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最得意的一首诗,写尽人世繁华与落幕,白居易读后都夸好

 江山携手 2020-01-28

刘禹锡是中唐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和白居易、韦应物并称“三杰”。

他这一生和苏轼一样,屡遭贬谪,天涯漂泊。

但是难得的是他一直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似步。

他的诗歌刚健豪迈,风情俊爽,有一种看透世事的哲人之风,尤其是他的怀古诗,大气又富有哲理,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读罢发人深思。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组诗《金陵五题》的其三

《乌衣巷》

,这首诗以寥寥几个常见的意象,便写尽了人世的繁华和落幕,当年连白居易也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白居易我们都知道,是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诗人,一向对自己的才华颇为自信“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而他如此盛赞这首诗,可见其是有多高明。

全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南京也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名巷,当年吴国曾屯兵于此。

关于它的得名,历来争议不休。

第一种说法是说,这里曾是东吴的禁军驻防地,那时士兵皆着乌衣,便得名乌衣营,后来东吴灭亡,乌衣营便更名为乌衣巷。

第二种说法是说,东晋时期最负盛名的王谢两个世家曾居住于此,当时两家的子弟为显示身份尊贵,出门常着乌衣,所以民间就名之为乌衣巷。

第三种说法说的是一个名为王榭的商人,曾远洋出海,因帆船失事而误入乌衣国,娶妻生子,后来又独自返回金陵,为了纪念乌衣国的那段日子,便将居住地名为乌衣巷。

第三种说法就像传说中的误入仙山,有点荒诞不羁,所以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而第一种第二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比较令人信服。

若从刘禹锡这首诗来看的话,取第二种,方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朱雀桥和乌衣巷的环境。

冷落荒凉的朱雀桥边长满了野花,残阳斜照下的乌衣巷也显得凄凉寂寥。

朱雀桥也是南京的名胜,横跨秦淮河,是市中心通向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当年东晋的名相谢安,曾在桥上修建了雕着铜雀的重楼。

谢安便是出自当时的两大顶级豪门之一的谢家,所以诗人这里以“朱雀桥”对“乌衣巷”,不仅是字面看来对仗工整,符合地理特征,还能引起历史联想,也算是一语双关了。

秦淮河畔历来是十里珠帘,金粉荟萃,鼓乐喧天,沟通秦淮两岸的朱雀桥自然也是无比繁华,可是诗人三字“野草花”,无需多言,便将它的荒凉破败写到了极致。

而第二句的“夕阳斜”也是如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诗人笔下的斜阳总是有种凄凉惨淡之感。

当年的乌衣巷车马喧闹,出入的都是贵族子弟,如今却笼罩在一片残阳中,何等荒凉。

诗歌开头并没有明确写朱雀桥和乌衣巷是如何破败荒凉,而是以野草和斜阳这两个常见的意象,侧面烘托其衰败之景,这样含而不露的写法更能触动人心。

接下来的两句,以燕子作为见证,将人世的繁华和落幕写的入木三分。

当年栖息在王谢这两家高门大户屋檐上的燕子,如今不也飞入普通百姓家筑巢吗?

随着魏晋南北朝的灭亡,王谢两家也早已成为历史。

诗人没有写王谢两家是如何地败落,而是从自然界的燕子入手,赋予了它见证人的身份,将世事无常、盛衰有时的人生哲理写到了极致。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莫测,即使煊赫如王谢两家,最后也是淹没在历史的洪荒中,化为灰烬。

一念繁华一念灰,一世沧桑一世梦。

浮生若梦,红尘如水,当繁华落尽,也不过空余几世荒凉。

刘禹锡这首诗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朱雀桥”、“野草花”、“乌衣巷”、“斜阳”、“燕子”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的意境,巧妙地将历史和现实连结起来,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时代的变迁,感悟人生的哲理。

全诗语言浅显,却意韵深远,难怪连自恃才名的白居易看后都夸好。

不知你是否能体会刘禹锡这首诗的妙处呢?

作者:凯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