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泊尔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世界历史网 2021-03-09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英语: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简称尼泊尔。喜玛拉雅山脉是中尼的天然国界,包括珠峰在内,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边境。全国总面积147181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约为2898万人。

尼泊尔为南亚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全国分北部高山、中部温带和南部亚热带三个气候区。北部冬季最低气温为-41℃,南部夏季最高气温为45℃。

尼泊尔是亚洲的古国之一。古代尼泊尔境内有很多国家,在前6世纪,尼泊尔人就已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定居。12世纪前,印度的加纳克国王的兄弟库夏的瓦吉来到尼泊尔并成为尼泊尔国王,而后建立过戈帕尔、阿希尔、吉拉迪、李查维等王朝。

17世纪中叶廓尔喀人兴起,在西部甘达基河沿岸建立了一个小王国(沙阿王朝的前身),1768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统一了尼泊尔地区,结束了加德满都谷地三城分地割据的状态。廓尔喀于1788年和1791年两次入侵西藏,最终被清朝击退。战后廓尔喀同清廷和解,成为清朝的藩属国。

19世纪中叶以来一直被英国侵略,1923年英国承认尼泊尔王国独立,与尼泊尔签订《永久和平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尼泊尔的特权因尼泊尔人不懈斗争而丧失。1996年2月13日,尼泊尔共产党宣布发动“人民战争”,尼泊尔内战爆发。2005年11月21日,尼泊尔政府与反政府武装正式签署和平协议,宣告内战结束。2008年废除君主制,成为共和国。

一、上古时期

根据《斯瓦扬布往世说》所记载的传说,现时的加德满都谷地本来是一座名为“纳格达哈”(梵语:Naga Dah,意思就是“蛇湖”)的大湖泊。后来文殊师利菩萨来到,用剑把湖的南面一座山峰劈开,把湖水及住在湖里的大蛇泻走,形成了今日的加德满都谷地。文殊菩萨还以自己的名义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城,名为曼殊帕坦,就是今日的德瓦帕坦。而那个把湖水泻走山峡,今日被称为佐帕尔(Cophara)。

藏缅语族的纽瓦丽人(Newari)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原住民,但他们却并不全都是东方的蒙古人种,还有许多是雅利安人。

根据现代考古学家从加德满都谷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工具,显示在喜玛拉雅山区早在9000年前就已有人定居。而大约在2500年前,说藏缅语族语言的人在这里定居。这些人都是今日尼泊尔人的祖先之一。

二、王朝时期

从公元前6世纪起,尼泊尔境内出现了一些国家,主要有克拉底王朝、李查维王朝(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塔库里王朝、玛拉王朝(公元13世纪到1768年)等王朝。

1、克拉底王朝

尼泊尔最早的历史始于克拉底人,他们从东部来到加德满都河谷。这些历史仍然被视为传说。根据编年史记载,克拉底人统治了约1225年(公元前800年-300年),期间共有29个国王。他们第一个国王名为埃兰。

2、李查维王朝

印度的加纳克国王的兄弟库夏的瓦吉来到尼泊尔并成为统治者,而后建立过李查维等王朝。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李查维王朝的一位君主,于公元465年至505年在位的马纳·德瓦。在李查维王朝之前所发生的事,都没有正式的文献纪录,所以无法考证。但根据李查维王朝期间的金石铭刻,我们得知在李查维王朝之前尚有一个由克拉底人所建立的克拉底王朝(Kiranti Dynasty)。

7世纪初,国王希瓦·德瓦(588~606在位)逝世后,他的女婿、首相阿穆苏·瓦尔马(606~640在位)继承王位。阿穆苏·瓦尔马治国有方,精明强干,在他统治下,李查维王朝臻于极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相当发展。关于当时尼泊尔的情况,《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记载。阿穆苏·瓦尔马是印度教徒,但也赞同佛教,酷爱艺术,曾建造著名的凯拉斯库特宫。这是一座七层高的建筑,设计精巧,造型优美,规模巨大,其最上层是可容纳万人的大厅。这说明尼泊尔的建筑工艺在当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约在639年,阿穆苏·瓦尔马将女儿布丽库蒂(即赤尊公主)嫁给中国西藏的松赞干布。643年,阿穆苏·瓦尔马的后继者纳伦德拉·德瓦国王即位不久,中国唐朝的使者王玄策等访问了尼泊尔。

