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与“花中之魁—梅花、“君子之花—兰花齐名,被称为凌霜绽妍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素来受到众多文人墨客的追捧与喜爱,是人格与节气的写照。 菊花作为中国的本土花卉,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礼记·月令》中有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活化出菊花的佳色神韵。菊花色彩丰富,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品种也数不胜数。 “菊花”历来是受人推崇的,它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文人墨客通过对菊花意象的表述来抒发自己的思想追求和理想情结。 屈原在其《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恐修名之不立”,要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洁行修身,表明了菊花与净洁的对应关系。 作为诗词歌赋,说到菊花不得不提的就是陶渊明,他是我国史上第一位爱菊成癖的文学家,在他的诗词文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透露出菊花的高洁、淡泊、恬然自处、无世无争、不与群芳争艳的高尚情怀。郑板桥也曾在《画菊与某官留别》诗词中借陶渊明的“东篱菊”自喻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战国时期诗人屈原曾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借“秋菊”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质。菊花便成为了隐士的代名词。 魏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把菊花对应九九重阳,飧秋菊,宜于长久,延年益寿。 明 陈洪绶《玩菊图》 清 虚谷 《菊鹤图》 对于菊花的吟咏,历代文人有: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作为书画描绘的对象,菊花以四君子之一的身份以及它高尚的人格象征,受到众多画家的亲睐。古今大画家都喜爱借菊抒写情怀。宋有黄荃绘《花、植物和昆虫》、赵昌《写生蛱蝶图》等;明代陈淳《花卉图》、徐渭《菊竹图》、陈洪绶《玩菊图》、《瓶花图》、吕纪《桂菊山禽图》等;清代任伯年《把酒持螯图》、虚谷《瓶菊图》、赵之谦《菊石图》等等众多以菊花为题材的作品。 明 徐渭《菊竹图》 明 沈周《菊鸡图》 ![]() 明 王榖祥《翠竹黄花图》 ![]() 明 李因《菊石鸣禽图》 ![]() 清 李鱓《花鸟图》 ![]() 清 虚谷 《菊花》 ![]() 清 任伯年《把酒持螯图》 ![]() 清 石涛《竹石菊》 ![]() 清 八大山人《瓶菊图》 ![]() 近现代 齐白石 《红菊图》 ![]() 近现代 潘天寿《秋菊图》 ![]() 近现代 张大千《菊》 ![]() 近现代 陈师曾《秋艳图 》 ![]() 编辑写作: 言韵 康凯 作媛 “语华庭园"公众微信平台之名取自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伍小东先生花鸟画教学场所之斋号。伍小东先生,198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曾结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届中国画名家班(陈绶祥先生主持)。 “语华庭园”公众微信号交流平台,旨在通过艺术文献研究、作品分析和分享,在促进语华庭园中研习者学习与交流同时,也作为语华庭园对外展示交流之窗口。 |
|
来自: 莉霞3cuuphoffw > 《梅花-菊花》