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门前不栽竹,房后不栽树”,此话并非迷信,生活中可借鉴

 饮膳道人 2020-01-29

在《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中这样写道:“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而明代黄凤池辑种也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

之所以能够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谦谦“四君子”,是因为它们各有千秋,梅、兰、菊就不在此多做赘述,竹可谓是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

而且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纵观中国古今文人墨客,爱竹诵竹者众多。

但令人感到矛盾的是,竹这种正面形象的代表,却在老祖宗留下的劝世良言中变得不堪一击。有俗语说:“门前不栽竹,房后不栽树”。

何为“门前不栽竹,房后不栽树”?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用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竹子虽好,但不宜直接栽种在房屋的正前方。同理,在房子后面不宜栽种树木,尤其是一些比较高大的树。

众所周知,农村的房屋在修建时,就会规划得比较宽敞。因为除了人居住以外,还要规划家畜的饲养区,还有柴火的存放区,牛羊食物储备区等等。另外一个大的院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夏天可以晒粮食,平日里可以作为锻炼身体的场所。

在封建社会中,风水之术也很盛行,在居住的房屋四周栽种一些有特殊作用的树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且老祖宗认为可以起到驱魔辟邪的作用,所以竹子和“镇宅树”是必须要有的,但在栽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位。

为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竹子是很多农具制作的必须材料,而“镇宅树”是寻求心理安慰,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追求。

“门前不栽竹”

在房屋的大门前不能栽种竹子的原因其实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也并非完全是封建迷信。

大家都知道,竹笋是一道很美味的菜肴。但要吃竹笋,时机是很重要的,稍有差池,就错过了最佳时机。也就是说,竹子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也正是因为竹子的生命力很顽强,繁殖力特别快,长出一大片形成竹林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会造成对房屋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光问题,无论春夏秋冬都生活在遮天蔽日的环境中,人会变得很压抑。

而且竹子的留水能力很强,以前修建的都是瓦房,主体结构用料都是木头和石头,再加上瓦片。久而久之会让屋内变得很潮湿,这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对房屋的使用寿命也是有致命影响的。

其次,竹林里面是很多野生动物居住的理想环境,比如蛇。房屋门前是经常活动的范围,一旦成为了蛇类的居住地,难免会对家人造成生命危险。

最后,竹子生长迅速,但尖端是很容易弯曲,然后倒垂下来的。加上竹子内部是中空的,一旦有什么重物压制,就会断裂倒塌。都说瑞雪罩丰年,而房前有大片竹林的话,遇到大风大雨或者大雪时,大量的竹子倒塌下来,会对房屋造成致命的打击。

所以老祖宗劝诫不要在放钱栽种竹子,是有道理的。这是对居住的人家的安全着想,而并非全是因为迷信。竹子需要种,但要远离房屋。

“房后不栽树”

按照老祖宗的安全思维来想,房后不栽树也是很有道理的。这里说的不栽树是指不种粗壮高大,枝繁叶茂的大树,因为这些树木的根系相当发达,会对房屋的地基造成破坏,从而使得房屋成为危房,不适宜居住。

当然,结合古代人们具体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境况,也是可以分析出原因的。古代的穷人毕竟还是多数,辛勤劳作之后换来的收成可不能被游手好闲之人轻易地盗走。而且在古代因为房屋修建技术有限,防盗能力有限。

如果在房后种植了高大的树木,小偷就可以通过爬树进入屋内,达到偷窃的目的。这对于屋主人而言,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个人感悟

虽然在古代生活的人们,在修建房屋的技术和理念上,与现代有一定的差距。但老祖宗在千百年的实际生活中,总结出了非常实用的经验。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传授给后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且在古代,医疗技术水平也很有限,正因为这个原因,老祖宗对生命财产安全特别重视。这些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俗语,是后人在生活中值得借鉴的,而非全部是迷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