3、塔库里王朝

723年,古纳·卡马·德瓦建立坎堤普尔(即今加德满都)。维贾亚·卡马·德瓦一世死后无嗣,一个名叫巴斯卡尔·德瓦的塔库里种姓的人占据王位,在尼泊尔建立塔库里王朝。在这个王朝统治时期,密教在尼泊尔得到广泛传播,后来还从尼泊尔传入西藏。塔库里王朝只传了5代国王,后来为索罗王朝取而代之。

4、马拉王朝

索罗王朝后来称作谷地马拉王朝。马拉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是阿里·德瓦·马拉(1200~1216在位)。其祖先是南雅·德瓦。他来自南印度卡尔纳塔克家族,在南部尼泊尔建立过西姆拉昂加尔王国。与谷地马拉王朝同时存在的还有尼泊尔卡人地区的马拉王朝。这个王朝统治着卡尔纳利河流域及其以北的一些地区,建立于11世纪,曾三次进攻尼泊尔谷地。

12世纪时,该王朝定都元木拉县的森佳。今尼泊尔王国的国语(尼泊尔语),即可追溯到此时。

5、王朝解体

到13世纪时卡人地区马拉王朝变得相当强大。15世纪初期,开始解体,逐渐形成许多土邦王国,它们组成巴伊斯(22国)联盟。大体上同时,在巴伊斯联盟以东的大片地区,出现乔比斯(24国)联盟。这两个联盟十分松散,各土邦王国之间的纵横捭阖关系非常复杂。16世纪,这些土邦几乎全都为一些自称属于高级种姓的印度移民所统治;这些移民大都是在穆斯林势力入侵印度后逃到尼泊尔山区来的。

谷地马拉王朝的贾雅·比姆·德瓦·马拉国王在位期间(1256~1271),尼泊尔的著名艺术使者阿尼哥于1260年率领80名艺匠到中国,先后修建大寺庙9座,塔3座。其中大都圣寿万安寺(今北京白塔寺)白塔,最为有名。贾雅斯提提·马拉国王(1382~1395在位)进行重大的宗教和社会改革,对尼泊尔以后社会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他根据<摩奴法典>制订有关各种姓的等级地位、职业和服饰等方面的守则,并且大力贯彻执行。从此,印度教在尼泊尔社会扎下了根。

贾雅斯提提·马拉的后继者亚克西雅·马拉(1428~1482在位)征服许多土邦,并将国土扩展到孟加拉地区。去世前,将王国分给 3个儿子,使谷地分裂为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 3个王国。在此后二、三百年间,谷地三国都空前繁荣,商业、贸易和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文化艺术特别是建筑艺术达到很高水平。但是政治上的分裂和三国之间的相互倾轧,使马拉人的国力日益衰竭。

三、沙阿王朝

沙阿王朝(Shah Dynasty,1768年-2008年)是尼泊尔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由尼泊尔西北部的廓尔喀公国第10代王公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Prithvi Narayan Shah)于1768年建立。沙阿王朝在政治上有较大成就。它实现了大尼泊尔的第一次完全统一,奠定了尼泊尔的版图,是尼泊尔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但其文化成就不及前代马拉王朝,其统治后期已经使尼泊尔沦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列(1971年被联合国评定为最不发达国家)。沙阿王朝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其历史可分成:前史、开国与君主专制时期、拉纳家族独裁时期、第一次立宪君主制时期、潘查亚特体制时期、第二次立宪君主制时期。

1、王朝建立

1559年,从印度契托尔来的一个拉杰普特王公后裔德拉维亚·沙阿,占领尼泊尔西部一个称作廓尔喀的村落,建立一个小王国。1742年,这个王国第10代君主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登上王位。他励精图治,使王国逐渐强大起来。并率廓尔喀军队于1769年征服谷地三国,结束马拉王朝,开始沙阿王朝的统治。从此,尼泊尔逐步趋向统一,也开始有年代准确、史料翔实的历史。

普里特维征服和兼并一系列土邦王国。1775年,普里特维在征战途中逝世。他虽未完全实现建立一个统一的尼泊尔王国的抱负,但为以后尼泊尔王国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普里特维国王的后继者积极执行其既定政策,先后统一乔比斯和巴伊斯联盟,在完成尼泊尔王国统一大业中取得很大进展。在统一过程中,廓尔喀军队不断越过传统疆界,使其势力范围一度东到锡金,西抵克什米尔,向北曾进入中国西藏地区。后来遭到一连串的挫折,尼泊尔版图遂在疆界上逐渐固定下来。

