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0年间黑龙江人口增长百倍的背后

 袁承志dtau70na 2020-01-29

左脑原创、欢迎指正。特别说明:本文篇幅和时间跨度比较长。

黑龙江地区作为清代东北的极边之地,在清朝建国之初,其位置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沙俄势力逐渐渗入才引起清廷的警惕。

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之后,清政府才最终完成了对黑龙江地区政治经济上的完全控制。作为黑龙江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黑龙江将军对这一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背景一:沙俄入侵

红色:黑龙江将军辖区

黄色:吉林将军辖区

蓝色:盛京将军辖区

140年间黑龙江人口增长百倍的背后

沙皇俄国原为一个欧洲国家,最初,其东边疆界不过到达乌拉尔山。直到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吞并了西伯利亚汗国,从而打开了一条通往东方的道路。此后,俄国人继续向东扩张,在1619年和1632年先后在远东地区建立了叶尼塞斯克和雅库次克两个据点,并以这两地为依托,不断寻求领土的开拓。

当时远东的俄国人中盛传在黑龙江流域达斡尔人的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银、铜、铅等矿产,佩尔菲利耶夫、奥西波夫、巴赫捷亚罗夫、瓦西列夫等人先后率领探险队多次对这一地区进行侦查。1643年,雅库次克督军彼得·戈洛文派波雅尔科夫率领一支队伍再次深入黑龙江流域,这次行动不单单以侦查为目的,还计划建立城堡,并想尽一切办法加强防御。由此开始,沙俄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政策已从窥探虚实转为出兵占领。

顺治六年,即1649年,哈巴罗夫率领招募到的一支队伍再次从雅库次克出发,建立了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的第一个据点——雅克萨城,并以此地为依托,开始向当地居民收取貂皮并捉拿壮丁送往雅库次克。

清政府意识到如果放任下去将会严重危及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遂开始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抵抗。顺治九年,即1652年,宁古塔章京海色率清军五百人,开始向盘踞在乌扎拉村的俄国人发起了进攻。这是清朝军队与俄国人之间的第一次交战,但是清军失利。主要是因为清军对于这次战斗准备不足,没有料想俄国人有大炮等重武器,因此失利也就在所难免。

虽然当地居民希望清政府迅速出兵剿灭俄军,尽管俄国人的侵略行径已严重影响到清政府在黑龙江地区的统治,但由于此时清政府仍与南明等各路反清势力交战,国内形势极不稳定,精锐的东北八旗兵丁仍被大量调往关内,在此局面之下,清军实无能力与俄军一战。

而且,在东北地区内部,因为盛京将军辖区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所以又将极为有限的兵力重点于此处防御,分配在宁古塔、黑龙江一带的军事力量更是少之又少。在权衡利益得失之后,清政府在东北地区暂时采取了守势,这一暂时退避的政策也就造成了黑龙江边防出现了长达四十年的真空期。

背景二:索伦部南迁

140年间黑龙江人口增长百倍的背后

索伦猎户

清代的索伦部,包括现在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在十七世纪以前,其活动范围大致在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上游地区。而这一地区,也正是沙俄进行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随着俄国人进入黑龙江流域地区,索伦部各族在生产生活等多方面都受到了来自俄国侵略者的剥削与压迫。

而对于清政府而言,索伦部承担着两方面的重要职责。

一是贡貂。貂盛产于黑龙江一带,貂皮作为一种珍贵皮毛,由于其既能保暖,又兼具装饰作用,历来为统治者所珍视,作为贡品而从当地人处征收,同时,它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制度上把貂皮规定为高贵地位和权势的标志。清代的贡貂制度,最早可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时期。

