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下海亩、虹口老街到玉佛寺,追寻河畔雅韵,请读19路电车微历史

 关福 2020-01-29

在上海,有一条电车线路,她贯穿沪东沪西,还始终依偎着苏州河沿岸;有一条电车线路,她沟通梵音之门,且都为沪上名所。她就是19路电车。今日,我们为大家“图溯”19路电车的前世今生。



19路电车微历史



前世




1926年

12月30‎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简称英电)开辟1‎9路无轨电‎车,由三洋泾桥(延安东路江西路口)至小沙渡路(西康路)宜昌路。其走向自三洋泾桥至劳勃生路(长寿路)与16路相同,劳勃生路后沿小沙渡路向北至路底。

沿江西路穿过南京路的无轨电车




1929年

英商与法商电车联营,19路电车南延伸至民国路(人民路)吉祥街(江西南路),线长增至7.372公里。

1934上海市指南:16、19路票价表




1936年

11月2日,英电21路无轨电车开驶,自平凉路兰路(兰州路)至麦根路(淮安路)戈登路(江宁路),经平凉路、大连路、华德路(长阳路)、保定路、塘山路(唐山路)、新记浜路(新建路)、汉璧礼路(汉阳路)、吴淞路、天潼路、北四川路(四川北路)、北京路、卡德路(石门二路)至麦根路。




1938年

因抗战爆发,3月4日,英电21路无轨电车缩线为四川路桥至麦根路戈登路。

3月21日,西端终点调整,改为四川路桥至宜昌路。后又改为四川路桥至大自鸣钟。

30年代上海21路无轨电车




1946年

英电19路、21路两路电车停驶。

今世




1948年

5月15日,英电再辟19路无轨电车,自昆明路下海庙至淮安路,经唐山路、汉阳路、吴淞路、天潼路、河南路桥、北京东路、北京西路、淮安路、江宁路,线长3.7英里(5.955公里),与原英电21路线路大部分走向相同。

1950上海指南:19路电车站名




1954年

19路电车东端终点自昆明路海门路延伸5‎00米至提‎篮桥;西端自西康路宜昌路缩线至江宁路宜昌路。

50年代的2000型无轨电车

1956上海指南:19路电车站名

1960公交手册:19路电车票价表




1972年

4月,19路电车宜昌路终点调整至‎‎江宁路澳门‎路。

1974公交指南:19路电车信息表




1982年

19路电车提篮‎桥终点站由‎东大名路迁‎至昆明路下‎海庙门口,站名仍维持“提篮桥”。

下海庙山门东侧的19路电车,配车SK561GF型




1983年

19路电车自泥城桥路口起双向改走新‎闸路、泰兴路,回康定路原线。

泥城桥路口的19路电车,配车SK561GF型

1983交通手册:19路电车信息表




1985年

19路电车往澳门路方向‎自汉阳路‎改行塘沽路、乍浦路,回天潼路原线;往提篮桥方向‎自新闸路改行西藏中路、西藏‎路桥、西藏北路、曲阜路,回天潼路原线。




1987年

为缓解泥城桥路口(北京路西藏路口)交通拥堵情况,19路电车往提篮桥方向自新闸路‎改行乌镇路‎桥、乌镇路、新疆路、国庆路、曲阜西路,回曲阜路原线。

1988年地图:19路电车泥城桥周边走向

1990乘车手册:19路电车信息表

长沙路上的19路,配车SK561GF型




1992年

因江宁路‎车流量增大‎,19路电车澳门路终点站迁移至‎普陀路江宁‎路(纺织局第一医院南侧),站名仍维持为“澳门路”(后随站名“标准化”后更名为“普陀路江宁路”)。




1994年

19路电车往澳门‎路方向自汉阳路改行吴淞路,回天潼路原线;往提篮桥方向废弃乌镇路桥‎迂回线路,恢复原西藏路桥走向。

长沙路上的19路电车,配车SK510‎5GP型(电子显示路牌)

新闸路上的19路电车,配车SK510‎5GP型




2003年

6月17日‎,配合西藏路‎桥施工,‎19路电车双向‎改道,自新闸路经北京东路、河南中路、河南路‎桥,回天潼路原线。

新闸路上行驶的19路电车,配车SK51‎05GP‎-1型




2004年

11月12‎日,19路电车延伸至17路通北‎路终点站东侧,自唐山路经保定路、周家嘴路,至唐山路通北路,回程经通北路、周家嘴路、保定路,回唐山路原线。原昆明路下海庙终点‎站由155路汽车(原746路区间车)‎使用。

公交长治场(电车二场)门口,19路配车SK5105GP-3型




2007年

3月31日‎,因康定路改为西向东‎单行道,19路电车往‎澳门路‎改经武定路。

位于普陀路终点的19路电车,配车SWB51‎05KGP‎-3型

正经过汉阳路桥的19路电车,配车HZGWG‎100G型




2019年

12月28日,因天潼路拓宽工程施工影响,19路电车改道四川路桥。

普陀路终点站处的19路,配车JNP6120BEV1型



19路电车沿线地标




下海庙


1987年下海庙山门(徐喜先 摄)

