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路向西,为什么越走越悲壮凄凉

 江山携手 2020-01-28

  出塞(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面说过,盛唐诗人写了七绝,就会被乐工拿去谱曲,当流行歌曲唱。

于是,唐朝的大人们下了班去酒馆喝酒,就有可能听见歌女唱自己的诗,所以唐朝的诗人都是集厅局级干部和林夕黄伟文于一身的。


话说唐玄宗开元年间,有那么一回,王昌龄、王之涣和高适一起去喝酒,旁边有歌妓在唱歌,仔细一听,唱的歌词净是这三位写的。于是这三位闲得无聊,想统计一下唱谁的歌词多。

先是唱了一首“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一听,“我的!”就在墙上画了一道。接着又唱了一首“开箧泪沾臆”,高适一听,“我的!”也画了一道。一会儿又唱“奉帚平明金殿开”,王昌龄一听,“我又一首!”又画了一道。

这时候王之涣就急了,说这帮歌妓怎么这么没品位,都不唱我的。于是指着一位最漂亮、看上去非常有品位的姑娘说:“她要再不唱我的,我这辈子就不写诗了。”果然那姑娘开口唱:“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的。于是三位词人一齐大笑。


这是唐朝的一个网络段子,叫“旗亭画壁”,最早见诸文字是《集异记》,比开元年间晚个五十来年,相当于现在讲五六十年代的段子,不知道真假。在这个故事里,王昌龄那两首和王之涣这一首都是七绝。王昌龄的那首“奉帚平明金殿开”是宫廷戏,前面讲过,今天来讲讲王之涣这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也算是战争戏。

据王之涣自己说,唱这首诗的姑娘是最有品位的。由此可见边塞诗比闺怨诗高级。现在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姑娘是军事宅,就比甄嬛粉更容易被男人说是有思想。

“出塞”是古题,做歌名的话,也有叫“凉州词”的。上次说的王昌龄那个《出塞》,是出的长城,是往北走,北边的民族当时是被挡在长城外面的,所以出塞等于出国。王之涣这个《出塞》,是出的玉门关,是往西走,西域当时理论上是大唐的土地。

往西走严格说来不算出塞,但是在诗人的心目中,往西走也是出塞,也是出国。可见政权的范围和文化的范围是不一定重合的。一个热爱美国的姑娘嫁到美国,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是嫁到了陌生的国土,一个恋家的姑娘嫁到邻村,也会觉得自己是昭君出塞。


甘肃是一个细长条,因为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细长条。就算现在坐火车或者走高速去甘肃,也是直直的一条路,通往前方的城市,路的两边就是荒漠。在唐朝,这条路只能比现在更漫长,更荒凉,更寂寞。

一仞是七尺,古时候一个男人大概七尺高,一仞也就是一人来高。按周朝的尺,七尺算一米六一(我并不是黑我们祖先的身高),那么万仞就是16100米,也就是16.1公里。山没有万仞高的,当然我们可以说诗人是夸张。而我在去甘肃考察的路上,不止一次地想过,也许所谓“万仞山”,指的不是高度,而是半径。方圆16.1公里都是山,差不多算是写实了。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


在凉州城内未必没有丝竹弦管,但这是一座“孤城”,是一块文明的飞地,城郊并没有农田和人家,周围就是一片荒山,望不穿的荒山。万仞高的山给人的是惊异,甚至不乏新鲜的快感,而看到万仞之内全是山,则是一种悲凉绝望的心情,或许与全诗的调子更搭。

下一句,什么叫“怨杨柳”呢?笛子的声音本来就哀怨,可你怎么知道它怨的是杨柳呢?其实,“折杨柳”是乐府的曲名,很可能是从西域传过来的调子。“羌笛怨杨柳”,就是羌笛在吹《杨柳》曲。

《折杨柳》在唐代经常写成七绝,这首《凉州词》或许填的也是《折杨柳》的调子,也未可知。可以想见,《折杨柳》在唐朝的西域是很流行的。可能王之涣往西走的时候就想了,你们整天折杨柳折杨柳,这万仞荒山之中,哪有你们说的杨柳啊?


当然,如果不知道《杨柳》是曲名,把杨柳就当成真的杨柳,这句诗也挺好的。羌笛是在为杨柳而哀怨,或者为见不到的杨柳而哀怨,也很有诗意。所以,用典的时候,也得拣字面漂亮的用,万一人家不懂你的典故,也不至于太难看。

最后一句抖的包袱好,“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无形的,玉门关是挡不住的。只是在内陆的人眼中看来,玉门关外没有垂柳池塘,没有可以反映春天到来的景物,一年四季都是一样的荒凉。春风好像到玉门关戛然而止了,这是诗人的感觉。把无形的东西用有形的东西截断,把没有截断说成是截断了,这就是句法。羌笛你整天哀怨什么《折杨柳》呢?春风又吹不过玉门关。连春风都吹不到的地方,已经不是人间,这句诗传达出一种死亡般的绝望。


其实,玉门关外何尝没有春风,对于喜欢生活在西域的人来说,玉门关外自有可以体现春天的景物。“春风不度玉门关”只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所有人都在快乐,并不妨碍诗人感受到彻底的绝望;即使没有感受到彻底的绝望,也不妨碍诗人写出彻底的绝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