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概述折叠 编辑本段 武汉黄鹤楼折叠 地理位置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折叠 旅游景区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乘坐旅游1号线、10路、64路、108路、401路、402路、584路、电车1路、电车4路均可到达。 开放时间:夏季:7:00-18:30 ,冬季:7:30-17-30 门票:80元 最佳旅游时节:春季和秋季。 折叠 历史文化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折叠 编辑本段 南昌滕王阁折叠 地理位置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江西南昌滕王阁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 折叠 旅游景区
现在的滕王阁是仿宋的建筑风格。唐宋本是一脉相承的,宋代建筑风格是唐代建筑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风格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偕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1983年10月1日举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阳节正式开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建成,这不仅是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滕王阁是南昌的骄傲,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真乃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瑰宝啊。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市内乘2、7、8、302路公交车在滕王阁下车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4月1日至10月7日:7:30-18:0010月8日-3月31日:8:00-17:30 门票:50元 折叠 历史文化滕王阁,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后来重建高达29次,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创建的。李元婴出生早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名之。 折叠 编辑本段 永济鹳雀楼折叠 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折叠 旅游景区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到永济乘二路公交车,或者到永济乘三路公交车到普救寺转车 开放时间:冬季:8:00 -17:30夏季:8:00 -18:00 门票:淡季:50元/人旺季:60元/人 折叠 历史文化鹳雀楼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古城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称“鹳雀楼”。 折叠 编辑本段 南京阅江楼折叠 地理位置阅江楼坐落在南京城西北的狮子山巅,濒临长江,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 折叠 旅游景区阅江楼是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它座落于狮子山巅,山高78米,楼高52米,阅江楼主体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外观4层暗3层,共7层。阅江楼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乘坐10路、54路、150路、21路、132路 18路、39路、12路、16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40元 折叠 历史文化阅江楼的建设设想始于六百年前。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今狮子山)指挥8万伏兵,大败陈友谅40万军队,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朱元璋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为最佳,后被选入《古文观止》。600余年来,虽有2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因种种原因楼终未建成。 折叠 编辑本段 绵阳越王楼折叠 地理位置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的古越王楼,因时任绵州越王楼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而闻名于世。 折叠 旅游景区
折叠 历史文化越王楼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唐代四大名楼。越王楼始建于公元656年,3年时间完成,规模宏大,楼高十丈(即百尺),高度居四大名楼之首。 折叠 编辑本段 九江浔阳楼折叠 地理位置浔阳楼位于江西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折叠 旅游景区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乘5路、23路、12路公交在【浔阳楼站】下车即到。 开放时间:8:30-17:00 门票:20元 折叠 历史文化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 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登郡寄京师诸季及淮南子弟》一诗中的“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的诗句。随后,江州司马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名噪天下则得力于施耐庵《水浒传》中的精彩描写。 1989年春,九江市人民政府根据旅游和文化事业发展地需要,在浔阳江畔重建了浔阳楼。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1600平方米,楼高20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回廊,古朴庄重,具有明显的仿宋风格。 古时,酒家门前要竖起一面酒旗,俗称酒望子,以招徕酒客。重建的浔阳楼保持了这个标志。楼门竖立了一根高大的望竿,挂着一面酒旗,上书“浔阳江正库。” 折叠 编辑本段 聊城光岳楼折叠 地理位置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 折叠 旅游景区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乘坐12路1路3路到光岳楼,乘坐10路138路13路22路24路25路26路315路8路到区人大 ,乘坐3路到海源阁,乘坐3路437路到北口,乘坐1路到光岳楼西站。 开放时间:08:30-18:00 门票:10元 折叠 历史文化明洪武二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了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并于洪武七年利用修城条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条木楼”,后又因地而名“东昌楼”。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作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它的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 折叠 编辑本段 贵阳甲秀楼折叠 地理位置甲秀楼位于贵阳南明河万鳌矾石(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上。 折叠 旅游景区甲秀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桥头立有“城南遗迹”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第二部分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第三部分翠微园,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
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甲秀楼初建成时浮玉桥有九孔,桥西侧的沙洲叫芳杜洲,洲上花木缤纷。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而解放后修滨河路九孔石拱桥被填了两孔,筑坝拦水,芳杜洲也没于水底。桥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乘15、48、305路公交在甲秀楼站下;乘1、2、6、8、11、17路公交车到大南门站下,沿南明河下行300米左右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8:00-22:00 门票:4元 折叠 历史文化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这一传统的中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当时先在沙中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十年动乱中,楼危亭毁。1981年,按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重建涵碧亭,重修过程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重修后有八块诗碑复嵌于底层楼壁。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折叠 编辑本段 西安鼓楼折叠 地理位置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 折叠 旅游景区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公交4、6、7、8、11、12、15、16、游7、游8等到【鼓楼】下。 开放时间:【4.1-10.31】8:30-21:00;【11.1-3.31】8:30-18:00 门票:27元,钟鼓楼套票40元。 折叠 历史文化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基座长52.6米,宽38米,高7.7米,一门洞;最大的鼓楼为明中都鼓楼,基座长72米,宽34.25米,高15.8米,三门洞。)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折叠 编辑本段 南京鼓楼折叠 地理位置位于南京城中心鼓楼岗上,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折叠 旅游景区
折叠 旅游指南交通:公交1、16、25、33、38、95路到鼓楼医院站下,或鼓扬线、鼓珍线、11、20、24、151、152路到鼓楼站下,地铁1号线的鼓楼站下。 门票:鼓楼公园免费,登鼓楼5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