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城北十五里666 2020-01-28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小时候,我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林业局的头道沟,我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讲起,那是林海的边缘,基本没有路,往里就是神奇的原始森林。七道沟就是林海的最深处。由于人烟稀少,高高的白桦林里,经常能看到野兽出没,有豹子,小鹿,狍子和黑瞎子等。我家离市区七八十公里。父母随着伐木队开进去,用采伐的树木搭造房屋,我们几家住在一起以便互相照应。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住在那里开始很害怕,妈妈说有一次她去园子里摘菜,看到一大群野猪在偷吃我家的菜,她就远远地大声吆喝,野猪听到声音大以为人多就迅速往山上跑去。要是人少没有声音,野猪就敢主动攻击人。据说有户人家的孩子在门口玩耍,被狗熊啃了,主人发现后喊人拿着扁担去打,狗熊才灰溜溜地逃跑了。所以时间长了我们也掌握了一些野兽出没的规律和躲避的窍门。左边推车的小女孩是那时候的我。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我(后排左一)和爸妈弟弟的全家福。我家养了很多鸡鸭鹅,我每天重要的事情就是割草回来切碎喂这些叽叽喳喳陪我聊天的小伙伴们。爸妈有时很长时间在外边工作回不来,这时我就是家长了,五岁背着三岁的弟弟,七岁就会做饭炒菜洗衣服。爸妈临走时会留点菜,像豆角、豆干什么的,更多的是吃不完的鸡蛋鹅蛋。开始学炒菜,把油倒进锅里,然后去摘菜洗菜切菜,菜还没上锅,油就起火了,可把我吓坏了。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慢慢地我就学会炒菜了,但天天豆干鸡蛋吃得反胃,直到现在我看到豆干鸡蛋就想吐。有一次爸妈回来看到家里盆盆罐罐装满了白花花的鹅蛋,高兴地夸我真能干!拿去卖的收入,大部分都被妈妈三十五十、一百的寄回老家帮助舅舅大爷他们了,但是我自家借钱花也就变成常有的事了。林海生活静谧而又神秘,有世外桃源的安逸,虽然物质匮乏但苦中有乐。这是我妈妈那时候的照片。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那是我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父母去一百多里外的山里上班。由于工作很忙,小火车运行也不正常,回家很不方便。记得有一天,因为道路原因小火车只开到了二道沟,爸妈思家心切,冒着被野兽袭击的危险,连夜从二道沟步行回来。到家一看我们三姐弟都横七竖八地睡着了,再打开围栏,临走时家里孵化的毛茸茸的小鸭子现在都已经长大了,妈妈看了一阵阵心酸。妈妈(后排左一)和林场里同事的合影。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山沟里空气潮湿,住的时间长了,身体会经常生病。由于缺医少药,后果不堪设想。我的大弟弟因为久咳不愈,被当地一个村妇扎坏了声带,最后导致聋哑。小弟弟生病打针,被打到神经,从此也落下残疾。这是现在我妈妈和大弟弟在一起,她一直在照顾大弟弟,她身后就是大弟弟,一直到现在也没治好。这件事,也成了妈妈一辈子的心事。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十岁那年,我脖子下面长了个瘤子,并且越来越大。爸妈带我到佳木斯没查出个所以然,心里更加着急,加上我高烧不退,他们就带着我连夜转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两天都没顾得吃上一顿饭。直到我手术后,医生说这就好了,他们干瘦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出院后,妈妈还带着我到哈尔滨市区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留念,珍藏至今,那是我笑得最灿烂的童年时的一张照片。左边是我,右边是我妈妈。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12岁,我和东北学校里的同学合影,第三排右二是我。有时下过雨,我们这些山里的小孩子也会走进森林里去采蘑菇和木耳,好多好大又新鲜,吃不完晒干,就寄回安徽老家。因为经济原因,每隔几年,妈妈才能带着我和弟弟坐三天三夜的火车从东北赶回来。如果没有座位,我们小孩子就钻进座位底下,饿了就啃几口窝窝头,渴了就抿几口水,一军用水壶的水就这样节省着能喝到老家,火车上经常是没有饮水的。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车厢里人太挤几乎走不动,妈妈怕我们急,就给我们讲故事,出谜语让我们猜。每到一个城市,她把有限的知识讲给我们听,毕竟妈妈也是喜欢看书学习的人,她有讲不完的故事。我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醒来后妈妈说快到老家了,我们就数飞驰而过的电线杆,数累了,老家还没到......妈妈年轻的时候,虽然生活在东北林场里,也很时髦,右边是她。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回乡的路非常曲折,光转车就很麻烦,从大山里到佳木斯、哈尔滨、天津、济南等站都要转车。故乡的路太漫长,似乎是无限的延长,没有尽头,以至于我很生气地对妈妈说,俺们还是回东北吧。唉,等到了老家一下车,我们的腿都肿得快不能走路了。放假回乡的时候,我(左)和自己的好姐妹,拍的照片,小时候,如今,我们也有几十年没见面了,这样的分别,还可以再回来,但是,接下来,我们家从东北永远的离开了,再也没回来。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最后一次回老家是我爸妈从东北调回来。因为实在太远来回不便,我妈想照顾姥姥和几个舅舅,就寄信给在宿州工作的我小老爷,让他出面找接收单位,一天小老爷回信说单位找到了,我们全家高兴了好多天。