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丈夫,无酒不欢,三年前遇车祸身亡,按照风俗,三年后的今日,是骨灰下葬的日子。 年迈的老母亲,询问最疼爱的小儿子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却不回家? 哥哥回答:组织上派去执行秘密任务。 白发老母又追问:到哪里去了?是很远的地方吗? 哥哥强颜欢笑地答道:是国外。 年近八旬的母亲又问:即使是国外,通讯如此发达,他为什么连一个电话也不打给我? 哥哥压住心中巨大的悲痛,故作镇定地回答:电话都在监控,组织上也不允许与外界联系…… 孝顺的儿媳,带着孙女,一有空便去看望婆婆。家人不约而同地用善意的谎言,消除了老人不同版本同样内容的思子心切的疑虑。 讲到这样的情节,哥哥泣不成声,亲人泪如泉涌,众人唏嘘不已、掩面而泣…… 生与死的距离,是如此地遥远,遥远地十之八九的世人都未曾认真考虑过身后事;生与死的距离,又是如此地紧密,紧密地容不下一丝一毫、思考与回旋的罅隙。 生与死的话题,是如此地沉重, 沉重地不堪承受;生与死的话题,又是如此地轻淡,轻淡地随风便逝。 死去元知万事空,可逝者真是一死一了百了了吗?白发人对黑发人的日夜企盼断人肠;尚未成年的孩子,缺失了一份宝贵的舔犊之情;正值中年、世事扰心的爱人,担负起本应两人承揽的重担。 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身后的亲朋好友,有多少:至今仍念念不忘阴阳相隔的故人! 过年,也是亲人团聚,把酒言欢的日子。请莫要贪杯,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尽可能地让人生的遗憾最大限度地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