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二战时研发的全自动加兰德

 一叶风笛 2020-01-27

美军在二战期间凭借半自动步枪的普及,俨然成为了二战时期班组火力最强的存在。加兰德、M1卡宾、BAR、汤姆逊/M3的高低搭配一度让太平洋岛上的鬼子和废墟里的德军瑟瑟发抖。

还嫌大八粒火力不足?美军二战时研发的全自动加兰德

其实早在加兰德步枪研制期间,军方和各路枪械设计师就考虑过给半自动步枪加上快慢机,赋予全自动射击的能力,毕竟半改自不算太困难的事。但最后出于可靠性的考虑,外加加兰德的八发漏夹以及.30-06的大装药也确实不适合全自动射击,因此在研制阶段并没采用全自动设计。

不过在春田兵工厂于1942年5月发布的一份月报中显示,当时约翰·加兰德本人正在尝试给M1用BAR的20发弹匣,并将其改成具有全自动射击功能的步枪。

但在改装期间发现一些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供弹。由于加兰德只有8发,供弹托板能很快的将余弹向上推至供弹口。但BAR的20发弹匣由于弹数较多,摩擦也大,因此供弹较慢,经常导致进弹失败。

解决方法有三,一个是改BAR的弹匣,让他供弹托板力度更大一点。但这个被军方枪毙了,因为本身用BAR弹匣就是本着通用性的原则,改弹匣的成本太大。二个是缩短子弹长度,这样能留给枪机更多的后坐行程,然而这个想想就不可能。第三就是加长加兰德的机匣,以加长枪机后坐行程,这样就能等弹药供上来了再推弹入膛。

还嫌大八粒火力不足?美军二战时研发的全自动加兰德

恩,似乎没得选,只能是第三种。

改完的时候已经是1944年10月,美军将其命名为T20步枪。或许是从德国的FG42伞兵步枪上获得灵感,T20在全自动射击时为开膛待击,牺牲精度换取散热能力;半自动射击时是闭膛待击以保证精度。

但在测试期间,T20还是显得后坐力太大,枪口上跳严重,而且开膛待击的散热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松开扳机的时机不对,会导致枪机既没有闭锁,也没在开膛待击的尴尬位置。所以在后续的T20E1中取消了开膛待击设计。

另外,由于T20的测试中不少供弹故障依旧是BAR的弹匣引起的,因此T20E1使用了重新设计的20发弹匣,与BAR不通用。还有针对T20后坐力和枪口上跳过大的问题,加兰德重新给T20E1设计了一个枪口补偿器。

还嫌大八粒火力不足?美军二战时研发的全自动加兰德

考虑到这时候的T20E1已经是一挺自动步枪(或许当时考虑过让BAR下岗),因此也给它加了一个不好拆卸的两脚架。

还嫌大八粒火力不足?美军二战时研发的全自动加兰德

1945年1月,T20E1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测试。虽然偶尔也有因枪机枪管之间节套太软导致的供弹问题,但军方大致对其满意。加兰德也随后增强了节套硬度,也略微对两脚架、护木等做了细微改进。

军方进一步测试之后,再提出了一些小建议,主要是让T20的弹匣可以用于BAR上(之前是要T20用BAR弹匣,现在是反过来)以及改进一下弹匣卡榫,免得误触碰导致弹匣脱落。这批被命名为T20E2

还嫌大八粒火力不足?美军二战时研发的全自动加兰德

到1945年5月,美国军械局打算采购10万支T20E2以对付日本人。春田立刻开始改造原有的M1生产线,但等到8月日本投降,才刚产了100支。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加兰德的改造计划也就这么歇菜了。虽然后续也有T22、T35之类的改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