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1-29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各种不平等条约相继签订,康有为眼看白色人种的优越性,就提出“白色改革”,将黄种人变成白种人,他在《大同书》当中就提出了改良的办法。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无非是有两种,一、走出去,二、走进来,他的想法就是中国人到欧美各国去发展,同时引进洋女人,久而久之,黄就白了,不得不说康有为的建议实在太疯狂了,太盲目崇拜西欧人,不过中国人在被定义为“黄种人”之前,并不是黄,而是白种人。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将人种划分为四大种类,最早的人种划分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的陵墓出土了一块壁画,壁画当中采用了四种颜色,埃及人为赤色,亚洲人为黄色,南方尼格罗人为黑色,西方和北方为白色。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人种之间形成差异性,是决定血型的等位基因,IA等位基因在白种人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IB等位基因在亚洲黄种人中频率高。Ii等位基因在南美印第安人中高,形成等位基因差异性也是生活环境不同,例如黑色人种多分布在赤道附近。

18世纪中期,美国学者奇迈可在他的论文当中,结合了各种西人旅行报告,但他们对东亚人(中国人和日本人)从来都不是用黄色,而是用白皙、略暗的白色等称呼,西方人也将中国人定义为白种人。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变“黄”了呢,林奈在《自然系统》一书当中先后将亚洲人的肤色用拉丁文的fuscus和luridus形容,也就是“浅黄色”的意思,随后布鲁门巴哈在《自然系统》的基础上使用“黄种人”的概念。

他在黄种人的概念上,又相继提出了“蒙古人种”,在两个概念的结合下,19世纪时期,就诞生了“黄祸论”,从蒙古人种来讲,成吉思汗对亚欧大陆无疑是一股龙卷风,13世纪,成吉思汗的“上帝鞭挞”横扫了整个基辅。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俄罗斯对蒙古人是有一种深深的忌惮,从19世纪开始,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提出了“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一观点,“黄祸论”就开始从俄罗斯流传开来,因此西方人就用“黄种人”来称呼中国人。

200年前,中国人并不是黄种人,那以前是什么肤色?

此时的“黄”是一种相对贬低的词汇,不过如今“黄”在国际上是相当又分量,黄种人也是中国人骄傲的一个称呼,如今中国大地除了“黄”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友人,虽然外国有一种的“种族歧视”,但我国都是亲如一家。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