二是提供了大量的兵源。自清军占领北京之后,原居住于东北的满族人众,大多“从龙入关”,为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把当地各族土著居民编入八旗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与俄国的初次交战失利,且国内政局不稳,无法从关内调兵支援东北的情况下,将当地民众迁往清政府的有效控制区内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大量征调索伦部族编入八旗的过程中,充实了本已极度削弱的东北边防,为日后的中俄两次雅克萨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兵源。所以说,清政府的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条件之下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背景三:宁古塔将军的移治

清军入关之后,东北地区的盛京和宁古塔成为一南一北两处驻防的军事重镇,其中,宁古塔由于所处位置与环境的关系,军事功能更为突出。

此时,宁古塔己经成为东北继奉天之外最重要的驻防城。顺治九年,命梅勒章京沙尔虎达镇守宁古塔。顺治十年,设副都统。康熙元年,正式设立宁古塔将军,沙尔虎达之子巴海成为首任宁古塔将军。

宁古塔位于今天黑龙江省宁安市,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旧址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康熙五年,将军治所迁往东南25公里外的新城。

清初,作为清朝在黑龙江流域最重要的驻防城市,宁古塔是这一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其管辖的范围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内外兴安岭包括尼布楚、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在康熙十五年之时,清政府将宁古塔将军移治吉林乌嗽(今吉林省吉林市)。

140年间黑龙江人口增长百倍的背后

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喇

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喇,在日后的中俄战争意义重大:

第一,吉林乌喇位于奉天与黑龙江之间,作为中央与前线的中转之地,可以更快捷的传递政令。

第二,由于地处松花江边,可以通过水路为前线运送兵丁、粮草、器械等人员物资。

第三,吉林乌喇较之宁古塔也更为富庶,同时也可以就近从奉天一带收集粮草。

这些条件都是偏处一隅的宁古塔所不能相比的。

谈到正题:设立黑龙江将军

在对俄战争设立的黑龙江将军,其地理位置和辖区内的环境决定了从一开始就承担着重要的军事职能,而黑龙江将军的最后设立也标志着东北三将军驻防体系的正式确立,清代东北边疆防御体系就此完成。

140年间黑龙江人口增长百倍的背后

黑龙江将军反击沙俄

一:黑龙江将军衙门初建

康熙二十一年,即1682年,清政府决定对沙俄用兵,由于萨布素世居于此,谙熟边事,故被康熙帝派往黑龙江。康熙二十二年,被授予首任黑龙江将军,全面负责对俄作战事宜。两次雅克萨之战,萨布素都直接参与了指挥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萨布素担任黑龙江将军达十八年之久,是任期最长的黑龙江将军。在任期间,他负责修建了黑龙江城、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座驻防城,设立了自吉林乌喇至黑龙江城、墨尔根至雅克萨的两条驿站,可以说,萨布素一手完成了黑龙江地区边防体系的初步构建。

此外,他还建立官庄、兴建义学,推动黑龙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康熙帝对萨布素相当信任,在对准噶尔的战争期间,命其率领由盛京、宁古塔、科尔沁兵组成的东路军参与对噶尔丹的战争。萨布素其独掌将军之任近二十载,时间如此之久,这在清朝封疆大吏之中较为罕见。

萨布素在黑龙江将军任内其间,在确保边疆稳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使黑龙江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正如后人所赞:

“公在镇垂二十年,凡有兴作,足传久远,故一时有文武干济之称。”

二、黑龙江将军管理体系

在黑龙江将军设立之前,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向东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都在宁古塔将军的管辖之下。如此广阔的区域仅设一驻防将军,显然力有不逮,而沙俄的入侵更加速了宁古塔将军辖区的分割。

在清朝国内,由于南明、大顺、大西等政权残佘势力的存在,及随后爆发的三藩之乱,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把大量精力集中于关内,在对待俄国入侵的问题上,一直采较为克制的态度。直到三藩之乱平定以后,国内局势趋于平稳,清政府终于将军事战略的目标重点放在了东北。

