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李白(二)——书剑词曲妙古今

 国学在线 2020-01-28

文 / 曾奕涵

由于李白诗名太盛,掩盖了他其它方面的才华。比方说,李白的散文也写得很好,《古文观止》中就有他的两篇美文;再比方说,李白也是一个天才的词人,他的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清朝嘉庆以来流传最广的《白香词谱》就录入其词二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李白不仅文才盖世,而且还精通剑术和音律,所以他的诗歌豪迈飘逸,且都能入韵。


李白的书法笔酣墨饱,笔势飘逸雄健,其水准完全可以秒杀历代的很多书法大家,连赵佶也感叹“白不特以诗鸣也!”历代藏家(包括艺术皇帝宋徽宗赵佶和乾隆等人)钤印盖章、题跋,都快被他们糟蹋完了,赵佶独步天下的瘦金体在背面题字也罢了,乾隆也有一段跋文,硬生生插队挤在宋徽宗的前面。不过,这样一来也说明这是真迹,就算是假的有他们背书价值也很高了。


这《上阳台帖》写的是李白自咏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本帖为纸本,纵28.5cm,横38.1cm;草书5行,共25字;落款署名“太白”二字。这一稀世墨宝,于1956年,由大收藏鉴赏家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赠送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最喜爱的诗人就是李白,自然对他的墨宝爱不释手,无奈因主席当年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所收礼品一律缴众。1958年,主席忍痛割爱把《上阳台帖》送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千古文人侠客梦。李白也不例外,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少年喜剑术、尚任侠之风;师承著名的道家、纵横家赵蕤,李白对他极为推崇,曾经跟随他学习帝王学和纵横术,有其儒家风范、道家思想和豪侠性格,且青胜于蓝;时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他俩是唐代的“蜀中二杰”。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李白将技击之剑与豪侠之气注入诗篇之中,使得诗文侠气纵横。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的“剑”字,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等,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吴钩”、“干将”、“莫邪”和“龙泉”等等加起来,“剑”字总计出现了118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李白诗总数的10%。其中《侠客行》这首古风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金庸借用《侠客行》为书名,在核心要素上也采用了这首诗的元素,写了部经典的长篇武侠小说。文武本不殊途,乃文乃武,相与并论;文极生武,武极生文。


李白诗里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真是一点都没夸张;李白自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至62岁终老当涂,大半生都是在游历中度过,南尽苍梧,东及溟海,北达燕赵,西至咸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像这样游历广泛的诗人,古今中外都是少有的;能跟他比一比每日锻炼步数的历史名人也没有几个。有人统计:李白先后去过206个州县、80多座名山,江河湖溪去过60多处。巴蜀、吴越、荆扬、齐鲁、幽燕、皖南、关中,以及长江、黄河流域,总之当时好玩的地方,他差不多都转了个遍。他四处游历:“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所到之处,遍览山水,广交朋友,凭吊古迹,不绝吟诵,留下了众多古迹和诗文,李白的诗如此豪放飘逸、想象奇绝,这与他丰富的游历是分不开的,让我们能通过其诗文共享宏大飘逸之美。

李白是诗仙、是词祖、是书法家、是音乐人、是剑客,是游侠......他长安列八仙,竹溪称六逸。他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百代;他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文学史说得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替代的不朽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