位于昆明路73号。曾称夏海庙、义王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庙分为前殿、后殿和东殿,是著名的佛教修道场。但这里既有弥勒佛(佛教),又有妈祖(民间也称为“天妃娘娘”,道教),属佛道共奉。1995年,住持法师昌修主持下海庙重修、扩建的规划,于1999年7月开始动工改扩建。2005年10月,配合昆明路改造,重新修建庙正门和两边围墙。2006年1月,虹口区政府公布下海庙为区级文物纪念地。该庙山门旁曾长期为19路终点站所在地。


虹口老街


虹口老街近貌

即东汉阳路219弄。又名沙虹老街、里虹口老街,简称老街。嘉庆《上海县志》已有虹口镇之名,19世纪末上海地图已标注虹口老街。当年虹口镇以虹口老街为中心,东侧纵向有沙虹旧街(今梧州路),横向有东街(亦称东栅街,今梧州路10弄、11弄)。虹口老街南起东汉璧礼路(今东汉阳路),北迄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长百余米。据老居民回忆:抗战前此处商铺云集,沿街有豆腐店、肉铺各3家,酒店、切面坊各2家,饭店、面馆、茶楼(下午兼作书场)、糟坊、盐号、面筋店、咸鱼行、香烛铺、花带铺各1家,另有小学一所。据称,百余年前此地市面繁荣程度仅次于十六铺。1937年九十月间,老街遭日机轰炸,全街除3幢结构较坚固的建筑外,其余均化为瓦砾灰烬。现有房屋大部分是之后新建的。1949年后初期,此处尚挂有老街路牌,不久除去。现两侧均为居民住房,已无商店,与一般里弄无异,老街之名也仅在老一辈中口耳相传。


里虹桥


正经过里虹桥的19路电车

即汉阳路桥。桥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原称里虹桥。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钢梁架桥,桥名根据所在道路改为汉阳路桥。该桥东堍南侧西安路原有虹口区环卫所一分所,沿东汉阳路南侧系2层砖木结构房屋,至今尚在,北侧原是汉阳路小学和保泰百货店;桥西堍南首九龙路为旧式里弄房,北首有供电所。现沿汉阳路两侧旧屋或已拆建为高楼,或正处拆迁中,尽管地境变化巨大,但里虹桥的称呼在老虹口心目中始终是根深蒂固的。


三角地


80年代三角地菜场

汉阳路、峨嵋路、塘沽路之间,地形呈三角形,面积近7000平方米。这一带早于光绪十六年(1891)已有肩挑蔬菜小贩设摊经销,逐渐形成菜市,名虹口菜场。公共租界当局于1915年前在此间三角处建成钢筋混凝土平台一层菜场,嗣后复将西部和北部改建为3层,以地形特征命名为虹口三角地菜场。当时又为全市牛肉批发处,后以菜场为中心,汉阳路和塘沽路上有百货、绸布、服装、五金、刀剪、医药、粮油、南北货、食品、水果、烟酒、陶器、竹器、饮食等店,形成能满足附近居民生活需要的商业网点,闻名于市。临近菜场四周的汉阳路、峨嵋路、南浔路、塘沽路、吴淞路一带,因而习称三角地。20世纪90年代,菜场拆除建为商务楼宇,但三角地之称至今仍有沿用。现今虹口区标准化菜场多属三角地集团,三角地菜场分场遍布全区各处,也另三角地之名在虹口人心中始终烙下深深印记。


新亚大酒店


新亚大酒店今貌

位于天潼路422号(四川北路口西北转角)。1928年创立于广州,后在香港设总店,股东大多为海外华侨、港澳商人,1933年来沪设分店,1934年1月开业。主楼占地1733平方米,副楼1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9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采用竖线条装饰,外墙下为棕色剁斧面,上为棕色面砖,顶层为塔楼。底层设餐厅,2—7层为旅馆客房,共300余间,8楼为露天花园,1949年后将8楼平台加顶改建为餐厅。“新亚”是上海最早由中国人自己集资、自行设计、自己兴建和管理的大型综合饭店,在东南亚、港澳及闽粤一带享有盛誉。现经改造后以锦江都城经典新亚外滩酒店为名对外营业。


河南路桥


80年代河南路桥鸟瞰

原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设的渡口,名为三摆渡。清光绪元年(1875年)由工部局建造木桥,名为三摆渡桥。1883年又将原木桥拆除另建新桥,新桥仍为木结构。因清末桥北新建天后宫一座,故又俗称“天后宫桥”。1927年原木桥拆除,改建一座长64.46米,宽18.2米的3孔混凝土悬臂挂孔桥,并命名为河南路桥。