快要回来的时候,朝鲜屯的邻居们天天都来我家问长问短,有说不完的关心。东北人那个热情呀,挽留的话说得我们实在不想回来!家里堆满了礼物,小伙伴们也送给我很多笔记本、铅笔盒啥的。1981年妈妈(中)同事欢送她回乡拍的留念照片。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有个邻家哥哥叫余良,他要做我妈的干儿子,他说想跟我们一起来,但他妈不同意,于是他就躲着不肯见我们。他非常有才华,会吹拉弹唱,还会画画,我家大站柜的玻璃上都被他画满了荷花、牡丹和鸳鸯......每当看到至今还在用的大站柜时,那荷花牡丹,那鸳鸯蝴蝶,还有那朝鲜屯,那老屋,那火车站依依不舍抱头痛哭的离别场面仍历历在目!这个柜子上,还是余良画的画,这是我现在的样子。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1981年5月,我随父母落户安徽固镇。当时就读于固镇县第二中学,入学的第二天参加考试,全班89人,我的成绩排名第78。同学们听我一口东北话,还穿着花褂子,觉得很另类。有的很羡慕,但我只有一个念头,成绩落后就是耻辱!为了迎头赶上,我每天早晨三点就起床,背书、做练习,不懂就问, 我的成绩进步非常快,每天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这是我到安徽固镇二中上学时,学生证上的一张照片。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全班前五名。初三考试荣获全班第一名,而且比第二名高出60分!1982年中考,我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固镇二中高中班录取。命运接着又这样安排我的青春岁月:上高中时,家里处于非常困难时期,两个弟弟上学,其中大弟弟在蚌埠聋哑学校上的学。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我们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微笑,要坚强,这是那个时候的我,已经长大了,左四是我。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我的几个舅舅认为我家有钱,隔三差五就来借,借了也不还,妈妈从来也不好主动要。我家的生活又回到了东北时的境况,天天都是豆制品,都吃腻了。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正好赶上社会招干考试,家里人想让我复习应对考试,因为考上就能安排很好的工作,这是一条回报家庭报答父母的捷径。参加报考的人非常多,但招收名额却很有限,大概是千分之几吧。在激烈的竞争中我有幸胜出!我至今,还保留着,这张改变我命运的招干考试准考证。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床看书学习,晚上又要学到十二点,只能睡上四五个小时的觉,也许是苦心人天不负吧。我的理想是当个老师,可是家里人硬是不同意,最后我被辗转分到了固镇县保险公司。那时候的保险业刚起步,很多人都不知道保险公司是干嘛的。进来以后公司安排我管理档案,后来我觉得没意思要求去做业务,去接触一下神秘莫测的社会。工作后,经人介绍,我也认识我后来的先生,他那时候考上了大学。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我们一起进来了三个人,我不能落后吧,于是天天跟着前辈们下乡甚至入户,走遍了田间地头,和大家打成一片。慢慢地人熟悉了,业务也熟练了,股长经常夸我适应性很强,进入角色非常快。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感觉到没有知识和高学历就不能适应将来保险业的需要,于是我就积极准备复习报考保险电大班。那一次考试,安徽省整个保险系统约三千多名适龄青年都报名参加了,结果只录取了30人,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毕业照里前排左四是我。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两年的脱产学习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开始结婚生子。我一生的磨难和痛苦也由此开始。生过孩子后,我发现浑身疼痛,并且由轻到重。跑了几家医院,反复抽血化验,得到的都是同一个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医生说这是不死的癌症,是国际疑难杂症,治愈的几率几乎为零。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晴天霹雳!我的梦想和美好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就被炸得烟消云散,整个世界濒于崩溃!真是女人如花花如梦呵!这样残酷的事实我无法接受,整日以泪洗面,家庭和工作都无心打理。病痛逐渐加剧,整夜无法入睡,爱人就坚持给我按摩,陪我说话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痛苦。每天早晨疼得起不来,需要爱人抱起来,因为胳膊伸不直,手脚出现晨僵,连挤牙膏和穿鞋穿衣服都得爱人帮忙,洗衣做饭更不行,因为类风湿最怕沾凉水。他对我特别好。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命运捉弄人哪!孩子因为早产身体虚弱经常生病,有一次孩子感冒引起肺炎,在县医院治了很久都不见好转,肺部有积痰呼吸不畅,憋得脸乌紫,医生说需要吸痰,但医院没有吸痰器,咋办?孩子爸爸问,我能嘴对嘴吸出来吗?医生说可以。孩子的命就这样捡了回来!当时我自己还得天天吊水,所以孩子在蚌埠住院都是我丈夫和妈妈一起照料的,当时由于工资低,治病缺钱,生活也跟不上,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觉得亏欠孩子的太多太多......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为了治我的病,家里人四处求医问药,资料收了满满一个箩筐。