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璧 | 古代祭天神器

 虎晟 2020-01-29


中国古语云:君子比德于玉。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玉璧的故事。

▲汉玉夔龙蚕纹璧

玉璧的简介

玉璧是一种圆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史书典籍《尔雅·释器》对玉璧形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肉”指的是璧边的宽度,而“好”则指中间圆孔的孔径,意思是说边宽大于孔径的就是璧;孔径大于边宽则为瑗;若边宽与孔径一致则为环。

▲璧、瑗、环比例示意图

玉璧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礼器,《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古人认为玉璧是通天、祭天、礼天的神器,因此将其列为“六器”和“六瑞”之首。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当年,林徽因主持设计的国徽图案就是以玉璧为主体。

▲战国 玉谷纹璧

玉璧的历史

考古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5、6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纹饰的玉璧出现。

玉璧诞生于新石器时代,作为祭祀苍天的礼器。

新石器时代,玉璧主要作为礼器,用来祭天地、祭祖先和事鬼神。这一时期,由于琢玉工具尚不完备,玉璧多素面无纹,形制不太规整,风格较为粗犷。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璧

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时期,为贵族专用礼器。

商周玉器重视选材,大量使用新疆优质软玉,玉璧尺寸小于早期,均为圆形,壁面平滑,较为规整。自商代起,璧面开始出现纹饰,题材主要为龙、凤、鸟纹。

▲西周青玉龙纹璧

春秋战国时代,玉璧被大量用作佩饰和殓葬用玉。

这一时期,传统治玉工艺出现了质的飞跃,玉璧选料优质,制作精良,出现了出廓玉璧等创新制作,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

战国时期,迎来了玉璧艺术性的高峰,装饰纹饰精美,工艺繁复,大量出现用浮雕、镂雕等琢磨出来的谷纹、云纹、蒲纹、网纹、凤纹、蟠螭纹等纹饰。

▲战国 玉螭凤云纹璧

到了汉代,中国玉璧的发展进入了巅峰时期。

汉代,由于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使传统礼玉玉璧的祭祀、朝拜等价值略微淡化,逐步向象征身份、地位的装饰玉器方向发展。

汉代玉璧是历代中工艺成就最高的,玉质仍以和田玉中的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纹饰愈发精美。同时组合纹饰大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 

▲东汉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唐代玉器发展相对滞后,玉璧数量较少。

唐代,虽然已经出现了民间治玉作坊,但多使用玉质较差的玉原料。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贵金属工艺制品较为发达,而玉器发展就显得相对滞后。

▲唐 龙纹玉璧

玉璧在宋代出现了低潮后的繁荣,仿古玉璧兴起。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仿战国、两汉的玉璧大量出现。宋王朝尤其重视璧的使用,沿用了古代的用璧制度,并制造了大量玉璧,用于祈谷、明堂等重大祭祀场合。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民间作坊开始生产制造玉璧,使其成为可供流通的产品。在民间,玉璧主要用于装饰、佩玩。

▲宋螭虎纹玉璧

明代玉璧品类多,但多数工艺粗糙,一般作为佩戴饰物。

明代玉璧数量较多,品类繁复,加工不精,玉质多为青玉、白玉,还有少量碧玉。器体大都比较小,常见凸雕蟠螭纹,也有饰谷纹和云纹者,主要为佩戴之用。

▲明 玉九螭璧

清代多小型玉璧,系璧成为一种社会流行。

清代玉璧小型较多,璧身较厚,穿孔较小,并出现了中间带环套的双联璧。玉璧上的纹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写实性较强。

这一时期无论朝廷、官方、民间,都很流行系璧。乾隆时仿古玉璧逼真,制作十分精美。到了清晚期,玉璧的质料较差,做工粗糙,工艺水平大大下降。

▲清 青玉御题蚕纹璧

玉璧的功能

玉璧在古代有多种用途,既可以作为祭天的礼器,又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同时也可作为佩饰器和丧葬器。

玉璧的功能主要分为四种:

一是祭器和礼器。玉璧经常出现在重要的国家祭祀大典中,《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苍璧礼天,地黄琮礼地。”就是将玉璧当做祭天的礼器。

▲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璧

二是佩戴和装饰。历史上很多玉璧主要用于佩系,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又是重要的装饰用玉。《周礼》有“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的记载。

▲西汉 墨玉蒲纹兽面纹璧

三是信物或馈赠品。在古代的社会交往中,由于玉璧具有极高的价值属性,因此常常被用当作信物或馈赠品。“鸿门宴”中,刘邦临逃之前,托张良转赠项羽玉璧一双。

▲汉 青玉谷纹双螭璧

四是随葬品。玉璧还经常被用作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随葬品。自春秋战国起,玉璧陪葬开始流行,汉代更甚。目前已发掘的汉代大墓中有众多的玉璧出土。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透雕龙纹玉璧

玉璧作为玉器器型之一,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国玉器历史的长河之中。璧是古代先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的见证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