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zqbxi 2020-01-28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四大徽班”进京后,三庆班曾设在韩家潭,老北京的梨园公会就设在36号院。) 
 

    徽班进京200周年期间,老城安庆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徽班进京是京剧发展最重要的起始阶段,是京剧的源头。

    敢于率领徽班顺皖河北上闯荡京城的,是戏剧安庆另一位承上启下的天才艺人高朗亭。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阮大铖辞世百余年后,高朗亭出生于安庆老城。一口软软安庆乡音的伢子,也喜欢从城东枞阳门,沿“九里十三步”城墙到康济门到镇海门到八卦门,一直窜到城北集贤门,但他更痴醉的,则是随戏班出生的父母“吱吱呀呀”哼上几句戏文。稍长几岁,高朗亭便搭“安庆班”走江苏下浙江,先开始只是串台跑跑龙套,间或也临时登场救急,随个条越抽越高,台上演艺也日益见长,尤其是妆扮花旦,颦笑传情,眉眼溢波,充满女性的娇媚,艺名“月宫”渐渐成为戏班的头一块招牌。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仅16岁的高朗亭,随“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略带安庆腔的徽调,感染了80高龄的乾隆帝,也感染了挑剔出名的八旗子弟。其中高朗亭唱腔甜润,身段柔美,表演惟妙惟肖,使人“忘其为假妇人”,三庆班因此成为京城最受欢迎的戏班之一。“善南北曲,兼工小调”安庆艺人并不满足于此,在接下来的演出中,他们海纳百川,广泛吸取南北戏剧营养,在丰富了徽调唱腔同时,也为京剧孕育发展进行了厚实铺垫,从而赢得“二黄之耆宿”的美称。其间,以安庆藉艺人为主的春台班、四喜班、和春班,在京城各自形成特色,与三庆班并称为“四大徽班”。

    清道光七年(1827),在高朗亭主持下,在京安庆藉艺人共同捐资,在北京崇文门外修建安庆义园,这也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安庆艺人的一块丰碑。

 

    相关链接:

    高朗亭(1774~?),清代徽班演员,工花旦。艺名月官。安徽安庆人,祖籍江苏宝应。17岁随余老四率领的三庆徽班来北京,不久即赢得很高声誉。1803年,30岁时任三庆班主。此时,三庆班已与四喜、春台、和春三班并列,史称“四大徽班”。由于高朗亭为徽调雄踞北京剧坛开了先声,时人誉为“二簧之耆宿”。高朗亭任班主后即不常演出,偶而登场,给人以“耳目一新,心脾顿豁”感。他的表演,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表现女性神情,无不生动逼真,“即凝思不语,或诟谇哗然,在在耸人观听,忘乎其为假妇人”。能戏很多,仅《傻子成亲》留下了剧名。曾任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庙首(亦称会首)。1827年与春台班主陈孔蒸、程御铨一起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门外由戏曲艺人自行筹资设立的安庆义园。1834年三庆班由陈金彩任班主,高朗亭或已在此以前去世。

 

     (《与戏剧安庆的历史对话》之三,未完,待续)

   
     之一:《韩再芬掌门安庆戏坛》
     之二:《戏剧奇人阮自华和阮氏家班》
     之三:《阮大铖:政治家与戏剧家的双面角色》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网上关于徽班进京的图片)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程砚秋,公元1904~1958年,工青衣。)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尚小云,公元1900~1976年,工旦。祖隶汉军旗籍,河北南宫人)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旬慧生,公元1900—1968年,工花旦、闺门旦。河北东光县人。)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李少春)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李世芳)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孟小冬)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言菊朋)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杨小楼)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俞振飞)

 

高朗亭,中国京剧第一人

 

   (正乙祠戏楼位于前门外西河沿,是浙江商人建的银号会馆戏楼。戏楼分两层,台前三面环楼,两旁有楼梯。看楼中心为马蹄型,上有罩棚,可容纳数百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