在此之前,清政府虽然在军事上未与俄国进行较大规模的战争,但对东北地区的战略布局早己开始谋划。将土著居民被编入八旗,称为“新满洲”,这样就极大的扩充了东北区的兵源。到雅克萨战争前夕,被招抚的“新满洲”共有七十八佐领,总计一万余丁。

黑龙江将军的辖境,自齐齐哈尔以里计:东北三千六百佘里至哈达乌拉河,接吉林将军地界;东二千三百余里至毕占河,接吉林将军地界;东南三千三百余里至叶里伯赫河,接吉林将军地界;南五百余里至松花江,接吉林将军地界;西八百余里至喀尔喀河,接喀尔喀车臣汗部界;西南一百二十余里至雅尔河,接内扎萨克科尔沁,扎赉特各蒙古界;西北至额尔古纳河,接格尔毕奇河,与俄罗斯接界;北三千三百余里至外兴安岭,接俄罗斯界。

康熙帝认为虽然黑龙江远离内陆,且自然条件较为困苦,但作为战略要地,必须派兵加以控制。若仅在俄国进犯之时从内陆调兵前往,一则贻误战机,二则兵丁劳苦,所以只有在黑龙江永戍官兵,多备粮草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黑龙江将军设立的另外一个原因当与防范准噶尔蒙古有关。此时,准噶尔部的噶尔丹不断率兵攻打喀尔喀蒙古,这一时期大清国想介入准噶尔和喀尔喀之间的纷争,充当调停者。”旦却并未成功,在喀尔喀蒙古被击败之后,清政府开始感觉到来自北方边境的压力,而黑龙江地区恰恰处于喀尔喀蒙古的东部,这一重要的战略位置也就决定了清政府在此设兵驻防可以更好的藩卫东部边疆。

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标志着东北三将军分辖体制的正式形成,这对于加强黑龙江中上游边疆地区的统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两次雅克萨之战

沙俄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这一原本属于清朝的领土强占过去,又以雅克萨为基地,继续向邻近地区加以滲透。而清军也与之先后在乌扎拉、呼玛尔、尚坚乌黑、松花江口等地进行了交战,双方之间互有胜负。

在国内局势渐趋稳定之后,清政府开始整军备战。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决定派兵进取雅克萨。四月二十八日,来自京师、吉林乌喇、宁古塔的八旗兵一千五百名、索伦达斡尔兵五百名、山东等地藤牌兵四百二十名,总计三千名士兵的清军在都统公彭春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统率之下,分水旱两路向雅克萨发起进攻。五月二十五日,清军开始攻城,俄军损失惨重,不得已,在五月二十八日,雅克萨城俄军头目托尔布津出城乞降。在将剩余六百余名俄军遣还后,雅克萨城终为清军占领。第一次雅克萨战争就此结束。

托尔布津逃回尼布楚后,并不甘心失败,当探知清军在瑷珲城里留下了五百人和四门炮,然后全都撤回到嫩江去了。立即率领俄军重回雅克萨,距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结束仅三月有余。

清军的第二次反击,这次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术,“掘长堑,立土垒以困之”,自六月初一日围城,至七月初八日守军投降,历时一月有余,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就此结束。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两国东段边界固定了下来。

140年间黑龙江人口增长百倍的背后

尼布楚条约

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沙皇俄国继续侵略黑龙江地区的企图,而且随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也是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所完成的,在法律上确立了两国的东段边界。

清政府最初的想法是将雅克萨、尼布楚包括整个黑龙江上游地区全部收回。但实际上,最终签订的条约双方仅以外兴安岭为界,清朝把黑龙江上游一段包括尼布楚城交给了俄国。

清朝方面做出了如此大的让步主要是出于恐怕噶尔丹继续南下和与俄国相勾结等方面的原因。但实际上,清政府对噶尔丹的实力估计过高,而且噶尔丹与俄国在喀尔喀地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也不可能获得援助。