泥城桥


90年代泥城桥路口俯瞰

1853年,西人在周泾以北向苏州河筑护界河,称泥城浜,先后在河上筑有三座木桥,其一在西藏路福州路口附近,叫“南泥城桥”;一在南京路口,为“中泥城桥”;另一在北京路口,呼作“北泥城桥”。1912年公共租界开始填泥城浜筑路,因泥城浜东南沿河有一条以中国行政省名取名的“西藏路”,填浜后即与西藏路合为一体。因填泥城浜工程自南向北,当南、中泥城桥相继拆除后,北泥城桥尚存。后略去“北”字直呼“泥城桥”。当北泥城桥拆去后,此处形成了西藏中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新闸路、芝罘路六路相交的交通要道。这里北倚苏州河水路,南近南京路闹市中心,人流车流川流不息,泥城桥遂演变为区片地名,沿用至今。需注意的是:由于临近西藏路桥(新垃圾桥),不少人会将泥城桥与西藏路桥混为一谈,实则为相邻的两地。


新闸桥


90年代新闸桥铁桥雄姿

连接新桥路和大统路,以吴淞江(苏州河)上原有新闸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吴淞江金家湾(今乌镇路桥西侧)建新闸,并建浮桥,此为吴淞江上首座浮桥,成为嘉定、太仓、宝山诸县陆路通上海的要道,后在新闸南北形成市集,嘉庆《上海县志·市镇》载:时称新闸市。新闸以北的老街位于今曲阜西路和长安路东段,是粮食、建材、地货、柴草集散地。吴淞、江湾、真如、大场、上海诸镇商贩来此贸易。光绪廿六年(1900年)闸北开辟商埠后,新闸市逐渐城市化,称新闸镇。大统路与光复路交接处成为米行米店集中地,光复路成为竹木行集中的一条街,有42家竹木行,还有四行仓库,长安路有缫丝厂14家。旧镇与城市已无可分辨,区片形成。宣统时期仍称新闸镇。1916年跨吴淞江建成跨河钢桥即以新闸命名为新闸桥。现曲阜西路和长安路东段均已拆迁。


大王庙


如今的大王庙印记(陈寒松 摄)

在成都北路、南苏州路交会处及以南一带。原是寺庙名,在吴淞江老闸旁,清嘉庆年间迁新闸西,即成都北路苏州河边。相传五代钱氏建国时,即有此庙。北宋叶清臣浚盘龙汇,祷神有应,重刻祭文于石。明隆庆年间,海瑞开浚吴淞江并筑闸时,重建庙并奉为金龙四大王。清顺治三年正式敕封金龙四大天王庙,乾嘉间又敕名广利安民和惠孚等字。清末至民国间,庙旁成都北路曾名“大王庙路”,附近相继建有救生外局、沪北栖流公所等赈济机构。公共租界扩展后,城市化加快,大王庙香火渐衰,但周边地区商业日渐繁荣,虽是城市一角,但各种商店竞相开张,尤以制鞋原材料销售为主,成为一度闻名的专业市场——大王庙皮货市场,一般民众通常称这个商业地区为“大王庙”。在90年代以前,16、19路电车的老乘客一般都会听闻售票员以“大王庙”来称呼“新闸路成都北路”这一站。如今,在大田路南苏州路以南原菜场门头仍留有“大王庙”招牌标志,使地名流传至今。


蝴蝶湾绿地


泰兴路康定路口远望蝴蝶湾,电车架空线的曼妙弧线

东起恒丰路桥,南沿康定东路逶迤蛇形,西抵泰兴路,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因整个绿地平面轮廓好似字母“W”,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2007年通过专家评议,将此命名为“蝴蝶湾绿地”。该绿地建成于2008年5月,是一个绿地景观结合市政设施建设的典范,绿地地下为市政排水泵站和雨水调蓄池,地表是丰富的植物、景墙、廊架、叠瀑、亲水平台,成为苏州河畔一个标志性景点。


玉佛寺


玉佛禅寺安远路山门夜景

位于安远路170号。因寺内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江湾车站之侧始建。辛亥革命期间,因遭兵乱,寺屋被占,玉佛被搬至公园内。后将玉佛移至麦根路(今淮安路),租屋供奉。1918年,该寺住持可成法师募得槟榔路(今安远路)地基7000多平方米,另建新寺,历经10年,佛殿、楼庑、斋厨、浴室等相继落成,至1928年完工。因可成法师属禅宗临济宗,改称玉佛禅寺。玉佛寺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


纺一医院


纺一医院旧景

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江宁路1291号,19路电车普陀路终点站旁。前身为创办于1933年的日商内外棉水月医院。抗战胜利后改名中国纺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医院。解放后曾二次易名。1958年改为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一医院(简称纺一医院)。1999年,在企业医院体制改革中,实行属地化管理,划归普陀区人民政府,更名为普陀区人民医院。2016年,“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揭牌,开启了战略牵手同济大学的新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