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大年初五。 初五,俗称“破五”,是传统民俗中的“牛日”,因为传说中女娲造人之前先造了六畜,第五天的时候造了牛,过了这一天,人们就该恢复劳作的习惯,从新年的欢庆状态中清醒过来了。 但是在春节期间,如除夕至初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规矩和禁忌,如不能用生米做饭,不能大肆打扫庭院。 店铺不能营业等等,这些规矩的打破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就选在了初五。 这一天年味已经淡了,亲戚之间的互相慰问也基本结束,且不论是牲畜还是人都好吃好睡了好几天,已经积攒下了充足的精力和体力。 最重要的是,在以农耕为主的旧时代,过了春节,天气回暖,正适合去田间除草松土,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从过年的状态,一下子跳到辛勤劳动总是有一些不含蓄,不符合中国民族的传统性格,因此就用了“破”这个字眼,寓意破除禁忌、神仙不怨! 用庆祝的方式来“通知神仙”我们新一年的劳作要开始了,有所冒犯多多担待,故有“破五”之称。 明清之后,又在破的基础上增加了“迎财神”的概念,意思就是既然神仙都担待我们的百无禁忌了,何不趁此机会讨一些好处呢,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初五是财神赵公明的生日。 财神,俗称财神菩萨,是掌管天下钱财的,人们往往会在一大早的时候就互道吉祥,说几句类似“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话来讨一个好彩头。 正月初五吃饺子,一是因为饺子的形状是扁圆的,与元宝的样子很相似,寓意财源广进都到碗里来,二是因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一下沿着饺子边捏,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做可以避谗言。 也有些地方讲究吃面条,因为在古代,通用的钱币一般都是铜钱,过多的铜钱为了便于携带和存储,都会用绳子将其串起来。 在《中国通史》里记载“蓑衣草两股,绞成细绳,以串制钱”,所以叫做钱串子,这种绳子和面条的形状很类似,因此吃面条寓意着添“钱串子”,昭示着财源滚滚。 “破五”也有“赶五穷”的意思,所谓"五穷"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 唐宋大散文家韩愈在《送穷文》里写道“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抒发了君子穷而无奈的愤懑之情,这样证明驱逐穷困这个风俗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 到了今天,送穷的方法仍然有很多种,但最简单就是打扫卫生了。倒垃圾、送垃圾,把垃圾送的远远的,“送穷出门”,达到辞旧迎新,送走贫穷,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愿望。 其实送穷又何尝不是让人们勤劳致富的一种号召呢?今天越勤快,财神越喜爱! 求财是今天的主题,所有为过年而休息的大小商店,都要在今天选择吉日开张营业,谁也不愿错过这个好日子。 除了生意开张,各行各业如有铺面变化、人员增减的人事举动,也都会在初五定夺,实现“破五”的意义,并且也是互不耽搁的一种善举。 一般在开门前还有燃放鞭炮,让大红的鞭炮屑散在门前,寓意着开门红和红红火火。所以家里有做生意的发友,今天一定要记得开门营业,祝你们开张喜庆、旺运发财哟~ 在我国南方地区对财神比较看重。如做生意的供奉财帛星君,家庭人口多的供奉福禄寿三星,从政的供奉财神比干。 民间传说财神也称五路神,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这里还有一些风水学上的讲究,如果你对祭财神感兴趣的话,不妨学上一学,发姐先教教大家如何找准你家的财位。 客厅是最重要的财位,关系到全家的财运,所以我们主要以客厅为主来找到最佳的财位布局,达到“招财”的目的。 如果你家的门口开在左边,那么财神位就在开门进去后客厅的右边对角线的顶端上; 如果你家门口开在中央,那么财神位就在左右对角线的顶端上; 如果你家门口开在右边,则财神位就在左边的对角线的顶端上; 当然还有一位财神为四面佛,是婆罗门教的一位神仙,在我国云贵比较常见,四面佛财神适合供奉在开阔的庭院,四面都无阻隔的一个地方。 另外,保证财位的明亮洁净,打开门窗,向财神表示欢迎,也是迎财神必须做的,总而言之,迎接财神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其实,迎接财神的讲究看似那么多,核心就是一个字勤,只有勤快,这一天才会打扫庭院、擦窗擦桌。同时,也只有勤快才能赚到更多属于自己的财物。 这些风俗确实蕴涵着先民们大智若愚的生活理念,财神到,运气到,祝大家都能好运连连,准备好一起迎接财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