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

 gudian386 2020-01-29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

  正月初一:踏春

    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大年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在这一天,大部分人都会和家人外出踏春,感受新年的气息。

  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习俗,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三:禁忌多

    传说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不许摔坏东西,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别得意忘形,也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忌打扫,忌将垃圾扫出门外。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

  正月初四:迎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这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诸神。若是经商之人的话,应该闭门歇业,民间认为若不这样做的话,会导致亏待诸神,引起诸神不满。

  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

  正月初六: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

“老鼠娶亲”(江都岁时习俗)

    在春节的所有习俗中,有一项最为特殊,那就是正月初三的“老鼠嫁女儿”。

    这一天,一家人早早吃过晚饭,大人就催孩子们快快上床睡觉,说是晚上“老鼠要嫁女儿,不能打扰它们”,并且强调:“人误老鼠一天,老鼠就要闹你一年。”然后,大人在锅台上、灶台下、床底下等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撒些米、盐、花生、云片糕之类的食物,给老鼠们娶亲时作宴客所用。上床后,又再三叮嘱小孩不能讲话,不能惊动老鼠,仔细静听它们“吱吱”的叫声,那就是老鼠们在为女儿张罗婚事了。于是,孩子们好奇地躺在床上,大气不出,一声不吭,就想听老鼠出动的声响,看老鼠娶亲的场面。然而,听着、想着,不知什么时候倒睡着了。(百家号:江都史话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时,人们还会在窗户上贴上“老鼠娶亲”的年画。这些年画以拟人的手法,仿照民间送亲的火爆场面,老鼠们有的扛旗,有的打伞,有的鸣锣,有的敲鼓,还有的吹喇叭,老鼠新郎戴官帽骑着马(蛤蟆),老鼠新娘顶凤冠坐花轿,一路上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生动有趣,真是好看。

    现实生活中老鼠的形象是丑的,行为是坏的,危害是大的,它们偷食人们的米、面、粮、油,咬啮人家的衣物、家具,甚至还会传染疾病。但是,人们在喜庆春节期间让它们堂而皇之地登上年画,还要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它们安排嫁娶,这种矛盾的行为,其实是人们趋利避害心理的一种本能选择。 

    嫁,自家而出谓之“嫁”,并有推卸、转嫁的意思,如“嫁祸”、“嫁灾”、“嫁非”、“嫁鼠”,即是把祸害、灾难、是非、老鼠驱逐出门的意思。每年春天,正是老鼠繁殖的旺季,人们既对它们厌恶与痛恨,又想捕杀、消灭它们,于是,就用熄灯禁光、提供食物、安排空间等迎合鼠类的“献媚”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目的,最终希望把它们引诱出洞,引出家门,减少祸害,使家庭安居。

 

春节期间“老鼠娶亲”,其实是以祭鼠、敬鼠、媚鼠为手段,以禳鼠、驱鼠、克鼠、镇鼠、灭鼠为目的的一种民俗活动。它既反映了人们杜绝鼠患、祈求平安、避免祸害的原始愿望,又体现了人们功利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智慧,是协调和制约人鼠关系,亦即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实例。

(以上内容来自百家号:江都史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