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曾说过“十个香港女子抵不上一个台湾女子,十个台湾女子抵不上一个上海女子。香港女子忙碌的身影、台湾女子低婉的语调、上海女子精雅的生活,各成为这三个地方最感性的标志。故乡的山川和历史无形中打造了如此这般的你我;而每一个你我相加形成的群体,释放出的品格、学养,表现出的风骨、才情,则成为故乡和栖居地最鲜明的烙印。 诚然,秋风骏马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各自精彩的风物细节,曾经在幼年时注入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成为或明媚或内敛的人。然而世事多变,我们之后的选择不仅改变了彼此的命运,更左右着我们身处其中的学校,公司乃至地域的整体风格。比如激扬文字者定会报考北大,而严谨钻研者常投奔清华;再比如,雄心勃物的人都爱选择“北上广”去建功立业,而慕陶渊明者则多半愿回乡固守二三线城市的悠然。北京的有容乃大、广东的锐意求新,江南的诗文气韵、塞北的豪迈酒脱,都是无形的,它们只存在于历史上和人们的认知里。是什么让它们代代相传、从未损亏?答案无疑就是你和我。 无数个你我,无数个言行决断,让这样的品格在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彰显;无数个你我,基于自身特点作出选择,选择了这样的城市、校园和生活。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一方水土暗合了我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我们和这方水土相濡以沫,看朱成碧。我们身上的特质也凝结成这方水土的特质。否则怎么解释温州?花柳繁华地上的奋斗之都一是温州人的吃苦与闯荡铸就了它的精神内涵。否则怎么理解广东?今日的商业之省是曾经的革命重地一是广东人的求新求变成就了三元里、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一脉相承。反观今日,愤怒于儿童被碾压致死、老人倒地众人冷眼的世态炎凉,我们苦苦追问背后的原因,竟然忽略,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凉薄汇聚所致。我们无比怀念人人热心肠的上世纪 80 年代,那个年代之所以温热,正是因为当时每个人心底的古道热肠时时进发,汇聚的温暖足以驱赶所有炎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