个不同维度的东西,恋爱可以谈得轰轰烈烈,可婚姻未必能时常带给人们热烈和浪漫,终究还是要回归平淡和柴米油盐的平凡琐碎。

也有人说,有些人只适合恋爱但并不适合结婚,现实和幻想还是不同的。

而今天笔者要讲述的主人公,是民国的著名人物梁启超,他有一个优秀贤德的夫人,可在最后还是入了“婚姻危机”的坑,

但面对婚姻危机,梁启超的原配却不慌不忙,只给丈夫回了一句信件,这封信件只有短短几句话,可却让梁启超冷汗直流,再不敢有造次之心。

那么此事的经过是如何的呢?且听笔者慢慢说来。

在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中,婚姻观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两个人的家世和能力相匹配,这段婚姻才能长久地走下去,这个观念放到如今的时代也是不过时的。

若是差距过大,难免会造就思想和观念上的差距,就算是再如何相爱,等这段热恋期度过,随之而来的便是无穷的矛盾和争执。

然而当时的梁启超,并不是出身大门大户,他只是一个清贫的穷小子,按照当时的婚恋观,梁启超也只能找一个普通的女子,平凡度日。

但梁启超的智慧和才华还是被人注意到了,此人是广东的主考官——李端棻,担任着尚书的职位,他十分欣赏梁启超的文笔,并心甘情愿地成为梁启超的伯乐,甚至还做起了当媒人的心思。

李端棻有一个堂妹叫做李蕙仙,他不忍错过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恰好堂妹也到了但婚论嫁的年龄,他就想为两个人制造一下机会。

李蕙仙也是个读书人,相貌和学识都样样出彩。不同于封建女子的循规蹈矩,李蕙仙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并不看重门第的差异,重要的还是两个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匹配度。

梁启超的思想也很先进,两个人倒是也有眼缘。只可惜梁启超当时只有十七岁,还取得一定的成就,成婚可能还有些早。

但李家人看梁启超天资聪颖,想必日后定有所成,就将这门亲事定在两年后,相信那时梁启超早已学有所成。

可偏偏是造化弄人,明明有真才实学的梁启超,却屡次跌跌撞撞,不尽人意……

一年又一年,他却还是没有走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这段婚约怕是不能如期举行了。

梁启超正想着如何向李家提出解除婚约一事,没想到李蕙仙却全然不在意梁启超究竟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她欣赏的是梁启超的才华和思想,并说婚约还是可以如期履行。

梁启超受宠若惊,对淡泊名利的李蕙仙可谓是感激不已。

1891年,梁启超娶了比她大4岁的李蕙仙为妻。

两个人结婚后,李蕙仙心甘情愿地和梁启超回家,全然没有一点名门大小姐的架子,颇为贤良淑慧,不仅会操持内务,还能在决定性的事件上为梁启超拨开云雾,仿佛他的人生导师一般。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梁启超深爱着李蕙仙,恨不得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予妻子,可后来还是突发了一场意外。

梁启超变法失败,被逼之下无奈出逃。而李蕙仙只好带着孩子跑到澳门生活,一个人操劳家务,并照顾梁启超的家人。

李蕙仙在家中任劳任怨,可梁启超在日本却凡心动摇,对一个叫做何蕙珍的女性产生了好感,还给李蕙仙寄来了信。

何蕙珍也是新时代的佼佼者,在日本辅佐梁启超的工作,主要给他当翻译,两个人在共事的过程中,彼此暗生情愫。

梁启超已有家室,本不想正面面对何蕙珍的情感,但是何蕙珍却大胆主动地发起了攻势,这着实让梁启超有些为难。

李蕙仙听闻此言,不由有些忧心忡忡,有些担心丈夫在外会移情她人,但她还是将自己焦虑的情绪掩藏了起来,平静地给梁启超回了一封信。

信上的内容尤为简略,几乎看不出李蕙仙的任何情绪,但她言简意赅的回信却将梁启超的心又牢牢地拴了回来,奇妙地化解了婚姻危机。

信的内容非常简答,大意是: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若君真的有意愿,我可以为君告知父母,为你们二人商讨婚姻一事。

这话看上去是李蕙仙宽容大度的表现,实际上却暗藏玄机。

要知道这些年梁启超在国外工作,家里的一切都是李蕙仙在操持,梁启超的父母对李蕙仙也甚是满意,对她的依赖甚至高过了梁启超。

而此时,梁启超却在国外搞外遇,这对李蕙仙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二老绝不会同意,说不定还会被梁启超气病了身体。

梁启超当然不敢这么做,随即就告知李蕙仙不必这么麻烦,那点对何蕙珍的爱意也即刻消失殆尽了。

要知道何蕙珍与李蕙仙其实是旗鼓相当,而且何蕙珍对于梁启超来说更有新鲜感,如此强劲的情敌,却被李蕙仙信里的一句话彻底打败。

可见,李蕙仙经营婚姻还是有独到的方法,巧而化之。

然而,两个人的婚姻终究没能完美无瑕,走了一个何蕙珍,梁启超又恋上了李蕙仙的丫鬟。

但这一次,李蕙仙却没有故技重施,既然丈夫心已不再忠诚,她也就无需用强硬的方式挽留,而是宽容坦荡地接受了这件事。

梁启超见妻子这般大方,内疚感促使他对妻子的态度愈发尊重,两个人即便回不到一夫一妻的琴瑟共鸣,但依旧能做到相敬如宾,恩爱如初。

只不过李蕙仙心里终究是有些芥蒂,最终还是生病去世,梁启超可谓是悲痛欲绝,还为妻子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