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先生

 公司总裁 2020-01-28

公元207年,即东汉建安十二年。

这一年,曹操对袁家势力斩草除根,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这一年,荀彧辞封三公,郭嘉英年早逝;

这一年,孙权西征黄祖,徙其民众。

就在这个曹操功成名就,孙权固守江东的时候,后来的汉昭烈帝刘备正步入深山,拜访一位隐士。

他就是卧龙诸葛亮。

三顾茅庐,隆中对,都是我们熟悉的故事,接着,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这两个出身农家、胸怀大志的人物,将在这个汉末乱世搅弄起一片风云。

对那个年轻的读书人来说,他将迎来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赤壁之战

曹操有着统一全国的大志向,208年,开始南征。

荆州势力不战而降,刘备独木难支,只能在曹操的铁骑之下不断南逃,“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派使者游说孙权与之合作,促成孙刘联盟,共同御敌。

诸葛亮临危受命。

虽然没有小说中的什么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但诸葛亮的这次外交,依然体现出了他的杰出才能,孙权就是在他的劝说之下下定决心。经过他与鲁肃的不懈努力,双方达成一致,共同抵抗曹操的南征大军。

之后,那个年轻有为的江东周郎,在赤壁一把大火烧了曹操的连锁战船,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这次胜利,最大的功劳是周瑜的,但诸葛亮依然起了重要作用,要说服当时比刘备强大得多的孙吴政权跟自己合作,去抵抗更加强大的朝廷南征大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诸葛亮与周瑜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什么纠葛。赤壁之战前,周瑜已经是个名满天下的著名将领了,是东吴的水军大都督,而诸葛亮刚刚出山,只是一个小势力的使者,所以在当时,周瑜甚至不太会留意到这个人,更没有小说中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之类的故事。

关于周瑜,他在历史上是一个心胸宽广、精通音律的儒将,在《三国演义》中属于被丑化得非常严重的人物之一。

赤壁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步伐,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起兵二十年,一直颠沛流离的皇叔刘备终于有了一个立足之地,得到了之后进取西川,攻占汉中,建立蜀汉政权的资本。如果没有当初他与诸葛亮之间的隆中对,或许就没有这样的成就了。

夷陵之战

之后,刘备继续扩张疆土,诸葛亮一直担任着镇守后方的角色,其重要性等同于北方那位伟大的政治家荀彧。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

222年,刘备因东征孙吴大败,抑郁成疾,次年于白帝城托孤,望诸葛亮尽心辅佐后继之君刘禅,四月逝世。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曾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的作者对这句话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但现在也有一种阴谋论认为,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尽管刘禅平庸,他也不希望诸葛亮擅夺皇权。根据诸葛亮的回答,刘备可能会为儿子除掉这个心腹之患。

小编更支持前者,尽管三国是一个充满欺骗和勾心斗角的时代,但把所有事情都解释得很阴暗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仍然相信会有这种君臣之间彼此无比信任的情谊存在,曹操与郭嘉,孙策与周瑜,不都是这样的么。

从此之后,荆州全境归于东吴,蜀汉缺乏隆中对中分两路北伐的条件;

从此之后,吴蜀联盟也因战后双方国力的急剧下降而趋于稳定,从此彼此之间再无大的战事,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北方的曹魏政权。

从此之后,诸葛亮开始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后十年。

北伐

诸葛亮是个出色的丞相,而后主刘禅也不是一个昏君,但他实在是很平庸。所幸的是,刘禅非常尊重诸葛亮,懂得支持他的各项工作,包括北伐。

公元227年,在南平孟获后,汉丞相诸葛亮上《出师表》,后主刘禅宣布北伐曹魏。

这是隆中对最后一步,诸葛亮走了五次,走了七年,至死没能成功。

诸葛亮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我们常说的《出师表》即前者,《三国志》中就有记载。而后者出自《汉晋春秋》,正史并无记载,其真实性饱受争议。

五次北伐中,第一次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众所周知,后来马谡失了街亭,蜀军断了粮道。在古代战争中,粮食至关重要,粮道断了,将士没饭吃,这杖根本不用打。

在后来的三次北伐中,几乎都是因运粮不继的问题被迫撤兵。而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干脆直接在当地屯田,以备长久作战。可惜蜀军有了时间,他自己却没时间了。

公元234年10月8日,蜀汉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蜀军只能第五次撤兵。

五次北伐之所以失败,不仅仅是运粮问题,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国力差距实际上也是相当大的。再加上夷陵之战后,蜀汉失去了荆州,已经不可能实现两路并进,只能依靠孙吴的配合。

至于第一次北伐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当时蜀汉是最弱小的政权,所以曹魏的防御重点一直是东吴,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曹魏开始重视西南边的国防,之后的北伐战争就愈加艰难了。

而关于魏延的“兵出子午谷”战术,属于一种奇袭作战,出其不意但孤军深入,危险性巨大,所以诸葛亮不同意。双方都有自己的依据,两千年后的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如果当时诸葛亮采取魏延的建议,就能北伐成功。

诸葛亮与周总理

经常看到有人说,周总理与诸葛亮很像。

同样是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样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不可或缺的臂膀,同样为这个国家呕心沥血、奉献一生。

周总理是近现代最值得全人类尊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事必躬亲,以身作则,公忠体国,一身正气,却又不失变通,是个勤劳又充满智慧的人。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谁,只要去了解他的种种事迹,特别是晚年时期,都不得不为这个老人一生中体现出来的勤劳、智慧和无私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所感动,他使全中国人为之骄傲。

看到了吗?当今盛世,如你所愿。

而近两千年前的汉丞相诸葛亮,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诸葛亮非常擅长治国,法令严明,公平公正。“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蜀中百姓敬畏他,也爱戴他。先主去世后,国中“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大小事务都要亲自过问处理,非常劳累。十年间南征北战,深入不毛,翻山越岭,终使他年过半百便去世。

他就是一个像周总理一样的人。

诫子书

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诫子书》都是千古名篇,在此将后者贴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并不是个多么杰出的人,但他在蜀汉将要亡国之际与长子诸葛尚死守绵竹,双双战死。不优秀,但有骨气,依然是诸葛家的骄傲。

评价

诸葛亮是一个栋梁之才,通晓军事,擅长治国,以身作则,律法严明,坚持信念,德高望重,受人爱戴。

他的一生非常传奇,年轻时在山中耕田读书,已经能准确分析天下大事,是个相当聪明的人;后来随刘备出山,跟着自己的主公四处漂泊,忠心耿耿,出使东吴,有勇有谋;以隆中对为行动纲领,助刘备夺取西川。在后来夷陵之战战败,先主刘备去世,蜀中人心大乱的情况下,是他出来主持一切,发展生产,南征孟获,稳定民心;在失去了荆州的条件下,依然践行最初确定的行动纲领,一心北伐,最后病死于疆场。

他已经尽心尽力做了所有能够做到的事情,所以即使最后蜀汉仍然走向灭亡,诸葛亮的人生却是无憾的。

在后人看来,他是智慧的化身,是忠义的化身,是武庙十哲之一,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但对于诸葛亮而言,或许还是那句话: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作者: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