黑龙江地区的全面开禁

时间跨越到中日甲午战争后: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再次沉重打击了没落的清王朝,国内的形势迫使政府不得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面对日益高涨的改良呼声。以此为契机,黑龙江地区的全面放垦放垦再次被提出。

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黑龙江将军恩泽、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联名上书,请求开放通肯、克音、汤旺河、观音山等处。

对于此项建议,随即下发上谕:

东三省为根本重地,山林川泽之利当留有余以养民,是以虽有闲荒尚多封禁,今强邻逼处,军食空虚,揆度时宜,不得不以垦辟为筹边之策。黑龙江之通肯河一段著即开禁,与克音、汤旺河、观音山等处,准旗民等一律垦种,每年所得租银即留军饷之用,至如何划分旗屯酌定荒价尤领斟酌妥协,事当创始,条目纷繁,著延茂驰往黑龙江会同该将军悉心妥议。

第二年,又制定颁行《通肯垦务章程十一条》,于齐齐哈尔设立招垦总局,通肯、汤旺河各设行局一所在这里,清政府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放垦活动,转而用以民养军的办法试图解决捉襟见肘的财政困难。

光绪二十四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从而获得了从俄境出发,经由黑龙江,直达海参崴的铁路修筑权,这条铁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东铁路

140年间黑龙江人口增长百倍的背后

中东铁路

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中东铁路全面通车,其在中国境内总长为1481.2公里,设有54站此外,还有由哈尔滨至旅顺的支线,长996.2公里,设有38站。中东铁路的修筑,对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影响极大。

首先,它使俄国深入东北腹地成为可能,并可以通过铁路迅速运送兵力,同时,大量俄国人开始移居中国境内,至1902年,光哈尔滨一地的俄国侨民即达三万余人。

第二,俄国政府还在东北地区大肆开采矿山、林场,这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上的侵略使得清政府更加意识到东北边疆的危局,在军事实力无法与俄国抗衡的条件下,移民放垦成为了遏制俄国入侵的-项重要手段。

第三,在俄国修筑中东铁路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其中所雇用的中国劳工在十万人以上,这些劳工大部分都为关内流民,这也在客观上促成了清政府关外的移民步伐。

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之下,清朝的移民开垦的速度明显加快。清朝的东北移民政策“从由移民推动的被动方式走向主动招引移民的方式。光绪三十四年,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奏准施行《沿边招垦章程》,分别在汉口、上海、天津、烟台、长春等地设边垦招待处,对应招者减免车船费,不增押租,对招垦有力的官员实施奖励。

据《黑龙江通志》记载,1771年,黑龙江人口总数为35284人,1808年,增至13万6226人,到1910年,黑龙江人口更达322.1万,一百四十年间人口竟增长百倍之多。

移民的籍贯以山东为最多,其次为直隶、河南、山西、安徽、陕西等地。进入黑龙江后除进行农业生产外,还有一部分人从事商业、伐木、采矿、淘金等职业。

140年间黑龙江人口增长百倍的背后

闯关东

综上

清代中后期,处于边疆危机时期的东北,以设立黑龙江将军为抓手,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全部封禁到弛禁,再到全面开放,掀起了一场移民大战,上千万的关内农民涌入东北,推动了这一地区上从未有过的招民开垦的大潮,东北地区经济得到全面开发。

迁移东北的人口,带去了内陆比较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整个东北地区成为清末以后中国一个重要的产粮区,并带动了商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全面繁荣,特别是黑龙江,其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商品粮基地己初具雏形。

同时“移民实边”的初衷也得以实现。大量移民迅速改变了吉林、黑龙江两省边疆“人口稀疏”、“地广而荒”、“弥望榛芜”的现状,使昔日“兽居鸟处之野”发展为“熙熙攘攘”之地,并在以后继续呈高速发展状态。这就使日、俄企图利用移民占领东北的意图难以得逞,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改变了黑龙江地区相当长时期的封闭落后状态,极大地发展了地区的经济,有效地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