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之间,篆刻人生百态

 不易齋2 2020-01-28

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精细奇巧的绘图构思、鬼斧神工的雕刻神韵......一方印中,气象万千。是谁创造了它们?美好的工艺无需刻意追索,只是轻轻推近,汩汩历史积淀便自心底浮现,来到眼前。



篆刻源起殷商象征血缘集团的刻字艺术。秦朝统一篆书文字,篆刻演变为具有实际用途的官印、私印。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西泠八家奚冈有言:“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汉代印章发展达到鼎盛,笔画厚重不失灵动,结字方正气力充实,章法平正攲侧多变。唐、宋、元楷书取代篆书,篆刻势衰。明清以来,篆刻风格流派纷呈,重现欣欣向荣势头......


方寸之间,看不见的东西,正在消失的东西,都藏有深意。


缘起

“反正这辈子它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它了。”说到印章,篆刻家许铭语气平静而温暖。
这个时代流行当匠人,他说他不想给自己加上一个定义,能好好刻印就够了。
匠人的印章有文人情怀,而不是有匠气。在他的作品里,一方金石,自有一股宋元气象,清雅洒脱之美。这是由于他在不断地精进自己,去寻找,表达更美的世界。

在一方印石里寻美,他天然自带一种虔诚。这种虔诚通过一刀一石,在他的印石里传递了许多的“心灵附加值”,这也是许公子作品的密码。


一生挚爱一件事,为什么会发生?思考分析过,发现这种现象出现前,一定与某种东西有过切实的相遇,并在内心与之深入交谈过。



何为好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何为好印?”我问。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许铭八字道尽心中好印。



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书法作品应“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学习古人但不违背时代思想,与时俱进而又不合于俗流。万事万物,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方可历久弥新而永葆生机。篆刻,亦深谙此理。


刻印,寄人生百态;赏印,悟世态炎凉。唯如是。


刀下细节入木三分,印上生活回味无穷


这个时代,印章不是稀缺物,匠心才是。

什么叫“匠心”?

李宗盛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的。专注做点事情,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许公子说,让生活回到五百年前就是他的生活乐趣。

彼时正是乙未,五百年前有个才子叫唐伯虎,那一年他写了一首诗叫《桃花庵诗》。



在许公子的书房,挂画、焚香、听琴、插花,各有其趣。他说他有一个想法,让生活回到五百年前的方式。他的茶室里有一片山水,民国道人丁愚所作《江天楼阁》,画案上一把折扇,为陆小曼所书。上款“铭侄”,此时,他窃笑。


后记


世间珍贵的事物有几种:精琢的手艺、慷慨的批评、无言的陪伴。以及改变人生的某个瞬间。


十四岁时,偶遇吴朴堂先生的《小玺汇存》,惊为天人。他说那是自己从未触及的高度。



《小玺汇存》包含四百方古玺印,后世被直接援引入篆刻工具书,水准奇高。当时吴朴堂先生年仅二十五岁,可谓年少功成。篆刻条件艰苦,印石紧缺,先生便刻完锯断重复利用继续刻,刻到最后只剩下薄薄一厘米。挚爱一件事,便有种很强大的能量。


然天妒英才,吴朴堂先生文革期间英年早逝,仅留朱文印四百方,未能完成白文印系列。

十四见后再见《小玺汇存》却又终究擦肩而过。



“世事无常,时不我待,之后准备刻四百方白文印,与吴朴堂先生的朱文印合为双壁。与先贤作品比肩,传承、发扬先贤的精神,是向前人致敬最适合的方式。”


许公子说这是他的心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