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高炽——我没你想象的那么弱

 旧时斜阳 2020-01-28

朱高炽——我没你想象的那么弱

公元(1424年),一代雄主朱棣死了,历尽千辛万苦的朱高炽终于在群臣的拥戴下名正言顺的坐上了皇位。

比起老爹,他幸运得多,他的人生没有非议,他的字典里没有谋逆二字。

他拿在手里的江山是一个人才辈出,机构健全,国富民强的江山。

尽管这江山原本不属于他,但在他屁股坐上了龙椅的那一刻,没人会说这个江山不属于他。

登基的那天早晨,他志得意满的看着紫禁城外缓缓升起的阳光,柔和的阳光散落在紫禁城的瓦片上,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那一刻,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为了这一刻,他等待了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的人生里,谁都认为他是个没用的大胖子,就连他的老爹都觉得他不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个江山,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他是胖子不假,行动不便也不是装的,甚至有点好吃懒做,但他自己清楚,自己不是窝囊废。

这个江山我会打造的很好。

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给世人的承诺。

下面的这篇文字,就是他人生最大的说明书。

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朱高炽出生了。

这一年,朱棣18岁。

放在今天,也许刚进入大学,准备开启泡妹子、逃课、睡懒觉的生涯,但朱棣不同。

18岁的他已经受封燕王8年了,8年里,朱棣除了跟着老爹,跟着徐达学习如何做好一个藩王之外,就是顺利的当爹了。

看着哇哇大哭的朱高炽,朱棣谈不上欢喜,但有一点他很清楚,他有了继承人。

老爹朱元璋是个深谋远虑的人,很早就考虑到子孙繁衍,可能会有名字重复的问题,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按照“辈行”法则起名字。

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

长房东宫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朱棣后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见(礻 右),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按照这个字辈,朱棣给儿子取名朱高炽。

作为朱棣的继承人,朱高炽与老爹勇猛的个性相反,他从小就“端重沉静,言动有经”,比起骑马射猎,他更喜欢读书。

书本的知识如同一个大宝藏一样吸引着他。

尽管,这样很不讨朱棣喜欢,但他还是禁不住这么做,书本带来的好处就是他文雅的性子很得一个人的心。

这个人就是祖父——朱元璋。

这一年,朱元璋想考考孙子们,就让他和其他三位王爷的世子去检阅军队。

这次考核,他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评价“孙有君人之识矣。”意思是:我这孙子有做皇帝的见识。

这一刻,他认清楚了一个现实,原来他并不窝囊。

也许,我比他们更优秀也说不定。

这个疑问很快就有了答案。

公元1398年5月朱元璋病故,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帝,这位堂兄屁股尚未坐稳,就把屠刀砍向了自己的叔叔,为了自保,老爹朱棣不得不反。

这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风险战。

作为燕王世子,他不得面对人生最大的考验。

这是考验的同时,也是能力的证明。

此时的他需要这个考验,需要能力的证明。

我朱高炽,并不弱。

我有我的优点,我有别人没有的能力。

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战事开启的那一刻,建文帝命李景隆亲自带领五十万南军围攻北京,不光如此,他还在北京九门都修筑了堡垒,就连北京外的郑坝村都没放过,亲自部署了九座大营,作为进攻的依托。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李景隆对他所守的北京发起了攻击。

五十万大军不是吃素的,光是围也能把他围死。

众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他,是守还是投,都在他一念之间。

那一天, 北京城墙外的阳光柔和宛如流水,落在北京城的瓦片上,竟是那样的娇艳。

他知道,这一刻意味着什么。

许久后,他喊出了两个字:“守城!”

为了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他亲自指挥了这场战事。

城池内仅有的一万将士,在他的率领下成功的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阻挡在北京城外。

但这还不够,他需要让敌人胆寒。

这时书本上的知识就恰到好处的展现了出来,通过了解,他知道北京进入十月必有严寒,他让人往城池上不断浇水,将坚固的北京城打造成了一座冰城。

这样减少了守城的力度。

不光如此,通过兵法学习,他发现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夜里,他对敌人的观察更仔细,在无数个夜晚细细观察后,他终于发现在北京的九门之中,敌人的张掖门是最弱的一环,只要猛攻之下,必有效果。

这是一个大胆而准备充分的举动。

没有巨大的勇气,是走不出这一步的,所幸,朱高炽就是那个勇敢的人。

他亲自率领的数千人猛攻张掖门,突如其来的攻击,敌人立即自溃。

1:50的实力悬殊下,他成功的抵挡了李景隆。

这一战,身材肥胖的朱高炽告诉了世人,一个胖子也能打胜仗。

这个辉煌的战绩,给了他登上皇位的可能。

在和弟弟无数次的较量后,老爹的目光终于落在了他的身上。

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他已成为皇帝的父亲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立他为皇太子。

自此,他开始以皇太子的身份监国。

他过人的勇气与仁慈,赢得了他的老师们——大部分为翰林学士——的尊敬。

胖子不再是他的代名词,藏在肥胖下的是治国,当皇帝的能力。

这份能力随着岁月不断的向前,越来越重要。

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这份能力终于盖住了弟弟勇猛与武力值。

他登基了。

父亲打下的江山,交在了他的手里。

他要做的是做一个好皇帝。

这个皇帝需要能力,需要向世人向父亲证明的勇气,还需要仁慈。

他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不光如此,他不顾群臣的反对,调整他父亲的行政政策。

他比大臣更知道一个合格的君王应该给百姓带来什么。

稳定、富庶才是他要做的事。

这一天,他忽然想了什么,看着下面的大臣问:“齐泰和黄子澄还有无后人?”

这句话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没有面对一切的勇气,他是不敢这么问的。

下面的官员似乎也没想到他有这么大的勇气来推翻自己父亲所做的一切。

许久,才回过神来,答道:“齐泰有一个儿子,当年只有六岁,所以免死,被罚戍边。”

他沉吟许久,说道:“赦免齐泰的儿子,把他接回来吧。”

他接着问:“方孝孺可有后代?”

这下群臣算是知道了,这个肥胖的身躯下藏着不光光是勇气,还有一颗仁慈的心。

他们的眼睛开始湿润,眼泪擦干后露出了瞳仁里的敬佩。

在他的干预下,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得以返回原处,平反冤狱,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得到了谅解。

真正的勇气需要配上仁慈才能相得益彰的,毫无疑问,朱高炽是一个仁慈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