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666“获取新整理的面试资料 来源:老顾聊技术
前言在移动互联网,分布式、微服务盛行的今天,现在项目绝大部分都采用的微服务框架,前后端分离方式,(题外话:前后端的工作职责越来越明确,现在的前端都称之为大前端,技术栈以及生态圈都已经非常成熟;以前后端人员瞧不起前端人员,那现在后端人员要重新认识一下前端,前端已经很成体系了)。 一般系统的大致整体架构图如下:
接口交互前端和后端进行交互,前端按照约定请求URL路径,并传入相关参数,后端服务器接收请求,进行业务处理,返回数据给前端。
后端服务器如何实现把数据返回给前端? 返回格式后端返回给前端我们一般用JSON体方式,定义如下: { CODE状态码 code返回状态码,一般小伙伴们是在开发的时候需要什么,就添加什么。 如接口要返回用户权限异常,我们加一个状态码为101吧,下一次又要加一个数据参数异常,就加一个102的状态码。这样虽然能够照常满足业务,但状态码太凌乱了 我们应该可以参考HTTP请求返回的状态码
我们可以参考这样的设计,这样的好处就把错误类型归类到某个区间内,如果区间不够,可以设计成4位数。 #1000~1999 区间表示参数错误 这样前端开发人员在得到返回值后,根据状态码就可以知道,大概什么错误,再根据message相关的信息描述,可以快速定位。 Message 这个字段相对理解比较简单,就是发生错误时,如何友好的进行提示。一般的设计是和code状态码一起设计,如 再在枚举中定义,状态码 状态码和信息就会一一对应,比较好维护。 Data 返回数据体,JSON格式,根据不同的业务又不同的JSON体。 我们要设计一个返回体类Result 控制层Controller我们会在controller层处理业务请求,并返回给前端,以order订单为例 我们看到在获得order对象之后,我们是用的Result构造方法进行包装赋值,然后进行返回。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构造方法这样的包装是不是很麻烦,我们可以优化一下。 美观美化我们可以在Result类中,加入静态方法,一看就懂 那我们来改造一下Controller 代码是不是比较简洁了,也美观了。 优雅优化上面我们看到在Result类中增加了静态方法,使得业务处理代码简洁了。但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这样有几个问题:
我们最好的方式直接返回真实业务对象,最好不要改变之前的业务方式,如下图 这个和我们平时的代码是一样的,非常直观,直接返回order对象,这样是不是很完美。那实现方案是什么呢? 实现方案小伙伴们怎么去实现是不是有点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几个事情
注解类 用来标记方法的返回值,是否需要包装 ![]() 拦截器 拦截请求,是否此请求返回的值需要包装,其实就是运行的时候,解析@ResponseResult注解 ![]() 此代码核心思想,就是获取此请求,是否需要返回值包装,设置一个属性标记。 重写返回体 ![]() 上面代码就是判断是否需要返回值包装,如果需要就直接包装。这里我们只处理了正常成功的包装,如果方法体报异常怎么办?处理异常也比较简单,只要判断body是否为异常类。 ![]() 怎么做全局的异常处理,篇幅原因,老顾这里就不做介绍了,只要思路理清楚了,自行改造就行。 重写Controller ![]() 在控制器类上或者方法体上加上@ResponseResult注解,这样就ok了,简单吧。到此返回的设计思路完成,是不是又简洁,又优雅。 这个方案还有没有别的优化空间,当然是有的。如:每次请求都要反射一下,获取请求的方法是否需要包装,其实可以做个缓存,不需要每次都需要解析。当然整体思路了解,小伙伴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面自行扩展, 最近面试BAT,整理一份面试资料《Java面试BAT通关手册》,覆盖了Java核心技术、JVM、Java并发、SSM、微服务、数据库、数据结构等等。 |
|
来自: liang1234_ > 《开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