2、入侵西藏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于北京向乾隆皇祝寿时,感染天花而病逝圆寂,其兄仲巴呼图克图得到乾隆皇帝赏赐的大量财物。仲巴呼图克图之弟夏玛巴因为是红教,不能分润,以朝塔为名前往尼泊尔,唆使廓尔喀人入藏劫掠。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廓尔喀因盐税银钱一事攻入后藏,达赖喇嘛家族、噶厦与其私下议和,并得到驻藏大臣的默许,允诺每年付款三百个银元宝,廓尔喀退兵。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因西藏爽约,夏玛巴欲夺取扎什伦布寺财产。后来乾隆帝派福康安、海兰察等领兵反击廓尔喀。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国王拉纳·巴哈都尔·沙阿、皇叔巴都尔萨野向清廷求和,五年一入贡。廓尔喀和清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宗藩关系,以遏制英国的侵略。

3、英国入侵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占领印度后,渐渐向北进发,经常侵略哲孟雄、不丹等小国。但自清朝中叶之后国势衰弱,清廷被内忧外患困扰,无暇理会外藩。

1791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与尼泊尔签订了一项掠夺性的“通商条约”。

1814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借口印度和尼泊尔的边界纠纷,出兵侵入尼泊尔。尼泊尔军在首相比姆·森·塔帕(Bhim Sen Thapa)领导下英勇抵抗,但最后被英国击破。1815年12月2日,尼泊尔被迫同英属东印度公司签订《塞哥里条约》(Treaty of Segauli,1816年3月3日生效),将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属印度,并且给英国以各种特权,承认尼外交受英属东印度公司监督。

4、军政时代

1846年,亲英的廓尔喀军人忠格·巴哈杜尔·拉纳(Jung Bahadur Rana)发动政变,夺得尼泊尔夺得军政大权和世袭首相职位,国王的大权旁落,徒具虚名。拉纳家族的独裁统治使尼泊尔实际上落入英国势力范围。

拉纳家族在1856年1月12日颁布穆鲁吉艾恩(muluki ain)民法大典,把尼泊尔人分成印度教徒与马塔瓦里人(喝烈性酒的人),地位等于首陀罗,分成可奴役与不可奴役,视军事价值而定。

据说在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曾想邀请尼泊尔(即廓尔喀)加入“五族共和”,但当时的尼泊尔已经受英国控制。

5、脱英独立

1923年,英国承认尼泊尔的独立,并与尼泊尔签订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尼泊尔的特权地位也随着尼泊尔人民的不懈斗争而丧失。

四、现代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和英帝国的瓦解,鼓舞尼泊尔人民开始了推翻暴虐的拉纳家族独裁统治的斗争。此时,在印度已经有很多尼泊尔的民主运动组织,其中最有实力的是参加过印度独立运动的尼泊尔大会党。

1950年11月10日,支持民主运动的沙阿王朝第八代君主特里布文·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国王流亡印度,与在印的尼泊尔大会党结成同盟。拉纳家族只得宣布废黜国王,另立3岁的小王孙贾兰德拉为新君,结果遭到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对。在印度政府的“裁决”下,大势已去的拉纳家族被迫交出政权。2月18日,回到加德满都的特里布文国王宣布拉纳政权结束,并颁布临时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尼泊尔历史开始进入现代时期。

1、君主立宪

1950年11月,尼泊尔大会党(Nepali Congress)联合国王势力,发动反拉纳政权的武装斗争,在印度支持下迫使拉纳首相交出政权,结束了拉纳家族105年的世袭统治。 

1951年2月18日,尼泊尔国王狄里布凡(Tribuvan Bir Bikram Shah)颁布临时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政局动荡,政局多次更迭,其间国王曾4次直接掌权。1955年3月,狄里布凡逝世,马亨德拉(Mahendra Bir Bikram Shah Dev)继位。

2、提振经济

马亨德拉为提振经济,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9年2月,马亨德拉国王颁布正式宪法。同年2-4月举行第一次全国大选,大会党在选举中获胜,毕·普·柯伊拉腊(B.P.Koirala)受命组阁。

1960年12月15日,马亨德拉国王亲政,下令解散大会党内阁和议会,逮逋首相和各政党领袖,亲自执政。

1961年1月,宣布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在全国实行无党派评议会制度(Partyless Panchayat System)。

