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钧瓷的特征与鉴定

 博搜艺术 2020-01-28

关于如何判定一件瓷器的新老,国内藏家专家历来意见不一,各说各话,大家似乎都按照自己的轨道在独立的运行,在藏友之间的交流中也经常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甚为尴尬,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导致了假货乘虚而入,并且已经到了真货没有生存空间的地步。广大藏友在‘防不胜仿‘中吃尽了苦头,交足了‘学费’,有的甚至到了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地步,还没处讨说法,局面如此混乱,令人痛心。为此笔者根据这些年对古瓷的研究,来分析一下古瓷的鉴定要点,希望能给纷乱的古瓷认知带来一些共识。

  

  北宋钧瓷鉴定知识1:

  判断瓷器,应该从绘画,颜料发色,釉面状态,胎体,器型,修足等六个方面综合分析。“致命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釉面呈现明显贼光,胎体有明显现代球磨机搅拌的粗松状态,微观下气泡呈明显现代气窑烧造特征,绘画内容脱离时代,譬如在元代器型的瓶子上画着巴啦巴啦小魔仙。颜色釉瓷器上出现现代化学合成材料。这些“致命问题”一旦发现,就不能容忍,具有一票否定的特性。

  北宋钧瓷鉴定知识2:

  出土古瓷上的土锈会浸入瓷质内部,与瓷釉紧密结合,不易剔除。

  伪造出土瓷器上的土锈,有的是用胶与土混合粘上去的,

  如未用胶,则土锈质松,浮而不实,稍加碰击,锈斑就会刮落下来。

  仿制的龙泉瓷,器形、釉色均可乱真.

  北宋钧瓷鉴定知识3:

  即判定这件陶瓷质量的好坏,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不是完好,是不是有裂缝、变形等,然后判定其艺术水平怎么?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各种应作出准确的评估。

  北宋钧瓷鉴定知识4:

  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 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圈足圆滑。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

  北宋钧瓷鉴定知识5:

  古瓷胎釉含有可溶物质,同时所有器物经氧化沁蚀都具可损性,不管出土品还是传世品,经氧化分解潮气沁润,部分物质会中和挥发流失,胎釉定有疏松酥化趋向;年代久远后会变轻,陶器较瓷器明显;瓷器瓷化程度越高、胎釉越厚抗氧化分解能力越强。如汝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烧成温度最 低,故汝窑、唐三彩及古陶真品大多上手会有发飘的感觉,但此现象不可能是绝 对的;瓷器中烧成温度较高的定窑(1320度以上)、龙泉窑(1300度以上)、钧窑(1250-1270度左右)官窑(1230-1270度左右)等窑口作品这种分量减轻的状态则不明显;古代胎土所含成分与现代有别,如宋代官窑胎土掺有大量紫金土含铁高比重大手感也重;元代胎土中含铁高器物亦显厚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