听说土方有效,丈夫就到村里采杂树头为我煮水洗。很可惜,没有效果。接着我又喝药酒,也不知真假,只是喝了总不见效。后来家人决定带我到南京住院治疗,加上理疗,半年过后,初见疗效,疼痛也有所缓解。现在估算起来,光我吃过的药估计就能装满一卡车!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我家属于因病致贫的困难户。挣钱吃药是句骂人的话,但对我来说这就是句大实话。阴霾的天空稍微露出些光亮,苦难在对人嘲笑的同时,还做着狰狞的鬼脸。出院后我继续上班。但病痛同时带来的关节变形使我每挪动一步都痛苦不堪。痛定思痛,忍痛便成为一种定力和习惯,静静观看苦难周遭竟如花开,既然命运安排了,又何尝不是恩赐。这是我现在的双手,依然很严重。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那时候,在亲友和同事们的安慰与鼓励下,我也逐渐树立起信心:我要战胜病魔,扼住命运的喉咙!不能给单位和家庭带来负担,不再让家人和朋友为我担心发愁!我要让苦难的花儿开得更加美丽!幸福的是,爱人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照顾我,鼓励我。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我接受丈夫的建议,开始利用业余时间锻炼身体,锻炼运动我的内心更加沉静了,也结识了很多的朋友,我也获得了莫大的乐趣,开始闻到苦难花香。这时我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完成公司任务,拿下某两个单位的业务,我每天都像上班一样一瘸一拐准时轮流出现在这两个单位,有时早晨在家来不及吃药,就在该单位借杯水服药,他们单位都以为我是新来的员工呢。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其中一个单位在我跑了127趟之后终于签下了保单!那时候有一趟合肥到北京的列车,是127次,回来是128次,12月8号正好是我儿子的生日,似乎都是天机抑或巧合,所以印象很深刻。另一个单位的领导甚至在职工大会上说,我们的职工做业务要向保险公司的徐淑华学习!因为业务出色,那一年我也因此荣获了全国保险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我的这半生,有两个人生导师,一个是我妈妈,她吃苦受累数不清,却始终勤俭持家、与人为善,不改初心,在外吃亏受怨,难过一阵子,回家说说又好了,该对人咋样还是咋样。她就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容易得罪人,这一点基因也遗传给了我。妈妈帮我带儿子的照片,拍摄于1993年。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另一个导师就是我的爱人,他是一个文人,更看重精神层面,他几乎不怎么沾钱,不过问经济,他甚至进银行都不会取钱。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钱多少为多?他从来不讲究吃和穿,我家的柜子里几乎都是我的衣服,他吃饭一碗面条足矣。他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书房读书写字,他说文化人的心灵境界要高,做文化是至高无上的事业,但想教化人却无能为力,有时他很为有些社会现象和深层次的社会心理问题而苦恼。他很早以前就是书协会员。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他对生活的超然情怀使我似乎看明白了事理,但他的入世态度常常是我俩争论的焦点。慢慢地我发现他说的确实是那么回事,但是我不喜欢研究这些理论,也不想太理想化。耳濡目染、求同存异,节奏慢慢合拍,在工作和生活上,虽然各干各的,各行其道,但原则和大方向是一致的,也许是并行不悖吧。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互相宽慰释怀,给生活增加点情趣,使烦躁归于宁静,一切都看得开,一切都放得下。积极地做些有益的事情,以善为本,不忘初心,携手同行,走向美好,虽然是一瘸一拐,步履蹒跚,但是我们还是非常相爱,一家三口生活的很温暖。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随着脚手关节变形的加剧,甚至到了可怕的状态,经鉴定,我的活动受到很多的局限,成了二级残疾,正是被归入残疾人的行列。进入天命之年后,我确立了一条人生信念,那就是为社会做有益身心的事。黄昏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无论走得多远也离不开母亲的怀抱。固镇就是我的家乡,她位于钟灵毓秀的淮河之滨,肥壤沃土滋润着她,春风汉韵惠泽着她,使她从尖尖小荷成长为皖北地区特具魅力的城市。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在我的心底,一直埋藏着一个愿望,那就是尽可能地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固镇做一点事情。我感觉家乡固镇是我希望生长的地方,苦难终结的地方。我爱家乡,我爱身边的人们,是他们为我的生命涂上了鲜亮的色彩。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十年,再看自己年轻时候的身影,只怪时间过得太匆匆。

我,今年54岁,生在东北15岁去了安徽,33张照片记录着我的前半生

这是我(右)和父母亲弟弟家人现在的样子。每朵花开都有苦难的历程。作为百花园里的一朵,都有其生命的价值,而她的价值正来源于苦难的滋养。所谓生于忧患吧,我把我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说不是虚构吧。如果您有故事,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故事,欢迎点击关注图说江淮,并私信提供故事线索,讲述您的人生故事,温暖每一个前行的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