1962年4月宪法规定尼泊尔为印度教君主国。

1962年12月16日,颁布尼为印度教君主国的宪法。

1961年至1990年近30年间,被禁尼大会党和尼共等,一直不断进行反对君主制和无党派评议会制度的活动。

1972年1月31日,马亨德拉去世,比兰德拉继位。

3、政治骚乱

1979年4月,尼泊尔爆发全国性的学生运动和政治骚乱。

1979年5月24日,比兰德拉国王宣布将举行全民投票以决定是否保持改革的评议会制度还是实行多党制。

1980年5月2日,全国举行公民投票,结果评议会制度以54%的多数票获胜。

1981年5月9日,第一次在成人直接选举权基础上举行全国评议会大选。

1986年5月12日,举行第二次全国评议会大选。

1990年,全国爆发大规模“人民运动”,比兰德拉国王决定恢复君主立宪的多党议会制(废除君主制)。此后,尼泊尔政局持续动荡,党派斗争激烈,政府更迭频繁。1990年1月15日,尼共(马列)、尼共(马)等尼共7派成立左翼联合阵线。

1990年2月18日至4月8日,尼大会党和左翼联合阵线共同发起全国人民运动,要求废除无党派评议会制度,实行多党制。加德满都河谷三市和外地一些城市,连续发生大规模抗议游行、集会和暴力事件。当局出动警察镇压,警群冲突中造成近百人死亡,全国主要地区处于严重混乱状态。4月8日晚,比兰德拉国王接见尼大会党和尼共领导人,宣布开放党禁,成立修改宪法委员会。尼大会党和尼共左翼联合阵线随即宣布停止人民运动。

1990年4月19日,以尼大会党为主体,并有尼共及国王指定人士参加的临时政府成立,尼大会党代主席克·普·巴特拉伊出任首相。

1990年11月9日,比兰德拉国王颁布新宪法,规定尼为印度教立宪君主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和多党议会制度。 

1991年5月12日,举行全国大选,尼大会党获得55%的议席,成为执政党。5月29日,以吉里贾·普拉萨德·柯伊拉腊为首相的尼大会党政府成立。

1992年5月至7月,举行全国村、市、县地方选举,尼大会党获得全部议席的57%。

1994年7月10日,由于党内反柯派议员缺席导致政府议案被否决,柯伊拉腊首相被迫辞职。

1994年7月11日,比兰德拉国王决定解散议会下院,宣布将于同年11月13日在柯为首相的看守内阁主持下举行中期选举。

1994年11月15日,尼泊尔举行中期选举,尼共(联合马列)获得下院205个议席中的88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大会党获得83席,民族民主党获得20席。

1994年11月29日,由于无一党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比兰德拉国王任命议会第一大党尼共(联合马列)议会党团领袖曼.莫汉.阿迪卡里(Man Mohan Adhikari)为新任首相。1994年11月30日,阿迪卡里为首相的尼共(联共马列)少数派政府组成。

1995年6月13日,根据阿迪卡里首相的建议,比兰德拉国王宣布解散议会。

1995年8月28日,尼泊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裁定解散下院不符合宪法,议会下院得以恢复。

1995年9月10日,大会党提出的对首相不信任案以107票赞成,88票反对得以通过,阿迪卡里首相随之辞职。

1995年9月11日,比兰德拉国王任命大会党议会党团领袖谢尔·巴哈杜尔·德乌帕为首相。

1995年9月12日,德乌帕政府组成。

1995年11月23日,举行国家议会大选。

1996年2月13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宣布发动“人民战争”,尼泊尔内战爆发。

1997年3月6日,德乌帕政府在议会信任案投票中未获简单多数,德被迫辞职。3月9日,比兰德拉国王任命获得103名议员支持的民族民主党议会党团领袖L.B.昌德为首相,3月10日,民族民主党(昌德)、尼共(联合马列)、亲善党三党联合政府成立。10月4日,昌德首相未能通过议会不信任案被迫辞职。10月6日,比兰德拉国王任命民族民主党领导人苏.巴.塔帕为首相,同日,由大会党、民族民主党和亲善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成立。

