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好诗 | 登四明山

 寻梦向天歌 2020-01-28

登四明山

李 浔

我迂回在前途中,盘山的路上

路边的松或竹,前后都有转折的倾向

迂回,我常常成了自己的落伍者。

山风是宽银幕的记录片

它描述了山林一边倒的后果

整座山失去了平衡,而我得到了稳重的顿悟。

上山的路越来越紧,时光变得越来越细长

时间除了前或后,还有上与下

我,在这山却望着那山高。

高是没有限度的,在山顶可以看见

云像发福的人,像心宽的人,关键像自由的人

毫不关心,善恶都在高处。

错过了年代的我,幸亏来到了余姚山上

我薄如一张风筝,认准了

知行合一的先生,就是那个放我风筝的人。

从诗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游览诗。四明山是越中名山,位于浙江的绍兴、宁波之间,横跨绍兴的嵊州、上虞和宁波的余姚、鄞州、奉化。越中自古是游览胜地,是游览诗的高产地,四明一词曾出现在李白游越时怀念贺知章的诗中:“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这首诗的结尾写道,“我薄如一张风筝,认准了/知行合一的先生,就是那个放我风筝的人”,表明这也是一首怀古诗,怀的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阳明先生是余姚人,历史记载,正德八年 (1513) 六月中下旬, 王阳明曾携弟子游览四明山半月有余,直到四明山深处的雪窦寺、雪窦山的千丈岩。可以说,这首诗以游览诗为起始,而以怀古诗为终结。

诗的起始与终结之间,是一个人走在山中道路上,路上看到的山景。第一节、第三节强调了“路”:“盘山的路”(第一节),“上山的路”(第三节),第二节、第四节写了不同的风景:第二节写的是“山风”,第四节写的是“高处”,第五节是关于时间、从前的人以及自己意愿中和他的关系:成为知行合一(阳明的主张)先生手里的“风筝”。想象挺奇特的,和自由、高处、飘飞也较一致。总的来说,这首诗结构清晰完整,想象力不错,除了某些地方稍显平淡。

特邀点评 / 雷武铃
  诗人简介

浔,诗人、文艺评论家。中国江南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全会委员。出版10部诗集和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作品两次获《诗刊》奖、两次获《星星诗刊》奖。诗集《独步爱情》、诗集《又见江南》获浙江省第二届、第四届文学奖。1991年参加《诗刊》社第九届青春诗会。


 专家简介

雷武铃,湖南临武人。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文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诗集《赞颂》、《蜃景》(合著),研究著作《自我·宿命与不朽:伊克巴尔研究》,翻译作品《区线与环线》(谢默斯·希尼诗集)、《踏脚石:希尼访谈录》(即出)。另有多篇零散诗歌、评论、翻译发表。

点 评 专 家 

陈先发、陈卫、曹宇翔、程继龙、耿占春、冯雷、顾北、顾建平、谷禾、洪烛、霍俊明、贾鉴、简明、蒋浩、雷武铃、冷霜、李少君、李海鹏、李建春、李犁、李壮、刘向东、李云、梁晓明、卢辉、罗振亚、马知遥、莫真宝、任毅、荣光启、师力斌、树才、谭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诗、汪剑钊、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强、吴投文、西渡、向以鲜、杨碧薇、杨克、杨四平、杨庆祥、杨墅、余怒、叶舟、臧棣、张德明、张清华、张定浩、张光昕、茱萸、张伟栋、周伟驰、周瓒、朱必松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