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湖有八大门,分别是:“金皮彩挂,平团调柳”,按照老师父的说法,我们拳头行,是“挂”字门。 挂字门又分为四种,看家护院的称为“支挂子”;保镖走镖称为“拉挂子”;教拳课徒称为“戳挂子”;翻高走低称为“点挂子”。 翻高走低是一个职业的两种表现,这个职业就是打家劫舍,也可以说成:“劫富济贫”。翻高就是从墙上翻进人家的院里,或者就是从烟囱爬进人家屋里。走低,就是通过打洞的方式进入到人家院里。 我们把前三种“支,拉,戳”称为明挂子,把“点”挂子称为暗挂子,很多人把点挂子说成打把势卖艺的,也称“撂地”其实这是错误的。 记得师父说过:“宁愿饿死,也不卖艺”,为什么不卖艺呢?因为江湖中把头顶开瓶,胸口碎大石,银枪刺喉,耍大刀等硬气功表演,称为“皮门”,在心意拳的拳谱里称这种行为“骗人钱财”。 挂子门和皮门的区别,皮门靠打把势吸引顾客,靠卖假药为主要收入来源,挂门靠真正的功夫为生存手段。 我们根据明挂子的生存方式可以看出,一个挂子要想在江湖中扬名立万,必须有两大护法,一个叫“权贵”,一个叫“富商”,不管你是“支,拉,戳”,离开这两大护法,就没饭吃。 一个好的挂,他一定要有三个徒弟,这三个徒弟就是他的团队。第一个徒弟是能打的徒弟,毕竟吃的是江湖饭,能打是必须的。 一个徒弟是有钱的,有钱的徒弟,往往是富商,或者当地的豪强地主,他们不仅能带来学费的收入,还能带来更多的徒弟。 一个是能写的徒弟,一个挂子要想留下永久的名声,没有作品,或者没有人文人的吹捧是不行的。 根据中国人的需求理论“贱者求富,富者求贵,贵者求雅,雅者求真,真者求道”,一个挂子不结交权贵就没法生存,不结交文人,就没法成名,不以武入道,就没法实现自我的超越。 颜回问他的老师孔子:“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颜回又说:“怎么做呢?”老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个“四非”就是挂子门最大的戒律,因为挂子结交文人墨客,就要用他们的语言系统,儒家思想是古代江湖的通行证,一个挂子要想生存,不得不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大儒。 我们心意门入门学的一般都是五行拳,老师在五行拳的教学中,不仅教徒弟功夫,还在培养徒弟的德行,这个德行就是儒家的价值观。 心意拳拳谱里面记载:“心为火行,其德为仁;肝为木行,其德为义;脾为土行,其德为信;肺为金行,其德为礼;肾为水行,其德为智”。 古代江湖,把在一个行业功成名就的大咖称为“老帅”,一个老帅必须有自己的“大将”,江湖中把某个门派中能有助师门的人才称为“大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想在现代社会,这一将更加难求,因为武术已经不能成为一个行业了,单纯的练武“养家糊口”都很难,一个落魄的老帅,又怎么会有人愿意跟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