1998年1月,民族民主党分裂为以塔帕首相和昌德前首相为领袖的两党。3月,尼共(联合马列)也分裂为尼共(联合马列)和尼共(马列)两派。4月10日,塔帕首相宣布辞职。4月12日,比兰德拉国王任命大会党议会党团领袖吉里贾·普拉萨德·柯伊拉腊为首相,15日,柯伊拉腊政府成立。8月26日,大会党决定吸收尼共(马列)入阁。12月21日,由于尼共(马列)退出政府,柯伊拉腊首相被迫辞职,但通过与尼共(联合马列)达成的协议,柯仍于23日被任命为新联合政府首相。25日,大会党、尼共(联合马列)和亲善党三党新联合政府成立。

1999年1月15日,比兰德拉国王根据柯伊拉腊首相提议解散议会并宣布于5月3日举行大选。大选中,大会党获113席,以绝对多数成为执政党,尼共(联合马列)获70席,成为主要反对党,民族民主党(塔帕)获10席,而分裂出去的尼共(马列)和民族民主党(昌德)则一席未获。同日,比兰德拉国王任命大会党领袖克.普.巴特拉伊为首相。

2000年3月16日,上台仅10个月的巴特拉伊政府面临党主席柯伊拉腊派议员提交的不信任案而被迫下台,3月18日,大会党主席柯伊拉腊在党内竞选中战胜前首相德乌帕而成为大会党领袖。3月20日,比兰德拉国王任命柯伊拉腊为首相。3月22日,柯伊拉腊政府成立。

2001年6月1日晚,在加德满都纳拉扬希蒂王宫发生枪击事件,王储狄潘德拉因为选妃问题而连杀国王比兰德拉、王后艾斯瓦利亚、小王子尼拉扬、公主什鲁蒂等10多名王室成员。狄潘德拉本人自杀身受重伤,立即被送入深切治疗病房,最后伤重不治身亡。比兰德拉国王的弟弟贾南德拉4日在哈努曼多卡宫(老王宫)加冕,继承王位。

4、贾南德拉时代

2005年2月1日,国王贾南德拉宣布解散政府,未来3年由他亲自领导新的部长委员长。

2006年4月21日,尼泊尔反国王示威和罢工持续两星期后,在美国和印度施压下,国王贾南德拉终于屈服,表示愿意还政于民。他发表电视演说,宣布会解散内阁,将行政权力交予人民,并将举行选举,呼吁反对派推举首相人选。4月30日,柯伊拉腊宣誓就职尼泊尔首相。5月18日,尼泊尔国会一致通过,剥夺国王贾南德拉包括军权在内的权力,使尼泊尔日后不受王室控制,尼泊尔国王只成为象征元首。6月11日,尼泊尔国会通过剥夺国王对国会已通过的议案之否决权,亦即国会议员在将法案签署成法律前,毋须先征求国王之同意。11月8日,政府与反政府武装领导人在高层会谈中终于达成和平协议,共同组建临时政府。11月21日,尼泊尔政府与反政府武装正式签署和平协议,宣告近11年的内战结束。

五、联邦民主共和国

潘查亚特体制维护了尼泊尔的主权,却不利于经济发展,尼泊尔逐渐沦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到冷战结束的时候,第三次世界民主化浪潮终于冲垮了比兰德拉国王的专制。比兰德拉被迫向民主运动让步,尼泊尔恢复君主立宪制。

然而,尼泊尔大会党再次上台执政后,印度的渗透又来了。在国家赤贫、政治腐败、外国干涉的情况下,不愿意再走议会道路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派于1996年发动了武装起义。尼泊尔内战开始。

2001年,尼泊尔又爆发震惊世界的王室惨案,比兰德拉国王一家遇害。贾兰德拉继位后以民选政府镇压叛乱不力和腐败有由实施亲政。企图恢复君主专制。

2006年,尼泊尔七大主要政党与毛派结盟逼国王下台。

2007年1月15日,尼泊尔临时议会批准临时宪法。4月1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加入政府,尼泊尔农工党退出政府。9月18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宣布退出临时政府。12月23日,主张君主立宪多党制的大会党和主张完全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达成协议,废除君主制,尼共(毛主义)返回国会。国民大会计划于2008年4月10日进行大选。

2008年5月28日,尼泊尔制宪议会进行表决,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废除已有二百四十年历史的君主制,尼泊尔制宪会议宣布废除君主制,将国体改为联邦民主共和国。沙阿王朝结束。

2008年7月21日,拉姆·亚达夫在尼泊尔制宪会议以308票对282票击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提名的总统候选人拉姆·辛格,当选成为尼泊尔首任总统。亚达夫将会在7月23日宣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